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创作于千年之前的诗歌集,虽然这些古代的诗歌创作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但是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产生于《诗经》的名言、成语与典故广为流传使用。
以下是根据《诗经》的诗歌作品整理而成的一些名言、成语与典故。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的读者以为《诗经》的组成顺序是风雅颂,而实际上《诗经》的作品根据创作时间的早晚,应当是颂雅风的顺序。因此,一些《诗经》中的成语和名言,例如“夙夜在公”和“夙兴夜寐”,应当以其在颂和大雅、小雅的诗歌当中最早出现的诗篇,作为这些成语和名言在全部《诗经》当中最早出现的诗歌。
1、窈窕淑女
《关雎》。
形容仪容美好姿态端庄的女子。
2、悠哉游哉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小雅·采菽》当中,原句为“优哉游哉”,表示悠闲自得的意思。
后来,出现在《国风·关雎》当中,诗句为“悠哉优哉”,表示思虑深长的意思,以致夜不成寐。
当代语言使用这个成语,一般是取“悠闲自在”的词义。
3、求之不得
《关雎》。
这个成语的词义古今有所不同。
在《关雎》当中,是指苦苦思恋追求却不可得的意思。
而在当代语言中,是指迫切希望能够得到的意思。
4、辗转反侧
《关雎》。
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5、归宁
《葛覃》。
出嫁的(亦指远行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6、逃之夭夭
《桃夭》。
原句为“逃之夭夭”,形容桃花盛开艳丽茂盛。
后来被借用“桃”字的谐音,改成了逃跑的“逃”字,诙谐地形容从某个场合溜走。
7、赳赳武夫
《兔罝》。
原意是指身体强健的武士,以褒义为主。后来被改成了贬低的词义,形容虽然身体强壮但是头脑简单的武夫。
8、翘楚
《汉广》。
原意是指作为喂马饲料的青草长势高低不一,有的草科植物(不是坚硬的当柴禾烧的荆条)茎叶突出,像是翘起的形状。
后来人们借用“翘楚”这个词语,形容杰出的人物或者事物。
9、夙夜在公
这个词语在《诗经》的诗歌里出现在三篇作品当中,分别是《鲁颂·有駜》、《国风·小星》和《国风·采蘩》。
如果按照创作的时间先后来说,最早出现“夙夜在公”这个词语的诗篇,应该是《鲁颂·有駜》,而非《采蘩》。有些学者疏忽了这个事实,将《采蘩》误解为最早出现“夙夜在公”的诗作,这是不符合这个词语在诗句中出现先后的事实的。
10、忧心忡忡
《草虫》。
11、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柏舟》。
1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
13、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雄雉》。
《论语》当中,有孔子对这两句诗句的解读。
从这两句富含哲理的诗句看,《雄雉》中送别公务出行丈夫的妻子似为大家闺秀,不会是不识文字的送别服事徭役丈夫的农家妇女。
14、新婚燕尔
《谷风》。
原句为“宴而新婚”。在原作里,这句诗句是弃妇的哀怨之意。到了现代,谐音改成的“新婚燕尔”一词,却是表示美好的祝福庆贺词语。
15、泾渭分明
《谷风》。
原句为“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16、搔首踟蹰
《静女》。
17、切磋、琢磨
《淇奥》。
古诗中的这四个字,指玉器象牙等工艺品的加工工艺与过程,以此喻指君子的品德修行。
而在当代语言中,切磋是指互相商讨。琢磨是指思考和探究。
18、肤如凝脂、巧笑倩兮
《硕人》
19、二三其德
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小雅·白华》之中,后来出现在《国风·氓》之中,都是指男子用情不专一。
20、夙兴夜寐
这个词语出现在三篇诗歌当中。最先出现在《大雅·抑》之中,后来出现在《小雅·小宛》和《国风·氓》当中。
从这三篇诗歌的诗意看,具体人物的地位不同,这个词语的词义也有差异。虽然都是从早到晚忙碌,但是贵族公卿和平民百姓家的理家媳妇还是有所不同的。
21、信誓旦旦
《氓》。
对女子而言,在以身相许之前听到对方的甜言蜜语和慨然承诺,古今都是一样的。
22、痛心疾首
《伯兮》。
原句为“甘心首疾”,表述痴情女子想念意中人,哪怕想得头痛都心甘情愿。
后来改为“痛心疾首”,词义就发生了变化。
23、投桃报李
这个词语在《大雅·抑》中最先出现。
而在《国风·木瓜》中,诗句则是“投我以木桃(木李)”。
2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黍离》。
2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采葛》。原句为“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6、死则同穴
《大车》。
后来,这句诗句被现代作家改编成了描写关汉卿的戏剧曲目中的著名词句“生不同衾死同穴”。
27、人言可畏
《将仲子》。
28、孔武有力
《羔裘》。
29、岁月静好
《女曰鸡鸣》。
这句现在流行的词语,是根据《女曰鸡鸣》的诗句改编而成。
3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风雨》。
在当代语言中,这两句诗句有喻示社会黑暗动荡并且暗伏着变革征兆的词义。
3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子衿》。
对《诗经》中的诗篇《子衿》的诗意,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曹孟德在自己的诗歌中引用这两句诗句,表达的不是爱情的诗意,而是渴求贤者相助的诗意。
32、邂逅相遇
《野有蔓草》。
33、硕大无朋
《椒聊》。
上古的年代,大抵环肥的女子比燕瘦的女子更为招人喜爱。当今社会如果用这个词语形容女子的身材,就没有褒扬的词义了。
3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佳人,在水一方。
《蒹葭》。
35、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无衣》。
36、涕泗滂沱
《泽陂》。
这首诗到底是写的男想女,还是女想男,解读者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是,看看这个形容诗中人物犯了相思病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词语,要是还有人说《泽陂》的诗意是写的女想男,就有些让人不解了。
