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载驰》中写的远道归唁的许穆夫人是否到了漕邑

(2019-07-09 00:34:32)
标签:

载驰

分类: 诗经赏析
   《载驰》中写的远道归唁的许穆夫人是否到了漕邑
    《诗经》中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难以确定作者的。但是,《鄘风·载驰》是古代著名的女诗人许穆夫人所写,却是众所公认的。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许穆夫人是卫国的公主,嫁给了许国的国君许穆,于是被称之为许穆夫人。
    古代的异国之间王室贵族联姻往往带有浓厚的国家利益色彩,成为不同国家建立彼此友好亲善的国家关系的一种手段。许穆夫人就是在这样的涉及国家利益关系的异国王室联姻中,被嫁到了许国。而这位已经远嫁异国的王室后裔,却始终关切着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家。
     后来,卫国遭遇了极大的劫难。卫国的国君被杀死,都城朝歌也被攻陷。只有几百人跟着仓皇逃出的卫国王室的后代逃出了朝歌,加上附庸卫国的两个小邦随之逃难的几千民众,这些落难的卫国人被宋国安置在漕邑(今天的河南滑县一带)。宋国国君立了从朝歌逃出的一位卫国公子为国君,就是卫戴公。而这位从战乱中幸存下来的国君即位时间很短,却又一命呜呼。宋国国君便又立了卫戴公的弟弟为卫国的国君,就是卫文公。
     卫国在短短的时间内失去了两位国君,丧失了大片的国土,连都城也被攻陷了,余下很少的国民在漕邑暂时设立了国都,可谓遭遇了极大的国难。作为卫戴公和卫文公的妹妹,远嫁许国的许穆夫人为此忧心如焚,于是决定乘车赶往漕邑,向遭遇国难的卫国国君卫文公表达自己的深切同情与诚挚慰问。
     可是,许穆夫人在乘车从许国都城(今天的河南许昌一带)匆匆赶往漕邑的路上,却被许国国君派出的大夫急急赶上,竭力阻止许穆夫人前往漕邑。许穆夫人悲愤难忍,长歌当哭,奋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载驰》,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挚爱与忠诚,也表达了对担心牵连本国的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许国朝廷的强烈不满。
    《载驰》所写的远程归唁的许穆夫人究竟是否到了卫国的漕邑,注解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注解者认为许穆夫人已经到了漕邑,诗中所写的“我行其野芃芃其麦”,就是许穆夫人见到故国的国土景物所发的感叹。
     有的注解者则认为,许穆夫人实际上没有来得及抵达漕邑,中途就被许国朝廷派出的大夫强行拦阻,被迫返回了许国。《诗集传》认为:“(许穆夫人)闵卫之亡,驰驱而归,将以唁卫侯于漕邑,未至,而许之大夫有奔走跋涉而来者,夫人知其必将以不可归之义来告,……乃作此诗以自言其意。”这个解读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回到原作的诗句,从诗句的表述看看这个结论是否成立。
     第一段诗句写了许穆夫人远道乘车“驱马悠悠”赶往漕邑,但是在半路上被追来的许国大夫赶上了。因此“我心则忧”,早已明知许国君臣对自己前往漕邑“归唁卫侯”是持有反对的态度。
     第二段诗句写了许穆夫人对许国君臣强行拦阻自己前往漕邑的强烈不满与无奈。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对这一段诗句的理解,注解的各家有着较大的不同。
     私意以为,这段诗句似是这样表述的:
     你们对我返回卫国并不赞同,致使我便不能继续返回的行程。看到你们这样不善意的举动,让我的忧思难以排解。
     你们对我返回卫国并不赞同,致使我便不能渡过黄河继续赶路。看到你们这样不善意的举动,让我的忧思无法忍在心底不发。
     “不能旋反”,似可理解为不能返回卫国,也就是被迫中止回国的路程。
     “我思不远”,还要与下面对仗诗句中的“我思不閟”合起来考量诗意。
      “我思”,应该指的是急急归国忧心如焚的忧思。“不远”,则是这些忧思挥之不去、久久萦绕、难以排解的词义。
     “不能旋济”,以往的注解者多是把“济”字解释为“中止”。看看当年的许国都城与卫国漕邑的地理位置与方位,许国都城位于今天的许昌一带,而漕邑则位于今天的滑县一带。从许昌到滑县,中途是要渡过黄河的。故而私意以为,“济”字指的就是渡过黄河。也就是说,许穆夫人乘坐的马车从许昌出来,还未到达黄河岸边,便被追来的许国大夫赶上了。因此,诗里写的“不能旋济”,也就是不能渡河前行即被迫中止行程的诗意。
     “我思不閟”,“閟”字在《康熙字典》中有释义为“又凡隐而不发皆作閟”。如果把“閟”字理解为“闭塞”,对诗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就有些不够深刻。而如果把“閟”字理解为隐而不发,“我思不閟”则很容易理解为许穆夫人的为国忧思因为许国君臣的不善举动,再也不能隐忍不发了。
     从这些解读可以看出,《载驰》中的许穆夫人应该还没赶到漕邑,甚至还没到达黄河岸边,就被许国大夫追上强行拦阻,被迫中止了前往漕邑的行程。
     于是,在第三段诗句里,作者写了许穆夫人心里的悲愤郁积,以致到山阿采撷了治疗这种病的草药。但是,诗人也强烈地表示,就算女子多愁善感,也是有着自己的行为准则与追求的。而许国朝廷对自己归国慰唁行为的指责阻止,都是轻狂小人的骄横表现。
     第四段诗句,写了许穆夫人被迫返回许国途中的感想和醒悟。
     望着路旁大片的麦田中茂盛的麦苗,许穆夫人想起了失去都城与大片国土的卫国国君和逃难的国民。她要坚持向支持卫国又有实力的大国寻求援助,思索着能够依靠哪个国家,而哪个国家可施以援手。最后在全诗的末尾,有胆有识的许穆夫人对许国胆小怕事的朝廷大员表示了轻蔑和不满:你们朝中百官的所想所为,还不如我一个人去做的。为了拯救自己的故国,许穆夫人决心不顾一切,寻求列国的支持,尽早让卫国重整河山。
     按照有的学者的研究结论,许穆夫人还写了《诗经》中的另外两首诗歌,但是不如《载驰》这般的激昂感人。
     从《载驰》的内容和诗句来看,许穆夫人真的算得上是女中豪杰,有胆有识,敢作敢为。《载驰》也让许穆夫人作为上古时代的杰出女性诗人,充分奠定了在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