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石川:李娜或为中国体育“二次创业”带来春天

(2014-01-26 06:58:07)
标签:

体育

“感谢我的丈夫,现在他在中国比我更有名,谢谢他放弃了一切,陪伴我旅行参赛,成为我的练球搭档。谢谢你一直相信我、支持我,帮我收球拍等等,他做了很多事情。当然你也很幸运,娶了我。”李娜能成为国宝级人物,抑或从她在私底与丈夫姜山暗度陈仓开始。自然这也是调皮的李娜的调皮可爱之处。据此间的媒体报道,澳网夺冠让李娜名利双收,不但有了1410万奖金入账,其积分也将达到6570,仅比世界女子职业网坛新生力量领军人物、白俄罗斯姑娘维多利亚•阿扎伦卡少11分,有望下个月迎来创亚洲历史世界第二。

观察者说,李娜夺冠的消息第一时间登上了《新闻联播》。新闻联播介绍,李娜成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历史上首位夺冠的亚洲选手(单打),她在比赛第二盘横扫对手,捧起了职业生涯的第二座大满贯奖杯。外国的三大社也第一时间对李娜的表现进行了评论。路透社指,李娜征服齐布尔科娃,三度冲冠终圆梦。美联社指,李娜拒绝被逆转,夺冠竖双拇指庆祝。法新社称,李娜比肩众网坛传奇,风暴卷走澳网冠军。

梁石川:李娜或为中国体育“二次创业”带来春天

中国最大的通讯社——新华社,则借助其最重要的新闻发布平台新华网撰文指出,前有姚明,后有李娜与广州恒大,伴随着国势日隆,中国体育的“二次创业”已经启动,密码就是“职业化”。对于李娜的职业化,文章不无自豪地说,李娜显然是中国体育职业化的最大受益者,网球也是中国体育职业化探索和发展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

然而,说起密码是“职业化”,新华社眼里的中国体育职化最大受者及中国体育“二次创业”的领军人物李娜的爱情故事,却令笔者在内心里发出阵阵地窃喜。李娜的爱情故事与那些“违反军纪”的士兵,在当兵的第二故乡偷偷获取当地姑娘的芳心,在退役后才将新娘带回自己的家乡完婚极其相仿。她与姜山于1995年认识。那时,他俩同是湖北网球队的队员。当时姜山是中国网球青年队的主力,而李娜还是湖北二线队的小队员。姜山当时是国内的顶尖网球选手,曾夺过全运会团体金牌、混双金牌。而李娜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生,她将姜山视为自己的偶像。李娜与姜山当时,两人配对混双,朝夕相对,李娜对姜山的仰慕也渐渐转化成爱意。有一年情人节,率直的李娜送给了姜山一盒巧克力,试探对方的感情,之后姜山和李娜就走到了一起。不过,根据规定,运动员是不能谈恋爱的,两人的感情只能在“地下”进行,连姜山最好的哥们朱本强也不知道两人拍拖的事情。

2002年釜山亚运会前,作为中国最有潜力的选手,李娜以“身体伤病”以及“和队里关系紧张”为由,突然宣布退役。退役后,李娜与姜山一起就读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专业,两年后才复出。2004年,李娜正式复出,虽然当时国家队曾先后为她配备四名专职外教,但李娜与他们始终无法磨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家队竟然出现“一姐”李娜没有主带教练的尴尬局面。为了提高李娜的成绩,国家队问李娜希望谁来当教练。她想起姜山已经成为了二线教练员,而手上还没有队员,就主动提出要把姜山从湖北队调来自己身边。在姜山的指导下,李娜突飞猛进,她开始在国际巡回赛上陆续击败世界前十的好手,并在四大满贯中保持16强以上的成绩。2006年1月27日,李娜和姜山步入婚姻的殿堂。

综合最近的媒体报道,澳网女单决赛1月25日在墨尔本罗德拉沃尔球场进行,中国金花李娜对阵斯洛伐克选手齐布尔科娃。李娜直落两盘横扫齐布尔科娃,三次打进澳网决赛终于获得冠军,澳网冠军也是她职业生涯第二座大满贯冠军,两盘比分分别为7(7)-6(3)。颁奖礼上,李娜从网坛名宿、18座大满贯冠军得主克里斯-埃弗特手中接过了“达芙妮杯”,她适时再次展现了“娜式幽默”,拿老公姜山开涮:“现在要说我老公了,他在中国比我还有名。谢谢他,他为我做了所有的事情,不过你也很幸运,你娶到了我。”

报道称,李娜职业生涯31次征战大满贯正赛,早期成绩一般,最好也就是第四轮,自2009年闯进美网八强后,成绩逐年提升,虽然中间有过波动,但四年内大满贯两冠两亚的成绩,让很多选手难以望其项背。不得不说,澳网是李娜的福地,今年是她四年内第三次进澳网决赛。而且,今年她的“运气”出奇地好,几乎可以媲美巴托丽法网夺冠时的“运气”,法国人七轮比赛未曾遭遇过世界排名前15位以内的种子球员。李娜的赛程“有过之而无不及”, 7场比赛竟没有一个对手的排名在前20位以内,遇到的排名最高的选手就是决赛对手、20号种子(世界排名第24位)齐布尔科娃。李娜也没有浪费这样的好运气,一举拿下齐布尔科娃夺得最后的冠军。(文/梁石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