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波涛木叶飞,
笙箫宫殿号灵芝。
挥毫不似人间世,
长乐钟声梦觉时。
王安国写的《记梦》,不算是宋诗中的经典名篇。关于《记梦》的创作过程,在古代的文人笔记杂录中曾经有所记载。而文人的笔记杂录中类似小说传闻对这首诗歌创作过程的记述,又影响了后世对这首诗歌诗意的解读。
北宋惠洪写的《冷斋夜话》中,有这么一条记载:
王平甫熙宁癸丑岁,直宿崇文馆,梦有人要之至海上。见海中央宫殿甚盛,其中作乐,笙箫鼓吹之伎甚众,题其宫曰“灵芝宫”。平甫欲与俱往,有人在宫侧,隔水谓曰:“时未至,且令去,他日当迎之。”至此恍然梦觉,时禁中已钟鸣。平甫颇自负不凡,为诗记之曰:“万顷波涛木叶飞,笙歌宫殿号灵芝。挥毫不似人间世,长乐钟来梦觉时。”
这条记载后来被其他文人引用,甚至还有人添枝加叶地认为,诗人写成《记梦》几年后离世,就是去了仙境灵芝宫。
对《冷斋夜话》,学术界历来评价不一,贬者居多。姑且不论这个事实,仅就这本书写的王安国《记梦》一诗创作过程的条目,就让人为之愕然。作者是哪一只眼睛,看出诗中写的灵芝宫是在海上?
我们来看《记梦》的原句。
“万顷波涛木叶飞”。
把波涛和木叶联系在一起写入诗中,自屈原就开始了。
《九歌·湘夫人》中写道: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其他古代诗人写木叶与江湖波涛的诗句有:
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最具代表性的诗句,大抵还应是李白的诗句:洞庭白波木叶稀。(《临江王节士歌》)
可以看出,古代诗人写木叶与江湖波涛相连的诗句较多,但是很少看到写木叶与大海波涛相连的诗句。
我们揣测,《冷斋夜话》的记载是想当然地信口而言,只要写了万顷波涛,必然是到了辽阔的大海,去了海上的仙山灵宫。于是,《记梦》的诗意就成了诗人梦中到了海上的仙境,见到了灵芝仙宫。
但是细考这首诗歌的原文,诗意却并没有与海上的仙山有直接的关联。诗中只不过是依照历代诗人的习俗,写的洞庭湖或者长江的波涛万顷与木叶纷飞,也就容易理解为是在秋天的季节里,湖泊或者江畔的树叶纷飞,而不是海风吹落树叶到处翻飞。
据此我们提出,一些诗歌鉴赏辞典里对《记梦》诗意的解释,说《记梦》的诗意写的是诗人梦中去了海上仙宫,是值得商榷和争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