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
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大雅·皇矣》这首诗作,在用韵的解读上有着很大的难度。
一般而言,《诗经》中的绝大多数作品在诗意与押韵两个方面的结合上,还是比较和谐的。例如,诗中通常是在一个段落或者意群的末尾押韵,少数情况则是段落或者意群的首句与末句谐韵。但是,绝大多数诗作基本上能够按照段落或者意群的划分,看出这个段落或者意群的用韵情况。而且,《诗经》的作品非常注意对仗的艺术手法应用,有的作品的句子与段落的对仗堪称完美,千年之后都让人读了为之由衷叹服。
然而,到了《大雅·皇矣》这首诗作的用韵解读,在分析段落内的意群关系以及由此确定这个段落的用韵时,让人感到有的段落确实难以解读。为此只好反复揣测上古时代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诗意表述与用韵思路,然后勉为其难地做出不甚理想的韵读结论。
下面结合《皇矣》的诗意,尝试对《皇矣》做出与一般分析有所不同的韵读解释。
《皇矣》一共分为八个段落,每个段落由12个诗句组成。按照原作的文字顺序,逐段加以用韵分析。
第一段
皇矣上帝,
臨下有赫。
監觀四方,
求民之莫。
維此二國,
其政不獲。
維彼四國,
爰究爰度。
上帝耆之,
憎其式廓。
乃眷西顧,
此維與宅。
【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形式为三个意群,每个意群四句。用韵相当规则,六个韵字全都是铎部的韵字。
第二段
作之屏之,(耕部)【与第三句“平”相谐】
其菑其翳。(质部)
修之平之,(耕部)
其灌其栵。(月部)【质月合韵】
啟之辟之,(锡部)【与第三句剔相谐】
其檉其椐。(鱼部)
攘之剔之,(锡部)
其檿其柘。(鱼部)【鱼部】
帝遷明德,
串夷載路。 (鱼部)
天立厥配,
受命既固。(鱼部)【鱼部】
【分析】这一段分为三个意群,每个意群四句。
第一个意群是质月合韵。第二个意群和第三个意群用的鱼部。
第三段
帝省其山,(元部)
柞棫斯拔,(月部)
松柏斯兌。(月部)【元月通韵】
帝作邦作對,(物部)
自大伯王季,(质部)
維此王季。
(质部)【物质合韵】
因心則友,
則友其兄,
(阳部)
則篤其慶。
(阳部)【阳部】
載錫之光, (阳部)
受祿無喪,
(阳部)
奄有四方。
(阳部)
【分析】这一段我们与通常的解读分析有所不同。
如果按照四句为一个意群,那么无论从诗意还是用韵都是割裂了的。而如果按照三句为一个意群,则诗意是连贯的,用韵也能合理解读。因此,我们认为这一段应该是三句为一个意群。
第四段
維此王季,
帝度其心,(侵部)
貊其德音。(侵部)【侵部】
其德克明,(阳部)
克明克類,
克長克君。(文部)【阳部与文部均为阳声类韵部】
王此大邦,(东部)
克順克比,
比於文王。(阳部)【东部与阳部均为阳声类韵部】
其德靡悔,(之部)
既受帝祉,(之部)
施於孫子。(之部)【之部】
【分析】这一段的韵读是全篇各段之中的一个难点。
按照《诗经韵读》的解读,第五句句尾的“类”字(物部)和第八句句尾的“比”字(脂部),构成物脂合韵的谐韵关系。但是,如果这样解读本段诗句押韵,就把段内结构的形式确定为一个意群三句,而另一个意群五句,显得不够工整对称。
为此,我们反复比较揣摩,最后觉得还是按照每三句为一个意群为宜,这样在结构的形式上是匀称完美的。
但是,造成的韵读难点是,阳部与文部和东部虽然都是阳声类的韵部,但是一般并不构成合韵的谐韵关系。这就值得探究,是否在大雅诗歌创作的《诗经》作品创作早期阶段,诗歌的用韵还未达到完美和规则的程度,有的作品只好按照同一声类大致谐韵。
不过,在形式结构形式和用韵的结合上,我们依然看重诗歌结构形式的对称完美,故而提出了不同的意群划分看法,即便知道这样会导致用韵分析有大的难度。
