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值与成本:股市投资的逻辑与策略

(2019-08-31 11:31:45)
分类: 财经股市房地产
      据称全国有上亿的股民,可能这是根据在股市开了账户的投资者的数量计算出来的。但是实际上,平时坚持在股市持股的股民数量,或许远远低于上亿这个巨大的数量。有的股民仅仅是在股市开了账户,而并不往账户里投入资金,开户时存放的资金也可能已经转出了股市,于是就形成了俗称“僵尸账户”的现象。去除这些开了股市账户但是并未在股市持股的投资者的数量,平时坚持持股的股民也就只有几千万了。按说几千万的股民数量,还是相当的巨大,但是考虑到国内家庭的户数,股民的这个数量也就不算特别的巨大。只不过在这几千万股民之中,投入股市的资金可是天差地别。有的大户持有股票的市值数额相当惊人,而普通的散户则是投入不多。科创板的开户资格为50万元的资金数额,据称目前开了科创板账户的个人投资者也就400万户左右。由此可见,大多数散户在股市投入的资金是不足50万元的,而且由于股市的下跌,有不少人的持股市值还出现了一定幅度的缩水。
     股市里有一句股谚,叫一赢二平七亏。就是说就总体而论,投资股市的风险是挺大的,只有百分之十的投资者能够获利,百分之二十的投资者不赢不输,而多达百分之七十的投资者是亏损的。如果这个统计没有较大的出入,那么显然股市投资不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投资方式,有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但是,不论股市是涨是跌,还是有为数甚多的投资者不离不弃地将资金投入股市,在股市的波动与起伏中博取投资的收益。
     是这些投资者不知道股市投资的风险吗?当然不是。无论股市怎样大起大落,还是有很多人相信自己能够在股市中得到超过银行存款的投资收益,于是不惜拿出辛苦积攒的积蓄投入股市。可是股市又的的确确不是人人都能只赚不赔的宝地,于是还是有很多股民遭遇了亏损的打击。
     为什么股市里明明风险较大,还是有很多股民前亏后继地进入股市,成为股市中被俗称的一茬茬“韭菜”呢?揣摩其中的原因,大抵是因为其他投资方式的投资回报率不高,例如银行存款的利率就相当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投资股市显然是过于自信,其实并不懂得股市投资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战术,却就盲目地把资金投向了股市。于是,二十多年来股市经历了大起大落的风风雨雨,也形成了数量巨大的股民队伍,其间不断有人亏损离开,又有新人持币而入,从而让股民的数量没有急剧减少,始终保持一个惊人的数量。可以预言,以后股民的数量也不会大幅降低,甚至可能有所增加。因为投资房产和银行存款的投资回报率还是较低,股市却有逐渐走好的潜力。而且大多数的新股民更年轻也更有文化知识,股市是他们敢于进来奋力搏杀的投资场所,股市的投资前景依然是被很多人看好的。
     如果套用一些人们熟知的话语,那么可以说,市值是检验股市投资的唯一标准,挣钱才是硬道理。
    无论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是什么年龄什么学历,投资的成败就是看收益率的高低。在股市里,扫地卖菜的大妈未必操作就不如教授金融财经学高深理论的专家学者,而一些成天在媒体上大发股评的名嘴,投资的收益率也未必就比一些默不作声的普通股民还要高出。这就是股市的魅力,只要领悟了股市投资的道理,以与大多数人不同的理念和方法去操作,可能获得的收益就会超出大多数的股民。
     我们二十年前在股市开了账户的时候,就是完全没有投资股市经验与认识的“韭菜”,仅仅是出于好奇,拿出不多的资金投入股市,到这个人们趋之如骛的投资场所长长见识。于是,后来经历过沪指6000点的大涨,也经历过沪指跌破1000点的惨烈境遇。账户里的市值,时而大涨,时而大跌,还是没能跑赢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率。
    长期的股市投资经历,尤其是惨痛的教训,终于使得我们醒悟了过来。如果还是按照老的投资策略去操作,就可能被低迷的股市吞噬了大量的市值,成为股民中七成亏损者的一员。于是,便在实战中建立了新的投资理念,完成了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重大操作策略与战术的转变。无论个股的股价是涨是跌,乃至暴跌到了极低的低点,只要有利于降低持股成本,虽千万人吾亦往之。而在日常的操作中,则是注重不同个股的比价效应,不管个股的股价涨跌如何,只按降低持股成本这个基本的原则实施换股操作。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积小胜为大胜,时间愈久,成效愈显。通过多年的努力,尽管没有成为在股市大胜的强者,也还得以跻身在一成盈利者的队伍当中。重要的是,随着今后时间的推移,股市获利成为稳定的投资盈利来源,这也成为投资股市乐此不疲的动力。
     曾经被人嘲讽为,你们这种做法是为券商打工。但是,依然故我地保持高频度的操作,以图降低持股的成本。
     股市操作是可以借鉴军事上的战略战术的。例如,红军当年反围剿失败放弃瑞金实行战略转移与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的战例,以及后来主动放弃延安而在西北战场多次设伏歼灭敌军的战例,都能给人以启示和借鉴。把这些战术运用到股市操作当中,就是不要固执地死守某只股票或者几只股票,长期持有却不操作,那样持股成本无法降低。想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何惨败,不是可以发人深省吗。如果学习与借鉴当年的成功战术,灵活地运用资金在多只看好的标的个股中反复交换,就能将这些个股的持有成本不断降低,从而保障市值从长线来看逐渐回升。运动战与游击战的战术,对散户来说操作灵活,完全可以在股市操作中有效运用。这里的出发点和前提,就是操作一定要降低持股成本,从而要求投资者一定要设定自己的股市账户持股成本表,包括按照自己投入资金的总数额分配给持仓的几只个股的各自成本价位,然后按照比价效应,在实战中实施换股操作,达到将持股成本逐渐降低的目的。
     这个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大跌的时候。很多投资者看到股价大跌,选择的是就地卧倒不再操作,殊不知这样一来持股成本毫无变化,今后上涨的时候就会损失收益率。而如果按照比价的原则积极换股操作,可能使得持股成本逐渐降低,进而逐渐改善了盈亏状态。只要选择的标的个股资质不差,用这个方法做下去,日积月累,最后就能得到不错的收益。有很多人在股市中只想买入牛股一捂到底,实现大幅的盈利,不屑在日常频繁操作来降低成本。倘若真的买到了大牛股而且捂得住,当然是件大好事,可是有几个人能够那么幸运呢?如果买入了股票不仅不涨,反而下跌,难道就还是长期捂股不动吗?
     回到文中的那句话,市值是检验股市操作的唯一标准,挣钱才是硬道理。不管用哪种方法和战术操作,要在股市盈利,而且盈利的比率要超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就是可行的策略与方法。
     股市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投资者自己在心理上与贪婪和恐惧的较量。要想长期在股市中盈利,就必须放弃买到牛股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准备做长期艰苦的努力,包括平常无论涨跌的坚持操作。只要持股成本能够大幅降低,那么持仓市值的稳定与增长就有了保证。这个逻辑本来是简单清晰的,却被很多投资者忽略了。其实,大道至简,能够悟出其中哲理的投资者,就能够在风云诡谲的股市中战而胜之,依赖长线操作取得不错的收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