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无疑是文豪所写的现代文学作品中极有典型意义的一个人物,让人读了小说之后对其同情怜悯,却也让人不由地感叹他的穷酸迂腐。
抛却孔乙己个人性格的弱点如好酒贪杯和不告而辞带走别人供他写字的纸墨笔砚,乃至为了读到难以一见的书籍不惜采取极端的方式,如果单论孔乙己的读书,也还是有值得称许的地方的。
一般的读书人为了自己的前途,在过去科举制度下也会去读书生应考必读的经籍。但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有心探究,茴香豆的“茴”字居然有四种写法。这就说明,孔乙己对汉字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根底的。
让人可叹的是,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使得一些人读了《孔乙己》小说之后,形成的却是知识分子多半都是迂腐无用,专门研究一些没有实用意义与价值学问的印象。
然而,如果没有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苦心孤诣地研究茴香豆的“茴”字、“香”字、“豆”字都有几种写法,都有什么词义,并且以此类推到研究汉字的起源与发展,那么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可能有薪火熄灭的危险。
茴香豆的“豆”字,大抵是读过两年书的孩子都认识的。但是,如果让现代的人去读《诗经》的诗歌作品,里面多次出现了带有“豆”字的诗句,例如“笾豆有践,傧尔笾豆,笾豆静嘉,笾豆有楚”。再有《论语》中也写道:“笾豆之事,则有司存”。那么问问现代的读书人,这些古代经籍里的“豆”字当作何解,又有多少人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呢?
今天我们可以嘲笑孔乙己一类落魄书生的迂腐可笑,却不应该否定孔乙己居然探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不同的写法!
在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里,让孔乙己一类的读书人在温饱有所保障的前提下专心读书,做些文化研究的事情,哪怕只是去研究茴香豆的“茴”字究竟有几种写法,也还是有价值的。
今天许许多多的贫家子弟,已经从只能当短衣帮一类的打工者,或者到咸亨酒店当小伙计,改为进了学堂有了文化,这是历史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如今读过书的知识分子,已经不会像孔乙己所处的旧时代,成为没有文化的人们哄笑嘲弄的对象。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在今天的新社会里已经蔚为风尚。抛却孔乙己个人的性格弱点,应当尊重读书人探究文化的辛勤努力,即便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并无助于发财致富。
今天很多读古籍的人可以不知道茴香豆的“茴”字究竟有几种写法,却不能不知道茴香豆的“豆”字在古代的经籍中是何词义。
果戈里在喜剧作品《钦差大臣》的结尾,写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你笑什么?你笑的就是你自己!
如果今天还把知识分子的苦心读书视为就像孔乙己只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一般的穷酸无用,那么被嘲笑的,就不再是孔乙己一类的读书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