参观澄城县博物馆
标签:
人文历史观光掠影图片 |
1、
2、
离开尧头已晚,到了澄城县城约莫已经晚上9点了。在导航的引领下,不经意间拐进了青正街,迎面车辆很多,我们车总是躲让着。如此走着恍然醒悟,难怪迎面车辆气强,这该不是单行线吗?可是已经到了红绿灯十字路口,交通摄像器高悬,心想这下子该做“贡献”了。
到饭店洗漱完毕,这再出去转悠,解决饥肠辘辘的抗议声。看了一下,青正街的确是由北向南行驶的单行线,我们肯定逆行违章了。饭后,再注意了一下单行线的标志牌,7:00——21:00为单行时间段,我们误打了个“插边球”,听天由命吧。过后,登陆查阅还真是没有违规。
第二天,细雨蒙蒙,老天似乎让我们躲在室内。故而,去了坐落在古徵街南段与古徵公园紧邻的澄城县博物馆。该馆于2008年10月建成并免费开放,有着其地域特点。尤其是石雕拴马桩群,雕刻精到,形态各异。
博物馆的宣传牌介绍道:澄城古为雍州之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始皇时设北徵(cheng),汉置徵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设澄城县同时设澄城郡。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澄城这块土地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澄城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现代化综合馆。馆区与公园相连,绿树掩映,花木扶疏,环境优美。馆区总面积约6600㎡,其中展厅面积2507㎡,室外拴马桩展区2200㎡。陈列厅内有:序厅、古代文明厅、陶瓷艺术厅、雕刻艺术厅、民俗工艺厅、当代发展与规划厅等。
现有馆藏文物有4200件(组),其中有一级珍贵文物1件,二级珍贵文物2件,三级珍贵文物55件。在全部馆藏中,石雕拴马桩、尧头陶瓷为最有地域特色的群集性文物。
发图片58幅:
↓室外展区——拴马桩区域 这里宛若拴马桩石刻林。
拴马桩是渭北农村富裕人家用以栓系骡马的石桩,立于稍门两侧。桩头以雕刻造型,既实用又美观。
展区陈列拴马桩720尊。桩头雕刻多为单狮、单猴、双狮、人骑兽,也有多猴、狮猴、飞禽、大象、蟾蜍、寿桃以及八蛮进宝、“送子娘娘”等多种形态。
拴马桩石雕造型逼真,工艺精湛,少有匠气,实为民间艺术的珍品,被专家誉为“石雕艺术的奇葩”、“庄户人家的华表”。
3、
↓俯瞰拴马桩群
9、
↓形象各异,千姿百态,古朴无华,吉祥如意的拴马桩。
12、
↓“送子娘娘”拴马桩
17、
↓人骑狮栓马桩
18、
↓人骑蟾蜍拴马桩
24、
↓单狮拴马桩
26、
↓室内雕刻艺术厅展出的拴马桩
31、
↓“太师少保”拴马桩
37、
↓“辈辈封侯”拴马桩
38、
↓人骑蟾蜍拴马桩
39、
↓室外展区——砖雕古门楼
整体移置的三座门楼,是澄城县北地区纳门窑砖雕门楼的代表。原物建于清代中晚期。每个门楼都有砖雕垂花、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
40、
↓左边为西社村李姓人家的门楼,约建于清光绪年间。砖雕门额“聊远市气”。
42、
↓中间为西马店村傅姓家族的祠堂门楼。砖雕门额、楹联,阴刻楹联为“学孟子三迁教子
习张公九世同居”。
43、
↓右边为什二村成姓人家的门楼,约建于清咸同年间。门额砖雕“为善最乐”。
44、
↓“大户人家”门前的拴马桩与古门楼相得益彰
45、
↓室外展区——元代石佛像
左为宝生佛,结说法印;中为东方不动如来佛,结触地印;右为阿弥托福,结禅定印。
左右佛像早先安置于善化建都村;中、右两尊石佛像置于善化居安寿圣寺。1984年,三尊石佛被澄城县文管所征集安放于乐楼。2010年,我在参观乐楼时还看到过(参见我的博文《澄城县城隍庙神楼》)。2012年,方请到了澄城县博物馆。
46、
↓室外展区——金代大铁钟
铸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为当时普济禅院的法器。钟高235厘米,口径153厘米,口沿厚12厘米,重约4吨。钟体上锐下侈,上为蒲牢钮,下为八角弧形口,分模灌注而成,共七段四十五模。
49、
↓硬木车轮
50、
↓铁质的车轮
54、
↓正门两侧站立着昂首的石马,器宇轩昂。
55、
↓石羊
57、
↓博物馆对面是古徵公园
58、
相关文图链接:
《尧头古韵》
《尧头古民居》
《尧头古瓷窑》
《尧头赏花》
《澄城县城隍庙神楼》
《冬游龙首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