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碧波万顷的海洋中,各国海军的潜艇巡弋水下,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以目前的科技能力,想要在浩渺的海洋中精准搜寻到水下潜伏的潜艇,还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各国海军不惜重金建造或者购买潜艇,以此作为本国军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潜艇出没碧波之下,也是具有相当大的风险的。就是在和平年代里,也曾经发生了多起潜艇沉没或者艇员死亡的严重事故。其中潜艇没有与陆上基地保持持续联络的能力,是潜艇发生事故后难以自救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日阿根廷的一艘潜艇圣胡安号与基地失去了联络。开始为了维护本国的面子,阿根廷还没有向世界求助救援失联潜艇。但是随着时间的拖长,潜艇上的供氧能力将要达到极限,这时阿根廷紧急向各国求援,联合开展对失事潜艇的救援行动。现在这一救援行动尚未取得成效,水下失联潜艇的位置还是未能探明。
   
 阿根廷海军的这艘潜艇虽然艇龄很长,但是是德国制造的潜艇,总体质量应该没有大的问题,问题出在潜艇的对岸通信联络故障上面。
   
 潜艇在水下巡航期间,不像飞机在空中飞行期间可以随时与陆地保持通信联络。由于对潜通信技术落后的制约,潜艇一般是在约定时间与岸指通信联络,只有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才紧急向岸指汇报求援。但是,潜艇与岸指的通信联络,如果是在潜艇处于水下位置的时候,就难以持续保持通畅状态,所以一旦潜艇发生重大故障或者意外,有时就来不及向岸指汇报情况,或者无法向岸指发出联络信息。这样,一旦潜艇在水下出现重大事故无法浮上水面,又不能释放通信浮标与岸指联系,岸指就无从确定潜艇的精准位置所在,给实施潜艇救援行动制造了极大的困难。
   
 我们以前有过潜艇失事事件的惨痛教训,对潜艇的通信联络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包括将来使用先进的量子通信技术提高对潜联络的可靠性和保密程度。但是,通过阿根廷海军潜艇失联事件,再一次提醒我们,潜艇的对岸联络手段还要继续改进,一定要确保其可靠性。这样才能在万一潜艇遇到意外事件的时候,精准掌握潜艇的水下位置,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有效的紧急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