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慈善寺石窟

标签:
人文古迹掠影旅游 |


↑第一窟有三尊佛 左为“过去佛”,中为“现代佛”,右为“未来佛”。 三尊佛像存留完好,表情各异。“过去佛”闭目养神,无所事事;“现代佛”双目炯炯有神,依然在处理着佛事;“未来佛”面带微笑,身微前倾,仿佛在聆听“现代佛”的教诲。最为罕见的是“现代佛”双手腕部被雕成了活动的关节。传说,武则天最喜欢“未来佛”,为自己登基造势。
初夏,来到宝鸡市麟游县东约6公里的隋唐慈善寺石窟。麟游县东距西安165公里。
在景区停车场前,矗立着由宝鸡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于2007年10月立刻的一方《宝鸡名胜古迹•慈善寺石窟》石碑。碑文曰:慈善寺位于麟游县东南漆水河西岸,始建于隋仁寿年间,是隋、唐时期皇帝来九成宫避暑礼佛而建的皇家石窟寺院。
慈善寺共有3大窟17龛,佛、菩萨、弟子共计47尊,较大的有两窟。第一窟主佛高5.5米,为隋代开凿镌造。隋代所遗佛教文物较少,如此高大完整的隋皇宫石窟造像,极其珍贵。唐太宗李世民除继续利用慈善寺进行佛事活动外,又在九成宫周围新建一些寺院。唐高宗李治时,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奉旨对慈善寺石窟继续扩建和开凿,第一窟左右两侧的立佛和第二窟站佛、菩萨等均镌于这个时期,石刻造像刀法洗练,线条细腻流畅,面相慈善和蔼。第二窟唐代所刻的“敬福经”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世俗佛经,窟内主佛与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一样,开始有了武则天的身影。高宗李治在位的30多年间,先后和武则天有八年在九成宫度过。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麟游突发暴风雨,漆水河暴溢,慈善寺佛舍被冲毁。慈善寺石窟造像为研究唐代宗教和文化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是隋唐佛教石刻艺术的不朽之作。
1992年4月20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3
p4
↓第二窟是罕见的全身立佛,民间传说是按武则天形象而塑,特意在唇间留一小须,防止有人破坏。而第三窟尚在整理中。
p5
p6
↓第一窟紧邻第二窟
p7
p8
p9
↓石窟中陪侍的佛像
p10
p11
p12
p13
↓崖壁上布满了石刻造像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清亮的漆水河
p21
↓漆水河谷
p22
↓幽静的景区
p23
p24
↓山崖
p25
p26
↓崖壁生长着顽强的植物
p27
↓新建的山门牌坊
p28
↓通向景区
p29
↓进入石窟景区的通道
慈善寺,起初名为滋禅寺,后改名为慈善寺。
p30
相关文图链接:
《西安天坛》
《负伤的驻銮崖石窟》
《参观玄奘纪念馆》
《走进玄奘纪念馆》
《冬来大唐芙蓉园》
《宫苑晚照》
《大唐芙蓉园夜色》
《晚霞映雁塔》
《节日的大唐不夜城》
《雪飘雁塔北广场》
《雁塔飞雪》
《雪花漫舞乐游原》
《晨起的马蹄寺》
《千年古刹马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