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述国亡诗》究竟是哪一个花蕊夫人写的

(2023-09-12 11:36:31)
分类: 文艺评论
               有一首古诗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君王城上豎降旗,
    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
    这首诗的作者,是古代蜀国著名的女诗人花蕊夫人。
         但是多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疑惑,就是这首诗到底算是唐诗,还是宋诗呢?
         八十年代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收入了这首诗。后来该书出版了修订的版本,依然收入了这首诗。
         问题出在哪里呢?
        《唐诗鉴赏词典》在这首诗的作者简介里,是这样写的:
         花蕊夫人
      (约883—926) 五代前蜀主王建之妃。姓徐,称小徐妃。生后主王衍,封顺圣太后。交接佞臣,专权受贿,后为后唐庄宗所杀。所作宫词,写前蜀宣华苑游乐故事,世称《花蕊夫人宫词》其中可确定为她所写的约九十余首。《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十国春秋》卷三八)
      看了这样的作者介绍,读者应该以为《述亡国诗》与宋代太祖太宗赵氏两兄弟没有什么关系了吧?因为宋亡后蜀是在公元965年。而到公元965年,这位生于约883年的花蕊夫人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妪。就算她再有花容月貌,八十老妪也不可能被赵氏兄弟看中了。
       令人不解的是,就在这首诗的注解开篇的文字里,注解者却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花蕊夫人以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蜀亡,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人,召她陈诗,因诵此作,太祖颇为赞赏(本事据《十六国春秋·蜀志》)。
      然后,注解文字把这首诗的诗意,确定为花蕊夫人对后蜀亡宋引发的感慨。
       作为读者,读了《唐诗鉴赏辞典》这一首诗的作者简介和评论欣赏文字,真的感到大惑不解。
       究竟有几个花蕊夫人?
       这首诗又是哪一个花蕊夫人写的?
       如果是前一个花蕊夫人,即王建之妃所写,那可归入唐诗范围。而如若是后一个花蕊夫人即孟昶的妃子写的,一般就应算是宋诗了。因为花蕊夫人被掳到宋廷,然后有了这首诗作,按照创作年代可以算是宋诗,而与唐诗无缘的。
        另外,诗中所写的投降亡国,究竟是指前蜀亡于后蜀,还是后蜀亡于宋朝,都要看是哪一个花蕊夫人写的诗而确定的诗意,不可不加辨明。
       我们以为,出版单位在书籍出版审核时,应当严肃认真,不要闹出笑话。
       就拿这首诗来说,应该明确告诉读者,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而不能把两个不同的同名作者混淆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