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起,自己開始斷斷續續地填出了一些詞,在此期間也學了一些關於詞律的知識,結合填詞的實踐有了一些心得體會。在這幾年裏,曾經有意識地留心其他的詩友是怎樣填詞的,於是看了一些博客中發出的詞作,也結識了一些填詞的博友,有過一些關於如何填詞的話語交流。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一些對填詞技法的體會感悟,因此特意撰寫成文,以便與詩友們深入探討。
填詞,是詞的作者按照詞譜的規定寫出詞作的創作過程。這裏有一些需要強調的,就是不同的詞作者可能選用不同的詞譜和使用不同的詞韻。
目前常見的詞譜,有過去文人慣用的清代的《欽定詞譜》和《白香詞譜》,也有當代龍榆生先生編撰的《唐宋詞格律》中的詞譜(簡稱龍譜),以及一些其他當代的詞學研究學者編撰的詞律。這些詞譜總的來看大同小異,但是在具體詞牌上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其中龍譜相對比較嚴謹和明晰,對每一個詞牌的具體格律都有詳細的論述。
填詞所用的詞韻,分為新舊兩種。新韻是使用的《中華新韻》,舊韻是使用的戈載的《詞林正韻》。由於舊韻是從古代平水韻的詩韻歸納組合而來的,因此與新韻有著一定的差異,讓一些年輕的或者對古代詩詞曲賦所用音韻不夠熟悉的作者感到難以把握。現在新韻和舊韻都可以用來填詞,只要不在同一首詞作裏混用就可以的。新韻是當代音韻的表現,相對比較容易理解和把握,只要詞作者有現代漢語普通話的一定語言基礎,使用新韻就沒有大的困難。但是舊韻是已經流行千年之久的歷代格律詩詞曲賦用的古代音韻,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壹個組成部分,格律詩詞的舊韻也需要有人懂得和使用,以便將其傳承下去。因此,不能僅僅以使用的古今詞韻不同來判定詞作的水平高低,用哪一種詞韻都可以寫出佳作的。
選定了詞譜和詞韻後,填詞就要選定詞調或者詞牌。
不同的詞調或者詞牌,適合寫作不同的題材,表達不同的情感。例如,《滿江紅》多用來表達慷慨激昂的情感豐富的風格,寫成輕松諧趣的風格就不很合適。而《壽樓春》則聲情低抑,適合寫悼念的題材,如果誰要用來填了給人祝壽,那就犯了大錯。
選好了詞牌,就可以動手填詞了。
在詞譜中,一個詞牌要標明全篇的字數多少、每個字是平聲還是仄聲或者可平可仄,還要標明哪個字是押韻的韻字,用的韻是平聲韻還是仄聲韻。只有把這些都清晰地規定出來,填詞的人才能照譜填寫。
那麽,是不是滿足了以上所說的,就是一首合格的詞作呢?也不是的。在照譜填寫的過程中,還要註意字法、句法和章法這些填詞的技法,才能填出合格的詞作。
以前聞一多先生把寫格律詩詞比作“戴著鐐銬跳舞”,竊以為比喻得不是很形象。如果要找個可比的事物,那麽可以和體操比賽中的平衡木項目做個比較。平衡木是架起的木橋,運動員必須登上木橋,在這個寬度和長度都有限的木橋上完成比賽的動作。如果運動員掉下木橋,就是發揮不佳,要相應扣分的。如果運動員在木橋上行走表演沒有掉下來,但是動作拘謹,姿態不夠優美,也不能得到高分。填詞也是這樣,如果填出來的詞在平仄或者用韻上出錯,就相當於運動員從平衡木上掉了下來,肯定不是好詞。但是,僅僅平仄和用韻正確,也未必就是佳作。如果填詞的技法不對,寫出來的作品也難有意蘊的深刻和音韻的流暢。
一、填詞的字法
詞譜中規定了每個字是平聲還是仄聲,或者可平可仄。而一些通常是句尾的字,還規定了要使用限定的平聲韻或者仄聲韻的詞韻中特定韻部的字。如果這些規定沒能嚴格遵守,就會導致出律或者出韻,就是平仄不符或者用韻不對。所以,填詞的字法就是要嚴格按照詞譜的規定,每個字都要平仄相符,用的韻字也要是一定的韻部裏的字,不能出現差錯。
這裏有一個問題要說一下,就是填詞時跨部用韻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一首詞要選用詞韻中某一個韻部裏的字,而不能隨便跨越韻部選字。但是,自古至今都有名作是跨部選了韻腳字的,例如南宋的張孝祥和當代的毛潤之的詞作,也無礙詞作的成功。在舊韻中,由於按照古代時的語音設置韻部不合理,把很多按照今天的語音可以合並起來的韻字生硬地分離開來,這種跨部選韻字的情況就容易出現。這恐怕要看以後怎樣重新修訂舊韻的詞韻,使之更加合理和易選。但在修訂之前,一般的作者還是小心一些,不跨部選用韻字為好的。
一般來說,只要詞作者嚴謹壹些,按照詞譜的格律仔細檢查,就能防止出律出韻的錯謬,因此填詞的字法不是很難的。
二、填詞的句法
在詞牌中,一般只標出一句的字數和平仄,但是沒有標出應該使用怎樣的句式。
例如,五字句有二三句式、三二句式和上一下四等不同的句式,六字句有二四、四二、三三和上一下五等幾種句式,那麽在某個詞牌的某一句裏,究竟應該怎麽用呢?
