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国海军能接受核潜艇划区巡航避免相撞的建议吗?

(2009-02-18 15:22:00)
标签:

核潜艇

海军

军事

大国博弈

水下竞争

分类: 军事

     前几天,英法载有大量实弹的战略攻击核潜艇在水下相撞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法国国防部16日发表的新闻公报说,法国“凯旋”号战略核潜艇与一艘英国战略核潜艇“前卫”号数天前在日常的水下巡逻过程中发生了“短暂接触”。两艘潜艇当时的速度很慢,碰撞没有造成任何伤亡,潜艇的“核威慑能力”以及“核安全状况”都没有受到影响。“凯旋”号“正常驶回”了法国西北海岸布雷斯特附近的海军基地。

  法国国防部长埃尔韦·莫兰17日说,本月初在大西洋相撞的法国“凯旋”号核潜艇和英国“前卫”号核潜艇都具有“超级静音”的特性,因“彼此无法探测”而无法相互避让。莫兰17日在法国“新频道”电视台的一次访谈节目中说,这次事故就是一次“非常简单的技术事故”,这些战略核潜艇在水下是“探测不到的”,“它们发出的声响不超过一只虾”,所以无法发现对方而相互避让。这番话在演播室引来一阵轻笑。

  莫兰说,战略核潜艇的任务就是潜伏水下并且尽可能不被探测到,从而保证法国的核威慑力量安全,因此当时不存在两艘核潜艇相互追逐而发生相撞事故的可能。

  莫兰还说,法英双方无意掩盖此次事故,但是由于双方互不通气,所以直到日前英国潜艇“前卫”号回到苏格兰基地之后才明白事故真相。此前法国海军曾于2月6日发表公告说,“凯旋”号在水下曾与一“不明物体”发生相撞。

  有专家分析说,两艘核潜艇发生相撞事故有造成核武器失控以及核泄漏的危险。对此莫兰建议说,法英可以考虑划分两国战略核潜艇的巡逻区域,从而避免再次发生相撞事故。

    在我们这些军事知识浅薄的人看来,英法核潜艇相撞的事件是匪夷所思的。那么大的海洋,又有那么深的海水,世界上一共才有多少核潜艇啊?咋就偏偏能撞到一起了呢?

    其实细细一想,也是一个偶然中的必然。

    大海虽然浩瀚无边,但是对决定一个大国最后核反击能力至关重要的战略核潜艇来说,选择合适的巡航海域和巡航深度还是很有讲究的。不能老是按照一个很小的区域巡航,也不能老去一个地点待命。对核潜艇来说,被人发现就意味着可能被人摧毁,这是一个国家最后的杀手锏了,岂可让人随意探测得到?

    也许英法两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海域的同一个深度,让自己的战略核潜艇无声无息地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下。但是,由于双方的静音效果都极佳,所以最后都没能发现对方,从而导致了最后的相撞事故。

    但是再想一想,核潜艇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核威慑能力,如果设定了核潜艇的巡航区域,让各国的核潜艇分开巡航,避免相撞的安全倒是有了,被人发现的危险却就大了。因为各国的核潜艇如果老在一个事先设定并且被人所知的海域巡航,就容易被探测到和被跟踪,从而对核潜艇形成极大的危险。核潜艇的巡航路线和巡航时间,应该属于一个国家的最高军事机密,涉及国家安危的根本利益。所以,不会有哪个国家告诉别人我的核潜艇是在什么位置部署的。法国国防部长的这个建议,仅仅只是做了一个姿态而已。就算法国和英国是铁哥们儿,也不会告诉英国我们法国的核潜艇都在哪儿巡航。事情涉及各自的国家根本利益,对外保密就是绝对必要的。

    在大洋深处,如今那些载有毁灭性武器的核潜艇还在水下到处巡游,而一旦它们出了大事儿,那就无法收拾。

    借用小沈阳的话说,核潜艇一浮一沉,一次巡航就过去了;而要是核潜艇一沉不浮,那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最近几十年,核潜艇事故已经发生了多起,其中苏联的核潜艇还曾经差点儿发生水下核爆炸,是当时艇上的官兵冒死抢救,才使人类避免了一次极大的打击。为此好莱坞还以此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大片,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电影《K-19:寡妇制造者把艇上艇员的英勇事迹和抢救经过形象地再现了一遍。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打击能力的同时,也种下了毁灭世界的祸根。

     诸如核潜艇这种终极武器,一旦投入实战,就是不堪设想的。但是没有战略核潜艇,大国又没有有效的战略威慑能力。所以,世界大国都高度重视战略核潜艇的建造和维持有效的水下核打击能力,印度和巴西就急着让自己的核潜艇尽快下水。

    随着核潜艇的逐渐增多,保证水下载有核导弹的发射平台的绝对安全,就还将是各国海军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