37、七月流火
《七月》
这个词语曾经被一些不熟悉古代天文知识的人误解为是形容夏季的天气炎热。后来随着《诗经》作品的解读日渐普及,才知道这个词语写的是与暑热无关的星辰运行而且天气转凉的词义。
38、万寿无疆
这个当代的人都很熟悉的词语,最早出现在小雅的诗歌当中,《楚茨》和《南山有台》当中都有这一词句。不过,人们熟悉的《豳风·七月》中也有这一词句,于是便为人们所熟知。
39、拮据
《鸱鸮》。
在上古的诗篇中,“予手拮据”这一诗句是以鸟的自述口吻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受到的损害,以致在风雨飘摇中艰难修筑鸟巢让鸟的爪子都因用力过度而痉挛难支。但是,到了现代语言当中,“拮据”这个词语却表示财务状况的困窘和囊中羞涩。
40、风雨飘摇
《鸱鸮》。
《诗经》的寓言诗中所用的这一词语,现在被用来形容政局或者经营面临困境。
4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鸣》。
上千年前写下的这些优美诗句,至今在对外交往的盛大庆典仪式表演当中依然被引用,表达了我们民族自古至今的好客盛情。
42、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常棣》
43、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伐木》
44、寿比南山、不老松
《天保》。
原句为“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
4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46、不醉无归
《湛露》。
47、萧萧马鸣
《车攻》。
48、敦瓜之苦
《东山》。
原句为“有敦瓜苦,烝在栗薪”。由此生发出的“敦瓜之苦”,形容战乱和社会动荡引起的民生凋敝和夫妻分离。
49、夜未央
《庭燎》。
5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鹤鸣》
51、弄璋、弄瓦
《斯干》。
生了男孩是弄璋之喜,生了女孩是弄瓦之喜。
璋是温润高雅的玉器。瓦却不是指的瓦片,而是指纺机上的纺锤。这个词语在男女尊卑上的词义差异,一目了然。
52、忧心如酲
《节南山》。
53、天高地厚
《正月》。
原句为“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来,荀子在《劝学》中写了“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句子,对这个词语做出新的解释。
5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十月之交》。
55、暴虎冯河
《小闵》。
原句为“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词义为不敢空着双手与凶猛的老虎搏斗,也不敢没有辅助工具就徒步涉水过河。
56、螟蛉之子
《小宛》。
原句为“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后来就将义子称为螟蛉之子。
57、战战兢兢
《小宛》。
58、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宛》。
59、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巧言》。
60、巧言如簧
《巧言》。
6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北山》。
62、感激涕零
《小明》。
原句为“涕零如雨”。
63、觥筹交错
《楚茨》。
原句为“献酬交错”。主人敬酒为献,客人回敬为酬。后来这个词语被改成了“觥筹交错”,失去了原词的敬酒与回敬词义,仅仅指频频举杯互相劝酒。
6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车辖》。
这两句诗句的本义,是迎接新娘的车队在大道上列队行驶,远处可见高耸的山峰,宽阔的大道通往前方。而后来被引用后,赋予了新的词义,称颂人物的品行高尚。
65、绰绰有余
《角弓》。
原句为“绰绰有裕”。这里的裕,指的兄弟之间宽和相容。后来改成了“绰绰有余”,词义与原意有所不同。
66、小心翼翼
《烝民》、《大明》。
67、天作之合
《大明》
68、鸢飞鱼跃
《旱麓》。
原句为“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69、凤凰梧桐
《卷阿》。
原句为“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70、不可救药
《板》。
7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荡》。
72、殷鉴不远
《荡》。
73、耳提面命
《抑》。
原句为“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74、诲者谆谆,听者藐藐
《抑》。
原句为“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75、进退维谷
《桑柔》。
76、兢兢业业
《召旻》、《云汉》。
77、如沐春风
《烝民》。
原句为“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后世将这两句诗句做了引申,产生了“如沐春风”的成语。
78、明哲保身
《烝民》。
原句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79、长舌妇
《瞻卬》。
原句为“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80、高高在上
《敬之》。这个词语的语义,古今有所不同。
81、惩前毖后
《小毖》。
原句为“予其惩而,毖后患”。
82、板荡
《板》、《荡》。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板荡一词,喻指动荡乱世。
83、自求多福
《文王》。
这句词语现在流行,但是很多人不知是源自《诗经》的作品。
84、惴惴不安
《黄鸟》。
原句为“临其穴,惴惴其栗”。
《诗经》的创作岁月虽然已经相当久远,但是《诗经》中的诗句所产生的成语俗语和典故,已经浸入我们民族的语言上千年。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用这些成语典故。
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高度的智慧和深沉的哲理。不能因为《诗经》的诗歌中产生的这些古代名言用了上千年,就漠视其内在的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