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谢的杏花 永存的史迹
标签:
休闲观光掠影历史 |
1、
2、
这两年每逢花开时节,华胥杏花谷悄然热起来了。看到有关信息,动心前去游玩。
春雨过后,万物清新。一家老小,即驱车前往。可惜,一场春雨,杏花凋谢,没有看到漫山遍野的杏花。然而,雨后凋谢的杏花谷,另有一番景致,浅游其中,感受杏花凋零之美。
杏花谷,主要集中在华胥镇苏家坪、上许村、下许村、鹿家嘴、阿氏村等千余亩的沟壑地带,西距西安有28公里的车程。据说,杏花谷之名是游人叫响的,当地人称其女娲谷。
华胥镇位于蓝田县西川,其北倚骊山,南跨越灞河是白鹿原,东毗邻曳湖镇,西接壤洪庆镇,总面积有80平方公里。
华胥,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华胥氏、伏羲、女娲的发祥地。华胥氏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诞辰已有8300年。她是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创建了华夏大地上第一个母系氏族部落——古华胥国。华胥作为地名,由古华胥国而来。
华胥氏,是华夏繁衍之根。据专家考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春秋世谱》中有“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的记载。因此,华胥氏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是华夏子孙的繁衍之根,是“龙的传人”一说之源头。
《帝王世纪》载:“庖羲氏母曰华胥氏,燧人之世有大人迹,于雷泽生庖羲氏”。相传,当时的雷泽在华胥河畔。这里原来是一片沼泽地带,即今日华胥沟附近的雷家庄。《楚辞•问天》曰:“女娲有体,孰执匠之”。《路史》载:“华胥氏死葬履车之塬。”《寰宇记》、《陕西通志》皆云:“在蓝田县西三十五里有华胥陵”。《长安志》、《蓝田县志》载:“羲母陵在县西三十五里”,即是指华胥镇北约里许的孟家岩村南边的华胥陵。华胥陵是高有二丈的土冢,周长约百米。1988年蓝田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这里举办恭祭华胥氏大典。
↓一场春雨,杏花凋谢。远望,杏花谷好像又返回到了冬季。
3、
↓近观,雨后依然残留着的杏花,孤傲独秀。
6、
↓花开总有花落时,新芽悄然上枝头。
9、
↓杏花谷的油菜花才刚刚绽放
12
↓一湖碧水迎春来
13、
↓残花的凄美
15、
↓花落嫩芽出,六月黄杏生。
华胥镇是享有盛名的娲氏牌大杏特色产业区,大杏栽植面积达10500亩,年产量5700吨。蓝田县大杏栽植面积达3.4万亩。其杏,以个大、肉厚、香甜、离核、味美而驰名。
18、
↓广袤的杏林
21、
↓人在林中游
22、
↓街道边停放着前来赏杏花的车辆
25、
↓杏花谷拍摄攻略(选自《又是一年杏花谷》作者斧头,在此表示鸣谢!)
26、
相关文图链接:
《白鹿原畔杏园观感》
《樱桃花开白鹿原》
《王母宫石窟》
《闲游蓝田随拍》
《参观蓝田猿人遗址》
《探游白鹿原影视城》
《蓝田九大碗》
《悟真寺》
《再观水陆庵》
《葛牌古镇掠影》
《山乡风光》
《山村农家》
《避暑王顺山》
《秋游赛峪》
《秋游赛峪(续)》
《赛峪水库》
《赛峪人家》
《辋川随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