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早上,因为昨晚上网太晚而想晏起,却被楼下传来的琴声所惊醒。
我们这个单元,大多住的是空巢家庭,孩子大了飞到大城市去闯自己的天地了,剩下的只有像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一般的老爹老妈,孤寂地过着幽静的日子。
可是,这些年纪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似乎也不甘心就这样默默地过日子。
于是,弹钢琴就成了一个迟到的时尚。
我们这个单元,有三家有钢琴。其中楼下的两家买了钢琴,一家是中老年,另一家还是中老年。
楼下的邻居买钢琴是用来自娱的,既不想去考级,也不怕弹得不好听被人笑话。所以,每有闲暇,总有叮叮咚咚的琴声从楼下传来。若论弹奏的水平,连初学孩子的起步阶段都不如,但是邻居们都是中老年人,总是宽容地听着而不置一词。
而我家的书房里,也摆着一台113的“星海”牌钢琴,却是买了二十多年的旧钢琴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住在一所高校的教职工宿舍里,买钢琴让孩子练琴已经蔚然成风。不少囊中不丰的家长,不顾工资只有每月几百元的低收入,咬牙给孩子购买了几千元的钢琴。当时我们的那个单元,五层十家住户就有四户买了钢琴,算是比较集中的。每当下班回家的时候,老远就听到了车尔尼练习曲的流畅琴声,浑身的疲劳似乎也减轻了不少。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跌倒在成才的起跑线上,我们也是附庸风雅般地买了钢琴,还买了大堆的钢琴练习曲曲谱,为孩子联系了钢琴家教老师,从此就开始了几年之久的学琴历程。等到孩子从拜厄和哈农练指法开始弹到了车尔尼的740前半部分,我们家长也结结巴巴地弹完了半本车尔尼599,而偶尔弹个《北风吹》和《浏阳河》,也还勉强成调。但是,为了孩子学琴,当时一共付出了多少精力和时间,今天回想起来让自己也感到惊奇。
除了做大量的作业之外,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的孩子还必须每天在钢琴前坐上很久,而家长就在旁边不远,警惕地监视着孩子有没有偷懒。就这样,走过了几年的学琴道路,终于终结于孩子的初三新学期的开始,毕竟学琴是业余的,而中考才是关键的事儿。
从那之后,家里的钢琴就闲下来了。以前偶尔孩子还上去弹几声儿,而在孩子高考以及就业飞到了外地之后,钢琴就成了放在书房墙角的无用之物,连调音的心思也没了,任其默默地变形走调。
孩子学了几年钢琴,没有得到一点实惠,中考和高考都是凭文化课的水平上的重点学校,而在名校里学过钢琴的城市学生比比皆是,谁都不敢轻易自吹会弹钢琴了。但是,学琴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后来上电脑打字,看着屏幕在键盘上让十指飞动盲打,比一眼扫过高音和低音两行谱表还要加上升降半音和注意表情符号要容易得多了,而且左手也并不过分笨拙。现在每天在QQ以及博客上没完没了地打字,还得感谢当年学琴的附带好处呢。
有时,也想调一调旧钢琴的音,重新从拜厄起步再弹弹钢琴,又怕雷死楼内的邻居。而且被网络这个塞壬所情不自禁地迷惑,已经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用来上网,于是也就让旧“星海”钢琴继续默默地立在了书房的角落,看着主人后来的新宠电脑在尽情地歌唱。钢琴若有灵性,会否像红颜已逝的美人,抱怨主人只听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呢?
琴声如诉,让人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买琴学琴的一些往事。
往事大多温馨,但是也有一些涩涩的记忆,还留在心底未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