首先,這要看這個詞牌的詞譜規定,例如龍譜裏有的就明確提示,某一句應該用何種句式,填詞者看了就很明白。
其次,如果詞譜沒有提示,那就應該根據詞牌的特點和全詞的格式,來確定哪一句究竟應該用何種的句式。
再次,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查看同一詞牌的古代名家名作,看看先前的詞家是怎麽填的,可以借鑒使用句式。因為詞譜很多就是按照原先的名人名作的格律編制的,所以參考一些名家名作總無錯的。
很多填詞者不註意句法,以為詞譜沒有規定,就可以隨便用任何一種句式。但是由於他們用的句式不對,寫出的詞作就不順暢,念起來也拗口,沒有詞作音韻的美感。而詞是有韻律的抒情詩的一種,如果韻律不諧,寫出來的文字就會不上口不好聽。漢字是對音律特別講究的語言文字,一個字一個音,都是單音節,如果填詞用的句式不對,讀起來就不夠協調和優美。因此,句法是填詞者要特別留意的,不能粗心大意隨便下筆。
三、填詞的章法
從單個的漢字,到詞裏的句子,這是詞的結構。而詞通常是要講求意像和意境的,不能寫得像西方現代派一些讓人讀後不知所雲的詩那樣晦澀難解,因此詞的全篇章法也是很重要的。
所謂詞的章法,是指詞作的謀篇布局要明晰合理,既不能寫得啰裏啰嗦顛三倒四,也不能寫得過於抽象跳躍無序。古代的名家名作有很多的章法風格,例如周邦彥和姜夔等大家就是很講究詞的章法的,寫的詞作在時空轉換和敘事摹景中都很有意味,使用了很多的藝術手法,甚至有的近似後來電影中的蒙太奇和文學作品中意識流的表現手法。盡管這些詞家的作品在意境方面不一定是第一流的,但是他們的詞作在藝術手法和謀篇布局方面卻是匠心獨具,值得後人借鑒。例如,對周邦彥寫的送別詞《夜飛鶴·別情》和《蘭陵王·柳》,如果讀讀葉嘉瑩教授的分析文字,就可以體悟到其中的精細用心和別樣結構,讓人更加感受到詞作的精妙意蘊和無窮雅趣。
一般的填詞者往往才情不足,因此拘泥於按照詞譜湊出壹些文字,過多考慮的是不要出韻出律,又要顧及詞的意蘊,但是對全篇的表現章法往往顧不過來,以致沒有刻意設計,寫出來的詞也多是平鋪直敘,缺乏可供反復咀嚼感悟的意味。
詞作為有韻律的抒情詩形式,在不多的文字中往往可以有豐富的情感抒發,又可以有形象生動的情景、人物和事物的描寫。詞的特質就是意蘊深厚,情思感發,典雅蘊藉,所以受到上千年來無數讀者的鐘愛,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用這種古代創制出來的文學形式寫作不輟。但是真要填出好的詞作,是相當不容易的,需要作者有深厚的文學歷史、語言韻律和文字駕馭的功底。因此,作為今天的填詞作者,依然需要認真深入的學習和不斷探索,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領悟填詞的技法和要領,努力提高填詞的藝術水平,力爭寫出格律嚴謹、情感豐富、意境蘊藉的佳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