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庭燎》中“煇”与“旂”的读音与现代语音的“辉”与“旗”并不相同

(2020-07-04 13:49:56)
标签:

庭燎有煇

分类: 诗经赏析
    
   夜如何其?夜未。庭燎之。君子至止,鸞聲將
   夜如何其?夜未。庭燎晣。君子至止,鸞聲噦
   夜如何其?夜鄉。庭燎有。君子至止,言觀其
       
   《小雅·庭燎》在《诗经》的诗歌中,不是一首有名的作品,或许很多人从未听说过《诗经》中还有这样一首诗歌。
   《小雅·庭燎》的诗意,是描写周代的君王勤于政事,夙兴夜寐地忙于政务。到了朝臣们上早朝的时候,通宵点燃的宫廷庭院中的火炬还未熄灭。前来上朝的臣子们心存敬畏,举目望见绘有龙的图纹带有銮铃的旗帜风中飘扬,君主之威严使得早朝的气氛格外肃穆。
    《庭燎》在艺术手法上,拟声状物都很生动,通过夜间的光阴时刻与庭院中点燃的火炬光亮的变化,以及上朝臣子乘车的銮铃声响,将君主勤政与早朝举行的情景抒写得直观形象。
     阅读《庭燎》的诗句,诗意的理解并不复杂,而音韵的理解却要费些功夫。
     读了一位在京城中学语文教学中颇为有名的教师写的一本关于《诗经》作品白话文翻译与评述的图书。其中在注释《庭燎》这首诗歌作品的文字中,有的文字让人感到惊讶。例如,书中注释“庭燎有煇”中的“煇”字,标出的读音是阴平的“(hui)”。而在“言观其旂”这句诗句的注释中,则将“旂”字标注出读音为阳平的“qi”。
     显然,这位作者把《庭燎》诗句中的“煇”字和“旂”字,完全理解成了现代汉语中“辉”字和“旗”字的读音了。
     如果是一般的文化人有此误解,我们或许一笑了之,不想多加争辩。但是,作为京城中学语文教学带头人的名师也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不仅是对作者,而且还对审核通过该书出版的著名出版机构的责任编辑,我们只有深表惊讶和默然无语。
     自己写了多篇关于《诗经》的作品赏析的博文,其中不厌其烦地提及《诗经》的用韵研究之重要。在两千年的漫长时间里,无数文人学者对《诗经》的作品发表过评论和见解。但是,就连南宋的朱熹这样被公认的文化知识最为渊博的大儒,都因为不懂得《诗经》使用的上古年代诗歌音韵规则,而在注释作品时出现多次低级的失误,以致成为后代学者为之扼腕的瑕疵。在明末之前,《诗经》的音韵研究遇到难以攀越的断崖峭壁,一直没有取得关键性的突破,所以即便知识渊博就如朱熹这样的著名学者也是不谙诗韵,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苛求的。但是,今天的研读《诗经》条件远非昔日可比。当今时代的学者在《诗经》音韵研究方面已经确立了严谨的上古语音体系,将《诗经》作品使用的押韵的韵字全部归纳起来,分为不同的韵部。尽管对这些上古诗韵的韵部确定与韵字归部,各位学者还有一些不同的见解。但就总体来说,当代学者对《诗经》的音韵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基本确定了上古诗韵的整体体系。这就使得当代读者有远远超越前人的优越条件,可以得知《诗经》的诗歌作品都是如何用韵的,又是用了哪些韵部的哪些韵字。
     例如,若是不懂《诗经》用的上古时代的诗歌音韵知识,还想知道《诗经》中的某一篇诗歌作品是怎样用韵的,最为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借助大师的研究成果。
     举个例子,想要知道《诗经·小雅·庭燎》这首诗歌是如何押韵的,但是不懂得上古时代的诗歌音韵知识。那么非常简单,找到王力先生写的《诗经韵读》这本专门论述《诗经》音韵的著作,翻到其中《小雅·庭燎》这篇作品。王力先生已经逐段逐句地,将这首诗歌的押韵情况标注出来了。
     王力先生认为,《庭燎》第一段诗句用的韵字,是上古诗韵中阳部的“央、光、将”。
     第二段诗句用的韵字,是上古诗韵中月部的“艾、晣、”。
     注意!第三段诗句用的韵字,是上古诗韵中文部的“晨、煇、旂”。
     换言之,第三段诗句里的“晨”字,要与后面的“煇”和“旂”字谐韵。
     在上古诗韵里,“晨”字归入文部,韵母大致与现代的读音的韵母相同或者相似,所以不难理解“晨”字在诗中的读音。
     问题在于,为什么“煇”字和“旂”字也能与“晨”字谐韵呢?在现代汉语中,光辉的“辉”字读为hui,旗帜的“旗”字读为qi,与早晨的“晨”字在读音上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啊。
     这里我们就要提醒了,《诗经》是上古时代的诗歌,使用的音韵是当时时代的语音,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甚至中古时代的语音去理解和套用。
     看看《康熙字典》对“煇”字和“旂”字的注释:
     
     又【集韻】許雲切,音熏。【張衡·西京賦】金戺玉階,彤庭煇煇。珊瑚琳碧,瓀瑉璘彬。 【唐韻正】張弨曰:煇,從火,其用皆熏燎之屬。俗攺從光。 
    又【廣韻】胡本切【集韻】戸袞切,音混。【廣韻】煇煌,光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煥炳煇煌
       
    又【唐韻正】古音芹,《說文》旂從㫃,斤聲。徐鍇繫傳曰:斤祈近似聲,韻家所以言傍紐也。《詩》魯頌,薄采其芹,言觀其旂。《小雅》夜鄕晨,庭燎有煇,言觀其旂。以《說文》斤聲考之,則旂本有斤音。非旁紐也。
     从《康熙字典》的注解看,“煇”字的古音可以念成hun,而“旂”字的古音念为qin。如果按照这两个字的古音读音来分析,《庭燎》第三段诗句中的韵字晨、煇、旂字,就都归入上古诗韵文部的韵字,彼此是可以谐韵的。
     分析《诗经》作品中韵字的读音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同样的韵字在其他的诗歌作品中是如何押韵的。
     我们来看《诗经》中的《鲁颂·泮水》这首诗篇,开篇的诗句就是:
       思樂泮水,薄采其。魯侯戾止,言觀其。其旂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再来看《小雅·采菽》中的诗句:
     觱沸檻泉,言采其。君子來朝,言觀其。其旂淠淠,鸞聲嘒嘒。載驂載駟,君子所屆    
       比较一下《泮水》、《采菽》与《庭燎》的诗句,可以看出这三首诗歌的诗句有的是相同或者相近的。而《泮水》与《采菽》中的诗句,直接用了“芹”字与“旂”字谐韵,证明这两个字在当时的读音是有韵母的相同或者相似之处的。从而,也就佐证了在《庭燎》之中,言观其旂的“旂”字,不应读为qi,而应读为qin。
    这种方法在古代研究《诗经》作品的用韵中常常用到,被称之为系联法。就是将《诗经》作品中有相同韵字的不同作品放到一起比较分析,进而破解这个韵字的读音究竟为何,也就逐渐破解了《诗经》作品使用古音押韵的奥秘。
    自明末以来,几百年间对《诗经》作品的音韵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进展。今天虽然还有很多知识需要探讨分析,但是至少可以让人们大致明白《诗经》作品押韵使用的音韵规则了。
    希望当今时代的《诗经》作品研究与解读者,能够多多利用既有的《诗经》音韵研究成果,而不要重复明末之前的古人不谙《诗经》上古诗歌音韵的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