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倒文:“宾之初筵温温其恭”韵读释疑的一个新的思路

(2020-08-02 18:30:24)
标签:

宾之初筵

分类: 诗经赏析
   倒文:“宾之初筵温温其恭”韵读释疑的一个新的思路

倒文:“宾之初筵温温其恭”韵读释疑的一个新的思路

      賓之初筵,左右秩秩。
      籩豆有楚,殽核維旅。
      酒既和旨,飲酒孔偕。
      鐘鼓既設,舉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張。
      射夫既同,獻爾發功。
      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籥舞笙鼓,樂既和奏。
      烝衎烈祖,以洽百禮。
      百禮既至,有壬有林。
      錫爾純嘏,子孫其湛。
      其湛曰樂,各奏爾能。
      賓載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爾時。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
      其未醉止,威儀反反。
      曰既醉止,威儀幡幡。
      舍其坐遷,屢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儀抑抑。
      曰既醉止,威儀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
      亂我籩豆,屢舞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郵。
      側弁之俄,屢舞傞傞。
      既醉而出,並受其福。
      醉而不出,是謂伐德。
      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監,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恥。
      式勿從謂,無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語。
      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識,矧敢多又。

   《宾之初筵》这首《诗经》中人们并不生疏的诗歌是如何押韵的,曾经并且至今还让从古至今的解读者感到困惑。
    王了一先生在《诗经韵读》一书中写道: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小雅·宾之初筵》)
    “筵”“反”“幡”“迁”“仙”都属元部,互相押韵。“恭”字虽在语法句的末尾,不能认为韵脚,因为韵母差别太大了。段玉裁以“恭”入韵是错误的,江有诰未以“恭”入韵是对的,但他连“筵”字也不算入韵,则又错了。
    (引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诗经韵读》第44页)
             从这段文字中,可知王先生认为这首诗歌开始的一段诗句中,“宾之初筵”的“筵”字是在诗中押韵的韵字。而在后面一句“温温其恭”的“恭”字,因为与“筵、反、幡、迁、仙”这几个上古诗韵中元部的韵字在韵母上差别太大,因此即便“恭”字出现在通常是韵字位置的语法句的末尾,也不能认为是韵脚。
     我们来读《宾之初筵》的全文,会发现“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只是第二大段落的开头诗句。而在《宾之初筵》这首诗作中,开头的诗句就是“宾之初筵,左右秩秩”,与后面的诗句“笾豆有楚,殽核维旅”,也不构成谐韵的语音关系。
     古代的语音学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事实。
     段玉裁认为,“恭”字处在句尾,应该是能够押韵的韵字。但是,他又不能解释清楚,“恭”字何以能与后面的诗句“威仪反反”中的句末韵字“反”字谐韵。这两个字在韵母上委实差异太大了,怎么读都不能谐韵。
     江有诰认为,“恭”字在这里不能当作韵字。但是,他又认为“宾之初筵”的“筵”字也不是韵字。王力先生肯定了他对“恭”字不是韵字的见解,却否定了他认为“筵”字也不是韵字的见解。显然,王力先生认为,“宾之初筵”的“筵”字,应当是韵字的。
     单就第二段的诗句“宾之初筵,温温其恭”而论,我们同意王力先生的看法,就是“筵”字在句中的确是韵字。
     但是我们也得指出,第一段里的诗句“宾之初筵,左右秩秩”,无论如何解释,“筵”字也不应该是韵字。
     如果读者了解《诗经》的作品经常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就会发现这里的矛盾了。
     既然第二段里的“宾之初筵,温温其恭”,“筵”字能够作为韵字。那么为什么第一段里的“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筵”字却不能也作为韵字呢?
     前贤学者对这个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成为至今仍然让人疑惑的疑点。 
     我们仔细读读《宾之初筵》的原文,可以尝试换一个思路,以新的视角看待这首作品的韵读。
     大家知道,古代的诗文里有使用倒文的习惯。
     所谓倒文,就是把一句话的正面叙述,改换成先说后面的文字,再说前面的文字。
    《诗经》中有 “陟彼中林、陟彼中谷”这样的诗句,实际上是指“陟彼林中”和“陟彼谷中”,也就是用了倒文的修辞手法,这是为了诗中全句押韵的需要。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把《宾之初筵》中的两个诗句倒置一下:
     宾之初筵,秩秩左右。(原来的语序是“左右秩秩”)
     宾之初筵,其恭温温。(原来的语序是“温温其恭”)
     再来看一下这样改动语序的结果。
     宾之初筵,秩秩左
     笾豆有楚,殽核维
     《康熙字典》对“右”字,注明有一个读音是念yu。
     又叶演女切,音與。《陸雲·陸丞相誄》乃幹中軍,入作內輔。公侯陟降,在帝左右
        “右”字的这个注音,是一般人没有注意的。但是陆云所写的韵文中,就是将右字与辅字谐韵的,《康熙字典》认为这里要读若舆。
     倘若这么联系,那么“秩秩左右”的“右”字也可以读若舆。而“舆”字与下句“殽核维旅”句末的“旅”字在韵母上就是相近的了,彼此有谐韵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旅”字在上古诗韵中是归入鱼部的韵字。由此推测,“右”字如果能读为yu的读音,就可能不仅归入上古诗韵之部的韵部,而是按照韵母,有可能也可以归入鱼部的韵部。至少,右字按照yu的读音与旅字的读音是韵母相近的,彼此谐韵还是有可能的。这一段的诗句,就能解释为什么可以谐韵了。
     接着我们再探究“温温其恭”的倒文结果。
     温字在上古诗韵中,没有明确归入的韵部。
     但是温字在中古诗韵中,归入下平十三元的韵目。而这个韵目的韵字读音,既有以en、un为韵母的,也有以ian、uan为韵母的。
    《康熙字典》注解“温”字的条目中标明:
     又【韻補】叶紆權切,音淵。【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溫。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
       从这个释义和例子来看,“温”字有读音的韵母为uan的文献依据。
     如果把“温温其恭”倒文,就是“其恭温温”,也就是说“温”字处在了可以作为韵字的句末位置。
     宾之初筵(yan),其恭温温(yuan)
     其未醉止,威仪反反(fan)
     如果温字能够在诗中读成淵字的yuan的读音,那么与筵字在读音上也有韵母相近的现象。如此一来,“其恭温温”的“温”字与接下来的诗句“威仪反反”句末的“反”字,在读音上就有相似之处,读起来大致就是基本谐韵的。
    我们提出的倒文设想,只是对《宾之初筵》韵读的一个新的思路,是否符合实际,还要经过学界的验证和质疑。
     一般来说,倒文的使用应当是为了诗句的押韵而刻意为之。而在《宾之初筵》之中,似乎却不是这样的。毕竟《诗经》的创作是经过了后来文人学者的编辑整理,是否有作品版本的不同与文字顺序的变动,乃至倒文的出现,还不敢贸然断言。
    不过,《宾之初筵》的诗句是否出现了倒文的现象,以致影响了后人的韵读解读,总是一个以往解读者没有注意的新的思路。或许,这个思路对解读《宾之初筵》诗句的押韵情况,能有一点有助的启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