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稼轩词《贺新郎·柳暗凌波路》赏析

(2022-04-04 10:27:27)
分类: 稼轩词赏析
              賀新郎
      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又檣燕、留人相語。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鳴櫓。
      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泠泠曲罷,為誰情苦。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愁為倩,幺弦訴。

     稼轩词中的《贺新郎·柳暗凌波路》词篇,是历代盛赞的古代送别诗词中的佳作。但是,由于这篇词作用典较多,而后人对这些典故的解释不尽一致,造成了对这篇佳作欣赏与理解的障碍。
       这篇送别词作写于淳熙七年(1180)的暮春时节。辛弃疾是在1179年的秋天,由湖南转运副使的任上调任知潭州(今长沙)兼湖南安抚使的新官职。写《贺新郎》的时候,人在潭州。记住这个事实,有助于理解词中的词意。
       辛弃疾这次在江边设宴相送将要乘舟前往临安的友人是谁,似乎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如果能够查到这位友人的姓名,对理解这篇送别诗词就是更有助益。
       这首词的上阙,写的是江边送客的情景。
       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
      凌波路指的是临水堤岸的路径。在暮春将要送春归去的猛风暴雨过后,路边垂柳一番新绿袅娜多姿。而柳字与留字同音,古代送别诗词中多有折柳相送的诗意。 
       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
       有的解读者只注意了李太白的《襄阳歌》中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的诗句,却疏忽了宋子京的《蝶恋花》中却有“雨过蒲萄新涨绿”的词句。
       依据这首稼轩词的语境,似乎宋祈的词句之意更为贴切。即形容风雨之后江水上涨,宜于行舟。
        又檣燕、留人相語。
        这是借用老杜诗篇《发潭州》的诗意。
      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
      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
      賈傅才未有,褚公書絕倫。
      名高前後事,回首一傷神。
      杜甫诗中写的就是潭州的事,而稼轩词写的也是在潭州送客,所以借用老杜的诗意十分恰当。
        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
        这里借用了曹植《洛神赋》诗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诗意,表述江上有乘舟的歌女放开歌喉唱出曲词。
        唾花寒,是用的赵飞燕的典故。
       《赵飞燕外传》:后與婕妤坐,后誤唾婕妤袖,婕妤曰:“姊唾染人紺袖,正似石上華,假令尚方為之,未必能若此衣之華,以為石華廣袖。”
        “生尘步”与“唾花寒”,都是形容歌女的美艳,皆为渲染之词。
        “新番句”,就是新翻句,指新创作的曲子词。大抵送别的词委婉感人,歌女唱来,分外动情。但是,“波似箭,催鳴櫓”,毕竟是来送客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客人终究还要乘舟远行。
        下阙写了想象中的客人江上舟行的所见情景。
      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泠泠曲罷,為誰情苦。
      黄陵祠,指的不是如今位于宜昌的黄陵庙,而是指的位于湘潭以北黄陵山上为了纪念湘水之神娥皇、女英而建造的二妃祠。
       看看下句所写的借用楚辞《远游》的诗句“使湘灵鼓瑟兮”而成的词句“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便就领悟了这个黄陵祠,的确是指湘潭的二妃祠。
        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
      这是借用王湾《次北固山下》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诗意,假想客人已经到了东吴之地。
        望金雀、觚棱翔舞。
      这句词句的意思,是假想的客人从舟上远远望见临安城内京都殿阁的情景。
             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雀。”
        觚,殿堂屋角成方角瓣形之瓦脊。瓠棱,阙角也。角上栖金爵。金爵,凤也。(《文选》五臣注)金雀,实际就是觚棱上的铜质凤凰形状的装饰物。金雀翔舞,只是词中的夸张,借此形容京都殿阁的巍峨壮观。
        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
      这个典故是人们熟悉的刘禹锡诗句的典故,在此有两重词意。一是指客人从外地重返京都。二是带有问候京都故人的含义。如果将其解读为朝中风波险恶,似有过度之嫌。
        愁為倩,幺弦訴。
      幺弦是琵琶上的第四根弦,最为纤细,故而称为幺弦,其声适合表达哀婉之情。
        古人诗中多以弦歌诉情。故人远去,思念之情久久难弃,因此心中惆怅。这就充分表达了知音好友离别不舍的情意。         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大抵也是此种情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