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中用的“袖手”典故

(2024-01-21 13:52:26)
分类: 文艺评论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苏轼的这首词,广为人知,解读甚多。但是,对其中一处典故的引用,解读者觉得大家或许都已知晓,就未有特别注解。其实,一些读词的人未必知道这个典故的出处,也就影响了对词意的深解。
      袖手何妨闲处看。
       的确,袖手旁观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袖手”这个典故最早的出处,还并不是众所皆知。
       古籍当中,写到“袖手”这个典故的,较早的要属《晋书·庾敳传》:

        敳字子嵩。长不满七尺,而腰带十围,雅有远韵。为陈留相,未尝以事婴心,从容酣畅,寄通而已。处众人中,居然独立。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太尉王衍雅重之。
        迁吏部郎。是时天下多故,机变屡起,敳常静默无为。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转军谘祭酒。时越府多俊异,敳在其中,常自袖手。

        这就是说,这个人物“静默无为”,在复杂的官场事务中谨言慎行,不随便表态,以免惹祸上身。因此,他所在的东海王府中俊才很多,而自己却不发议论,只是袖手旁观。
        后来,“袖手”在诗文中有所写到。例如:
        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回到苏轼写的《沁园春》词作。
        当时苏氏兄弟虽然出任官职,但是并未受到重用。他们深知宦海风波的险恶,已有防患未然的心理。因此,虽然词里写到,自己兄弟两人都有从政为文的过人才华,但在现实环境中,也只能谨慎从事,不要引火烧身。
        看起来这是旷达无争的心境,实际上却是暗含无奈与愤懑。于是两个大才子,只能互相宽慰,表达仕途不利处境下的兄弟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