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谷有一首诗《次韵裴仲谋同年》,其中有一联写道“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在《宋诗鉴赏辞典》中,撰写黄山谷这篇诗作赏析文字的,是一位著名的词学耆宿。
让人扼腕的是,老先生在解读山谷诗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不该有的疏忽。他把“白发齐生如有种”,解读成了是借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典故。如此一来,这句诗的诗意,就成了头
上的白发齐生就像天生有种一般。
其实,这句诗句的真正用典,是《左传·昭公三年》当中著名的典故“余发如此种种”。
从学识看,老先生对“余发如此种种”的典故毫不陌生,例如稼轩词里就也用过这个典故。可惜的是,老先生忽视了黄山谷用典往往与众不同的特点,望文生义地与陈胜的名言挂上了钩。
我们来看黄山谷的原作。
次韵裴仲谋同年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其实写这首诗的时候,黄庭坚的年纪并不大。但是宦海沉浮数年,饱知人世冷暖,在诗中表达了人生苦短莫如归隐的寓意。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这联诗句的诗意,是有些夸张地形容吾辈已经年纪大了事业无成,想要归隐却是没有安闲度日的本钱。
黄庭坚与裴仲谋是同年的进士,又在相隔不远的叶县和舞阳当个小官。两人赋诗唱和,表达自己有才不被起用和处在官场身不得已的无奈。裴的诗作未曾看到,黄的次韵之作却是名篇。
“余发种种”,是一个并不常见的典故。
《左传·昭公三年》:“齐侯田于莒,卢蒲嫳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注:种种,发短也。),余奚能为。’”
卢蒲嫳是齐大夫庆封的党羽,他曾奉庆封之命,乘齐大夫崔杼之子为争夺继承权而发生家庭内哄之机,率领甲士尽杀崔杼子崔成、崔强及崔氏枝属,是一个参与为害作乱的人。此处他对齐景公所言,意思是说自己已经老迈,不能复为害于家国。后因以“余发种种”用为衰老之典。
古代著名的字典《康熙字典》,也标出了种字的一个释义项为:髪短貌。并且专门注出了出处为《左传·昭公三年》。
辛弃疾在《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词中写道: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稼轩词里,用的就是“余发种种”这个典故。
据此我们认为,山谷诗里的这句诗句,用的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典故,而是“余发种种”的典故。仔细品读诗意,这个典故用的是精妙的。“有种”,是律诗写作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要求,与下句的“无钱”相对仗,而与陈胜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没有关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