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首唐诗当中的以“烧”字形容夕照山景

(2023-09-02 13:15:57)
分类: 文艺评论
         赏析古代诗词,不可望文生义。
      举一个例子。“烧”字在当代语言当中,多半指的“燃烧”。但是,“烧”字出现在古代诗歌当中,就要根据语境判断其词义,有时诗人只是以此形容夕照下的山景,而不是写山上真的出现野火烧着野草。
        我们来看两首同被收入《唐诗鉴赏辞典》的唐诗。
        一、 雪晴晚望
            賈島
      倚杖望晴雪,溪雲幾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
      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

      二、落日悵望 
           馬戴
      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把这两首五言诗的第三联做一个比较,可以看出都写了“烧”字,而且都是形容远眺山景所见的景色。
        对贾岛的这一联诗句,《唐诗鉴赏辞典》的解读为:
        诗人视线又移向另一角度。那边是“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而傲立的古松又冲破烟雾耸向云天。“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它一明一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冈草”貌似枯弱,而生命力特别旺盛,“野火”也不能烧尽。“石松”坚操劲节,形象高大纯洁,“断烟”也不遮掩。

      而对马戴诗中第三联的诗句,同一本书的解读为: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

     我们读了这两首唐诗,在全面了解诗意后,觉得《唐诗鉴赏辞典》中解读者对贾岛《雪晴远望》第三联的诗意解读,有望文生义之嫌。而对马戴《落日怅望》第三联的诗意解读,则是符合诗人原意的。
      贾岛的诗篇写的是落雪之后的山景,而山上居然还有野火燃烧着冈草,这从逻辑上就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其实诗人的原意,也是写的雪晴日暮,从山下远眺山上,夕照把山岗上的野草映照得就像被野火燃烧一样。诗句不是写的山上真的有了野火在燃烧,而只是一种比喻的形容。如果望文生义地解读为火烧山草,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白居易写过“夕照红于烧”的诗句,已经证明唐代诗歌就用“烧”字指代夕照的红色辉映。
      宋代诗人释绍嵩,更是在诗中写了“野火烧冈草”的诗句,直接借用贾岛的诗句,用来形容夕照下的山景。
      对马戴诗句的解读是准确的,没有出现误读。
      希望各种唐诗解读书籍,对贾岛《雪晴远望》中“野火烧冈草”诗句的解读,做出正确的解释。而不要误导读者,望文生义地理解这句诗句的诗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