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钱都敢拿:咋有官员分食“扶贫”这块蛋糕
(2010-11-01 09:13:09)
标签:
谭朝攀重庆肥水不流外人田合作性检察机关财经 |
分类: 新浪文化 |
梁石川
谭朝攀的案子,还要从2008年1月份说起。“发现谭朝攀的问题,是一个意外收获。”张昆说,当时职侦局正在调查一起社保案件。在调查时,一名被调查人无意中说到:“其实扶贫技能培训那一块问题才大,整个培训就一个人垄断了在搞,都好几年了。”
这个垄断了石柱扶贫就业技能培训的人,叫王彪(化名),开了一家培训学校。检察机关初期调查发现,负责这个项目的官员就是扶贫办综合科科长谭朝攀,而谭王二人的私交十分好。(重庆晚报10月31日)
这篇报道的标题有问题。什么“重庆石柱县扶贫科长谭朝攀受贿19万,办公电脑文件有黄图”。看黄图是撑死眼珠子,饿死XXX。事实是这个谭姓科长是在拿什么样的钱,这个钱拿了就不怕半夜里闹“鬼”,吓自己一跳。扶贫做为政府和社会去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原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功德”。但是从政府的财政部门划拨出相关款项之后,一路走来,越来越小,最终到了基层发放人手里就已经少的可怜了,即便这些少的可怜的钱,到了“谭朝攀们”手里,同样也会拔一层下来。
这叫什么事,有些官员看来是真的没有见过钱,一旦钱经过他们的手,就比变得比他爹或女人更重要。眼珠子是绿的,心是黑的,手便成了捞钱的耙子。说这儿,笔者想起了筛子,大的都留下了,分给民众的只是一能从筛子里漏下的小米粒。因为这些人从来没有想到有些钱是带了刺的,是蒺藜。办理该案的检察官张昆称:“发现谭朝攀的问题,是一个意外收获。”他说,当时职侦局正在调查一起社保案件。在调查时,一名被调查人无意中说到:“其实扶贫技能培训那一块问题才大,整个培训就一个人垄断了在搞,都好几年了。”
据称,这个垄断了石柱扶贫就业技能培训的人,叫王彪(化名),开了一家培训学校。检察机关初期调查发现,负责这个项目的官员就是扶贫办综合科科长谭朝攀,而谭王二人的私交十分好。最重要的是,在对培训学校的调查中,职侦干警们又有一个重大的意外收获,证明了这中间肯定有猫腻。
对头,检察官就应该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在我们的国家,很多官员都有问题,当然个中也包括检察官。笔者想说的是,要看什么样的钱该拿,什么样的钱不该拿,有些方的贪官,当地的老百姓忘不了他。为什么呢?坊间说:“宁要贪污犯,不要大笨蛋。”也是一个理,这就是北京人嘴里的靠谱。因为这个人说话与做事还着边际。他能改变当地的经济与民生问题。这样的人往往是杀了可惜,留着没用。
笔者有一种观点,还比较原始,没有开发出来,就像是台湾的马英九一样,吃着大陆,骂着大陆,当白眼狼,不过,这个白眼狼,能给台湾的民众拿来实惠。反对的民进党“狗叫唤”,也改变不了什么,大陆的采购团呼呼的往台湾跑。不管是统战也好,其它也罢,国民党的“大高雄”候选人,就那女的,敢说自己当选后,可以让高雄人均收入达到2万美金。
笔者这两天对重庆有看法,他们在为建“五星级”厕所强词夺理,就让笔者无法消受。去厕所的人拉的又不是金条,有必要享受那么高级别的待遇吗?当然,这只能当做一个笑话来讲。事实上笔者想说,重庆可别以为自己打黑打出了名堂,就烧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一切都应该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这是一条原则。玩花活,可不行,往往就会使得其反。
谭姓的小子,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把好事都给了自己的朋友,个人装进腰包里19万。那些吃肚里,喝肚里,抽肚里,又拉出的“金条”,并没有被算到其中。假如都算进去,恐怕19万挡不住,30几万也挡不住,因为都返朴归真做有机肥料了。就这,检察机关觉得谭朝攀案件的案件很新,叫做“合作性受贿”。“合作性受贿”新吗?扯什么淡,地产商搞“合作性送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往往并非是通过竟标,拿到了地,有了主动权,再来绑架政府,绑架老百姓。往往这样的结局是,政府没有打着狐狸,却弄一身骚。老百姓不满意,就开始“仇官”,比如那个叫万峰的电台主持人,把个某局长骂的体无完肤。
就骂局长而言,错本身在万峰,但是老百姓却觉得他骂的好,骂的妙,骂的呱呱叫。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反思。自己做了坏事,谭姓的重庆官员还在法庭上辩解,自己并非受贿,而是与王彪合作办学。比如学校的名字是自己想的,自己提供了办学的一些软资源。
对此,检察官张昆说:“这些其实并不能成为谭朝攀没有受贿的借口,而只能说明他的受贿行为是一种新型受贿方式,这在最高检以及最高法都有司法解释。”笔者管不了最高检与最高法的司法解释,笔者只是想起了民间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方式,往往就会导致出现“我爸是李刚”的狂言吠语;也就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的凸显,穷的照旧穷着,富的越来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