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经》的诗歌中,有的作品的篇名是相同的。例如,《扬之水》就有三篇同名的诗歌。而三篇同名的诗歌则不止《扬之水》一例,《羔裘》也是这样有三篇相同篇名的诗歌。
《郑风》、《桧风》与《唐风》,都收入了同样篇名的诗歌《羔裘》。但是这三篇篇名完全相同的诗歌,在诗意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郑风·羔裘》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維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
——《唐风·羔裘》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
羔裘翺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桧风·羔裘》
从诗歌的诗句来看,《郑风·羔裘》只有很少的解读者认为是有着讽刺的诗意,多数解读者认为只是中性地描写了身穿华丽的羔裘的贵族高官的外表,而且颂扬了这些高官的地位显贵与正直仁厚。如果非要将《郑风·羔裘》解读为暗含讽刺意味,那么从诗句的字面上没有明显的痕迹。大抵只有深处开掘,才能领悟这首诗歌是借羔裘的华美服饰,暗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讽刺当朝高官的碌碌无为与徒有其表。
《唐风·羔裘》在诗句上,明显带有不满的感情色彩。
一个身穿华美服饰的高官,自己以为身居高位握有大权,把一般的人都不放在眼里,表现出高傲与难以接近的姿态,这就引起了以往故交朋友的不满。随着地位的变化,过去的人际关系会有改变甚至完全改变,古今莫不如此。诗歌中把这位得势忘友的小人刻画得如此传神,让人读了如睹其人如见其貌。
最难解读的《羔裘》诗歌,是《桧风·羔裘》。
这首诗歌究竟是描写的谁,对身穿华美羔裘狐裘出入朝堂逍遥自得的高官如此忧心忡忡,却又充满了思念与牵挂,让从古至今的解读者感到难解。
桧国的女子似乎特别多愁善感。
在《诗经》的作品中,桧风部分的诗歌只有四首:《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而这四首诗歌,居然全都是描写女子对男子思念传情的诗意,这在《诗经》的全部作品中按照国度来说是相当罕见的。
桧国是个小国,是周初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以国力而论是难以与郑国等大国相比的。
但是,桧国的贵族高官也是讲究地位与相应的礼制的,他们出入朝堂身穿华贵精美的羔裘狐裘,从外表上看俨然治国重臣。
从《桧风·羔裘》的诗句分析,描写了一位女子对这些身穿华美朝服出入宫廷的贵族高官充满了挂牵和忧虑,以致心里感到忧伤和焦虑。
为什么呢?
难道诗里写的这位多忧的女子是高官的妻子,知道桧国作为一个国力不强的小国现状堪忧,而看到丈夫这样的高官还是优哉游哉地身穿华美朝服出入朝堂,却不能制定治国兴国的国策,难保国家的命运毁于一旦,于是忧心忡忡,忧伤焦虑不能自拔。
有的解读者认为,这位高官的妻子可能是知晓丈夫的品行不良,担忧这个道貌岸然的高官在私生活方面的放纵,因此为了自己可能被弃而感到忧虑悲伤。这种解读也是一种说法,但是依然需要更多的解读论据加以证实。
三篇同为篇名《羔裘》的诗歌表明,有着华美的外表衣饰,未必就有与之相衬的内在品行。对那些权势显赫的朝中重臣来说,即便他们穿着华丽精美的朝服,但是如果没有治国的才华和正直的品行,就可能给国家和家庭带来大的灾祸,从而成为被人嘲笑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无能之辈。至于当上高官就变脸不认故交的小人,应该予以鄙视和嘲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