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清照《武陵春》里的“载不动许多愁”是独创还是借鉴

(2023-04-03 16:42:33)
分类: 文艺评论
李清照《武陵春》里的“载不动许多愁”是独创还是借鉴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易安词里的这首名作,结尾的词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认为是易安独创的修辞手法,写得相当传神。
       词句将愁写得如同物化,以致双溪的春色纵然再好,那些船头船尾皆为尖尖好像舴艋形状的小舟,也载不动如此厚重的忧愁。这样的修辞手法,的确在宋词中前所未有,于是后代的文人给予李易安很高的评价,认为她是首创了这种修辞手法。
      我们认为,李易安作为历代第一女词人,其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婉约词派的代表性人物名副其实。但是,单就轻舟载愁这个修辞手法是否李易安独创的,我们觉得还有必要再加探讨。
       我们来看易安词创作年代之前的一首古人诗作:
           宴詞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这是写了“白日依山尽”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著名诗篇的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只不过一般的读者对这首唐诗不很熟悉。
       这首唐诗的后两句写的什么意思呢?
       诗中写的是送别友人宴会的情景。
       春景美丽,绿水悠悠,但是友人就要离别乘船去往他乡,而前来送别的朋友恋恋不舍,离愁别恨随之而生。于是,诗人写了兰舟催发的情景。送别的人觉得这些催促行人登船的棹声平添了离愁,以致想象到了桃花溪水的浅处,会因为小舟载的离愁过多过重,而不能浮动远去……
       把王之涣的唐诗和李易安的宋词放到一起,比较一下轻舟载愁的诗意,让人不禁想到,或许李易安是借鉴了前朝的诗歌创意,写出了带有新意的词作。这当然不是抄袭,因为这样的修辞手法谁都可以在诗词中应用。只不过我们提醒一下,或许轻舟载愁的创意,首先是王之涣用在了诗歌当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