第五段
帝謂文王,
無然畔援, (元部)
無然歆羨,
(元部)
誕先登於岸。(元部)【元部】
密人不恭, (东部)
敢距大邦,
(东部)
侵阮徂共,
(东部)【东部】
王赫斯怒。
(鱼部)【与下一个意群鱼部谐韵】
爰整其旅,
(鱼部)
以按徂旅。
(鱼部)
以篤於周祜,(鱼部)
以對於天下。(鱼部)【鱼部】
【分析】为了兼及结构与押韵,每个意群为四句。而第二个意群末句的怒字作为鱼部的韵字,可以看作与下个意群相谐。
第六段
依其在京, (阳部)
侵自阮疆。
(阳部)
陟我高岡,
(阳部)
無矢我陵。
(蒸部)【阳部与蒸部均为阳声类韵部】
我陵我阿,
(歌部)
無飲我泉。
(元部)
我泉我池,
(歌部)
度其鮮原。
(元部)【歌元通韵】
居岐之陽,
(阳部)
在渭之將。
(阳部)
萬邦之方
(阳部)
下民之王。 (阳部)【阳部】
【分析】这一段也是很难达到形式与押韵全部完美的解析。无论怎么组合,都会有一些形式或者押韵的瑕疵。
为了兼顾形式的完美匀称,只好按照四句一个意群来划断,从而把一个对仗句“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给分到了两个意群当中。这是因为,“度其鲜原”这一句如果按照阳部韵归入下一个意群,结构形式就不匀称了。为此,只好突出结构形式的完美,分为四句一个意群。第二个意群和第三个意群从押韵看可以顺畅解读。但是第一个意群中,阳部和蒸部虽然都是阳声类的韵部,但是一般并不直接合韵,仅为大的声韵类属相同。
第七段
帝謂文王,
予懷明德。
(职部)
不大聲以色,
(职部)
不長夏以革。
(职部)【职部】
不識不知,
(支部)
順帝之則。
(职部)【与上一个意群职部相谐】
帝謂文王,
(阳部)
詢爾仇方。
(阳部)【阳部】
同爾弟兄,
(阳部)
以爾鉤援。
(元部)【阳元合韵】
與爾臨沖,
(东部)
以伐崇墉。
(东部)【东部】
【分析】这一段我们的分析与《诗经韵读》亦有不同。
我们还是看重结构形式的对称工整,因此在段内后面几句的意群划分上,按照结构与押韵兼顾的原则予以确定。
第八段
臨沖閑閑,
崇墉言言。
執訊連連,
攸馘安安。
是類是禡,
是致是附,
四方以無侮。
臨沖茀茀,
崇墉仡仡。
是伐是肆,
是絕是忽,
四方以無拂。
这段共有十二句诗句。
从文字的对仗看,显得不够工整。
我们来看结构的对仗关系。
臨沖閑閑,
臨沖茀茀,
崇墉言言。
崇墉仡仡。
執訊連連,
【缺句】
攸馘安安。
【缺句】
是類是禡,
是伐是肆,
是致是附,
是絕是忽,
四方以無侮。
四方以無拂。
由于这一段落结构形式的对仗关系失衡,在意群划分和韵读解析方面都造成了困难。
经过权衡各方面关系,我们认为,还是要兼顾结构与押韵两个方面。因此,依然将这一段划分为三个意群,四句为一个意群。
臨沖閑閑,
(元部)
崇墉言言。
(元部)
執訊連連,
(元部)
攸馘安安。
(元部)【元部】
是類是禡,
(鱼部)
是致是附。 (侯部)
四方以無侮,(侯部)【侯部】
臨沖茀茀。
(物部)【与下一个意群物部相谐】
崇墉仡仡。 (物部)
是伐是肆,
(质部)
是絕是忽,
(物部)
四方以無拂。(物部)【物质合韵】
【分析】这一段诗句,从文字对仗看少了两句,从而破坏了全段的结构均衡关系。
在这个背景下,只好勉强将全段划分为三个意群,然后加以韵读解析。
这样肯定有的句子的用韵显得不很和谐,如“臨沖茀茀”这一句本应与“崇墉仡仡”分为一个意群的。但是照顾大的方面,也只得如此。估计这首诗歌的作者也知道末段的对仗失衡,但是受到每段十二个句子的限制,只好让末段少了两句诗句。在这样的背景下,韵读分析也只好有所牵强。
从《大雅·皇矣》的全篇看,结构的形式比较复杂而不规则,这就加大了韵读的难度。但是,这首诗歌总是要押韵的。因此,只能尽量兼顾结构与押韵两个方面,在韵读的分析上有些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