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问》之中千古难解的一段诗句至今仍是扑朔迷离

(2021-08-18 07:14:54)
分类: 楚辞赏析
      四十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首次读了楚辞中的名篇《天问》。当时的感觉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就像读天书一般。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回过头来重读《天问》,有的诗句却仍然是迷茫不解。
      《天问》的诗句叙述,有时就像使用了时空变换的蒙太奇变换手法,将上古的历史事迹与神话传说交织而述,跨越度相当之大。这让诗意的解读充满了困惑,难以找到诗篇叙事的解构奥秘。
       例如,《天问》在中间的诗句里,已经抒写了成汤推翻夏桀建立商朝的事实,后面的诗句却又返回了殷的几位先祖的事迹,中间的时间跨度不可谓不大。
       簡狄在臺,嚳何宜?
       玄鳥致貽,女何嘉?
       該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終弊於有扈,牧夫牛羊?
       干協時舞,何以懷之?
       曼膚,何以肥之?
       有扈牧豎,雲何而逢?
       擊床先出,其命何從?
       恒秉季德,焉得夫樸牛?
       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
       昏微循跡,有狄不寧。
       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
       这十二句诗句,千古以来都是楚辞解读者望而生畏难以解读的诗句。
       先看王逸《楚辞章句》的解读:

                          《天问》之中千古难解的一段诗句至今仍是扑朔迷离

                         《天问》之中千古难解的一段诗句至今仍是扑朔迷离

                        《天问》之中千古难解的一段诗句至今仍是扑朔迷离

                       《天问》之中千古难解的一段诗句至今仍是扑朔迷离

     
      再看朱熹《楚辞集注》的解读:

《天问》之中千古难解的一段诗句至今仍是扑朔迷离

       
       可以看出,王逸的解读是把这些诗句认定为写的夏代的史实,而没有将其解读为殷的先祖的史实。王逸的解读偏离原作的诗意太远,后人感到不可接受。
       到了朱熹的时代,对王逸的解读有所质疑,但是又找不到更为贴切可信的解读看法。于是,含糊其辞地表示了这里有的诗句的诗意“不详”,而没有提出明确的新的解读见解。
       那么,《天问》中的这段诗句,究竟是写的哪个朝代的哪些人物,便成了千古之谜。
       由于记载上古历史的文献相当稀缺,后人反复查索,依然难以确定这段诗句写的上古哪个时代的哪些人物,于是对这段诗句的解读一直悬而未定,未有公认的结论。
       转机的出现,在于王国维对殷商历史与甲骨文的考证有了新的发现与论据,从而对《天问》这段诗句的解读有了不同于前人的见解,并且得到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认可。
       王国维认为,《天问》这段诗句写的不是夏代的历史人物,而是殷的先祖三位诸侯的事迹。
      王国维写过一首长诗,其中涉及殷商历史的诗句有:
           ……,困民之国因殷土。商侯治河此胥宇,洒沉淡灾功微禹。王亥嗣作殷高祖,服牛千载德施普。击床何怒逢牧竖,河伯终为上甲辅。中兴大业迈乘杜,三十六叶承天序。有易不宁终安补,我读《天问》识其语,《竹书》谰言付一炬。
       这首长诗的诗句,也是王国维对《天问》这段诗句的解读见解,而且诗中抒发了终于破解了《天问》诗句千古之谜的畅快之感。
       根据王国维的考证与分析,《天问》这段诗句所写的人物,是殷的先祖王亥、王恒和上甲微三位人物。其中王亥和王恒是王季的儿子,王亥是王恒的兄长。上甲微是王亥的儿子。王亥、王恒和上甲微,是殷代历史上的三世诸侯,而他们都与另外一个诸侯国有易有所关联。《天问》中的这段诗句,就是写的这三个殷代王侯与有易国的关系及经历。
       王国维的考证,让学术界知晓了《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殷的一位诸侯姓名的不确。
      《史记·殷本纪》记载道: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
       而根据王国维的考证,《史记·殷本纪》中写的冥,就是王季。但是,王季的儿子不叫振,而叫亥。王亥就是《天问》诗句中写的“该”。后面诗句写到的“恒”,则是王季的儿子、王亥的弟弟王恒。上甲微是王亥之子,后来当上了诸侯。王国维1917年撰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殷商历史及楚辞的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作用。他考证的王季、王亥、王恒、上甲微的世袭关系,对研究殷商历史和《天问》诗意都有助益。王国维还把上古神话传说与一些古籍记载的王亥在有易的事迹作了梳理,证实《天问》中写的“该”就是王亥。
       据此,对《天问》这段诗歌的解读,便开辟了新的蹊径。          
       尽管如此,《天问》中这段诗歌的确切诗意,在解读中依然存有很大的分歧与困惑。
      例如,我们感到难解的是,王亥为什么要去有易国?他以诸侯的身份,何至于沦落到成了被拘押的放牧牛羊的牧者?他在有易国做了什么事情?他是否真的被有易国的统治者所杀?王恒重新获得了王亥的服牛,他为什么在其兄被杀的背景下还能做到如此?如果王亥被有易所杀,王亥之子上甲微是否复仇灭了有易?
      有的研究者根据一些史籍的记载,称王亥在有易国与美女私通,连他的弟弟王恒也是被有易国的美色所惑。即便王亥之子上甲微为父复仇借兵灭了有易,也陷入荒淫无道的行为难以自拔。因此诗人才在《天问》中发问:
        眩弟並淫,危害厥兄。
        何變化以作詐,而後嗣逢長?
       反复细读《天问》的原文,一些解读的疑惑仍然难以释怀。
       以殷之先祖三世诸侯的才能与抱负,竟然都在有易国的美色引诱中荒唐无道,让人难以相信。
       而“击床”一词,究竟是指人物被击杀于床笫,还是因为人物盛怒,拍击所坐的席垫,向来都有不同的看法。
       重重的疑惑,使得《天问》这段诗句的解读还有很多可以探讨之处。例如,王国维的诗句中写的与《天问》有关的内容,就表述了他对《天问》这段诗句的解读见解,值得深入分析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