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词中用典颇多,举凡古代经史子集的诸多古籍所载典故均有涉及,显示出渊博的学识与过人的才气。
例如,稼轩词曾用古人姓氏的典故入词,贴切地表达了词意。
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时任荆湖北路转运使。当时宋代疆土分为十五路,今日湖南省界分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卢溪是位于湘西的一个不算发达的县,归属辰州。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的张南轩,想要请辛弃疾的妻兄范如山出任卢溪的县令。但是范如山觉得当这个小县城的县令职微人轻,没有施展才华的较大机会,迟疑未肯赴任。当时正好范如山过生日,辛弃疾前去祝寿,就填了一首词,委婉地劝说妻兄还是放眼长远,前去卢溪上任为好。
破阵子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卢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这首词用了几个典故。其中,前面两句词句所用的典故,巧妙地都是用了姓范的古代名人的典故,表达了对范如山的尊崇与赞誉。
掷地刘郎玉斗
这是用了范增的典故。《史记·项羽本纪》载,(刘邦)至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亚父者,范增也,……坐须臾,沛公起如厕,……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略策划者,他在帮助项羽成就大业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词中写了范增将刘邦赠送的玉斗摔在地上,显示了范增的远见多谋,以此也是夸赞了姓范的妻兄的才华。
挂帆西子扁舟
这是用的范蠡的典故。范蠡同样也是足智多谋的谋略家,在辅佐勾践兴越灭吴的功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范增和范蠡都姓范,这两个谋略家在历史上都属于足智多谋的典型人物。辛弃疾以此表示了对妻兄才华的肯定赞许,然后劝他有更远大的胸襟抱负,先去卢溪上任,展示自己的才能。
几年以后,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免了官职,回到带湖闲居。他在此前已经筹划修建了屋舍田园,回到带湖后填写了《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表达了自己此时的心境。
辛弃疾的这一词作,引起一些文人雅士的激赏。有的文人便依韵而和,其中包括严子文和傅安道。
严子文,名严焕。据鲍廉《重修琴川志》载:严焕字子文,登绍兴十二年第。调徽州新安教授,通判建康府,知江阴军,迁太常丞,出福建市舶,终朝奉大夫。
这个严子文,与辛稼轩可是老熟人了。乾道二年(1166)至五年(1169),严子文任通判建康府,与辛弃疾同官。辛弃疾还给他的侍人笑笑写了一首《浣溪沙》:
浣溪沙
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傅安道,名自得,泉州人。历任福建转运副使、浙东提点刑狱等官。晚年闲废,杜门自守,客至则觞酒论文,道说古今,唱酬诗什,以相娱乐。苍颜白发,意气伟然,未尝以留落不偶几微见于颜。淳熙十年卒,年六十八。见《朱文公文集傅氏行状》。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八·傅安道不见曾觌(dí)》亦谓傅氏"喜吏事,工文章,而性复高简。"据《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二二》知,傅氏于淳熙五年八月罢浙东提刑,此后卽闲居泉州以终。
严子文和傅安道写的和辛稼轩的词《水调歌头》,尚无查到,无法知晓其文字。
辛弃疾看了严子文和傅安道写的词作后,又填了一首同韵的《水调歌头》:
严子文同傅安道和前韵,因再和谢之。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开。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闻道琐窗风月,更着诗翁杖履,合作雪堂猜。(子文作雪斋,寄书云:近以旱,无以延客。)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
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多病关心药裹,小摘亲鉏菜甲,老子政须哀。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这首词里用了多个典故。其中,刻意用了严光和傅说的典故,以此来况严子文和傅安道。
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
这是用了严光的典故。
《后汉书·严光传》载:(光武帝)复引(严)光入,论道旧故……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在后来的诗文中,“客星”为常用的典故。例如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杨万里《读严子陵传》: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稼轩词用了这个典故,是巧借严光的姓来回复严子文,形容严子文像严光一样的高雅。
(子文作雪斋,寄书云:近以旱,无以延客。)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
这是用的傅说的典故。
《尚书·说命》载:(傅)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左右,命之曰:“……若岁大旱,命汝做霖雨。”
李白在《赠从弟冽》中写道: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稼轩词用了傅说的典故,回复同为姓傅的傅安道,称许他的才能就像傅说一样。
古代的这些文人雅士,知识渊博,旷达放逸。在诗词中用典,驾轻就熟,信手拈来,让后代的读者读了不禁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