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没上大学的时候,我们都把“名山大川”这个众人熟悉的词语里的“名”字,理解成了“有名的、闻名的”。于是,“名山”自然就是指的有名的山,至于这座山的高度与面积并不重要。
上了大学之后,读了《尚书》,看到“名山大川”这个词语的出处,才知道我们是错解了。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
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看看古人是怎样理解的“名山大川”。
《康熙字典》对“名”字的一种注释是:
又【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後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原来如此。
至于“名山大川”这个词语里的“名”字,今天已经广泛地被理解为“有名的、闻名的”,那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的新的词义,这样用了也不为错。
只不过还是要知道,“名山大川”这个词中的“名”字,当初的词义是指的“大”,与现在的“有名的、闻名的”词义是有些差异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