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澆在戶,何求於嫂?
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厥首?
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
何顛易厥首,而親以逢殆?
《天问》中的这段诗句,在很多注解中都把女歧解释成了浇的嫂子。认为诗里问的是:
浇在自己的家里,为了何事求助于他的嫂子?
女歧作为少康派出的女谍以色相诱惑浇,不料却在少康派人刺杀浇的时候,因为与浇同处一室,竟然错被少康派出的刺客误认为浇砍下了头。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就写道:言少康夜袭得女歧头,以为浇,因断之,故言易首。
那么,女歧究竟与浇是什么关系呢?浇有没有欲有所求的嫂子呢?
查到的史籍,记载的浇为兄弟二人,浇为兄,豷为弟。也就是说,浇没有哥哥,也就相应没有了嫂子。
例如,《左传·襄公四年》记载道:
後羿自鉏遷於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於原獸。棄武羅、伯困、熊髡、龍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伯明後寒棄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為己相。浞行媚於內而施賂於外,愚弄其民而虞羿於田,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內鹹服。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於窮門。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澆及豷,恃其讒慝詐偽而不德於民。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處澆於過,處豷於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於過,後杼滅豷於戈。有窮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从《左传》的这段记载看,寒浞只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是浇,小儿子是豷。也就是说,豷是有嫂子的,而浇没有嫂子。
那么,“惟澆在戶,何求於嫂”这句诗句,所写的人物是浇还是豷呢?
王泗原先生在《楚辞校释》一书中认为,这里是写的弟弟豷,他明知哥哥浇在家,还来有求于嫂。
至于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解的“言浇无义,淫佚其嫂。往至其户,佯有所求,因与行淫乱也”,实际上是不明真相的说法。上古婚姻关系中存在着亚血族群婚的现象,因此浇与豷同其妃嫔,这在上古年代并不罕见。
按照这样的理解,这段诗句的诗意就清晰了。
女歧是少康派到寒浞之子身边的女谍,以色相迷惑了寒浞的两个儿子。但是,女歧应当是浇的妃嫔,也就成了豷名义上的嫂子。
后来,女歧在与浇同居一室的时候,被少康派出的刺客误认为是浇而错杀,这是女歧这个历史上较早出现的色情间谍的悲剧下场。
而在理解《天问》这段诗句的时候,应该结合上古时代的婚姻关系的实际,解读谁是这里所写的嫂子,又是谁明知浇在家里还要有求于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