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今夜思千里”究竟应该作何解读

(2023-04-17 11:11:13)
        “故乡今夜思千里”究竟应该作何解读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的这首诗作,在诗意解读方面我们一直与众所认可的观点有着不同的看法。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现在流行的解读看法是:
     “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
      于是,这首诗作的现代白话文译文就成了: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我们对这样的诗意解读不敢苟同,是认为解读者忽略了律诗写作常用的倒装手法。
      律诗文字简略,有时为了音韵的押韵与文字的对仗需要,就要采用倒装的手法。这种手法运用之妙,可以使得全诗音韵谐和对仗工整。但是,如果读诗的人看不出这是倒装句的话,就会在解读诗意时产生误解。
      对高适的《除夜作》,从清代的沈德潜起,就认为“故乡今夜思千里”是写的“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集》)。今人之中亦有沿袭沈说之解,也认为是写的故乡的亲友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其实,从律诗倒装的角度看,很容易就可理解,诗人写的是“我”在孤馆寒灯的除夕夜里,凄然地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故乡,想象着家乡的亲友欢度佳节的情景,从而增添了更多的愁绪。
       我们来看诗歌的原文。
       旅馆寒灯独不眠,是“我”在除夕的夜里面对旅舍的寒灯独自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客”指的还是“我”,“我”是孤独远行夜宿旅舍的漂泊旅客。这句诗句其实依然还是陈述句,并不是用的旅舍主人问询的口吻,所以句尾是完全不必用问号的。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句诗句是对仗句:
        故乡——霜鬓
        今夜——明朝
        思千里——又一年
       “我”在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故乡,而过了今天就又过了一年。佳节来临,远离故乡,华年似水,中年蹉跎,怎不使人思绪万千,难以入眠。  
        因此我们认为,“故乡今夜思千里”,是写的远游的游子在佳节已至夜宿孤馆的特殊时分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而不是故乡的亲友思念千里之外的游子。
       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的主语都是在小楼上听雨的人,而不是写小楼在听着春雨。后面一句是小楼上的听雨人想象着春雨过后,街巷上应该有出卖的盛开杏花。
       同样的逻辑,高适的诗句也是写的孤馆独宿的游子在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并为自己的中年蹉跎感慨不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