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军事小说的读者,对潜艇题材的小说向来是青睐有加的。
美国作家汤姆·克兰西曾经写过惊险小说《追踪“红色十月”号》,出版后引起轰动,被认为是军事小说中描写潜艇题材最为接近真实的出色之作,而实际上汤姆·克兰西本人并没有当过海军的经历。但是,他在作品中描写的潜艇技术却非常逼真,作品中有大量有关潜艇真实详尽的技术数据和细致的内幕细节,从而引起了好评如潮,甚至连当时的美国总统读后都称之为“一个在技术上近乎完美的故事”。《追踪“红色十月”号》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在全球公映,使得这部作品的影响更加广泛。后来,好莱坞还拍摄过描写苏联核潜艇灾难题材的影片《K—19:寡妇制造者》,也曾引起轰动,但是好像那部影片却没有小说原著。
记得过去有一部苏联小说《“北方人”号》,也是写潜艇题材的,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艘潜艇上的官兵在寒冷的北方海区多次出击,击沉多艘德军舰船的故事。这部作品对长期生活在水下的潜艇兵的生活和情感也有较多着墨,读后给人深刻的印象。
我们建国多年以来描写潜艇题材的长篇小说,似乎到目前为止只有王恺的《水下阳光》。这部作品1965年问世后,也在喜欢军事小说的读者中引起过轰动,因为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描写人们并不熟悉而又颇感兴趣的潜艇题材的长篇小说。尽管这部作品限于当时的政治背景,带有所处时代的明显痕迹,但是作品却写出了潜艇兵的经历和感情,让读者随着作品进入这些默默无言工作生活在水下的无名英雄们的世界。后来,《水下阳光》在文革后再版发行,让更多的读者熟悉了潜艇兵的生活。不过,写作《水下阳光》的作家本人也未当过潜艇兵,是根据深入潜艇部队的生活经历撰写的小说。
以上列举了中外几部出名的潜艇小说,都属于创作成功的代表性作品,但是作者却都没有在潜艇上服役的经历。那么,有没有既当过潜艇兵又成为作家的作者写过潜艇题材的小说呢?回答是肯定的。
近期,作家出版社即将出版由海军作家李忠效所写的长篇小说《从海底出击》。
说起李忠效,喜欢军事题材作品的读者和观众并不陌生。李忠效创作过多部海军题材的长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如长篇小说《翼上家园》和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作品曾经多次获奖。而李忠效本人的简历是1969年入伍,历任海军某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支队政治部宣传干事,北海舰队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海军某潜艇副政委,海军航空兵政治部创作室主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一级作家。从李忠效的简历可以看出,他是从潜艇兵成长起来的军旅作家,有过在潜艇上多年从士兵到军官的任职经历,因而对潜艇兵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在成为军旅作家多年之后,李忠效根据自己多年前在潜艇部队任职的经历和感触,写出了长篇小说《从海底出击》。
当然,《从海底出击》并不是作者的自传体作品,书中所写的不仅仅是作者自己的当年经历,而是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描写了潜艇部队官兵的日常生活与训练执勤情节,让读者更为深刻地了解潜艇部队官兵的情感世界。毕竟作者是有着多年在潜艇上任职经历的军旅作家,因此作者所写的情节就显得那么真实可信,书中的人物角色也都具有不同的鲜明性格,从而以艺术创作的手法将潜艇部队官兵的形象刻画得更为真实感人。可以相信,《从海底出击》不以大量描写潜艇上的技术操作数据和过于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读者的目光,而是以自然流畅的笔法写出水下潜艇兵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使得读者对这些默默奉献的官兵有着更多的了解和亲近。作品也记述了潜艇部队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写出了一代代潜艇兵习武强军报效祖国的事迹。这些水下长鲸的驾驭者在危险随时可能产生的黑暗海底默默潜伏待命,而一旦接到命令就迅猛出击,给入侵之敌以致命的打击。潜艇兵的水下生活和执勤训练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危险的,但是又负有极其光荣的和无可替代的使命。由于保密的原因,绝大多数人并不熟悉潜艇官兵的生活和训练执勤情况。但是,这些水下英雄却是可亲可敬的卫国勇士,是不应该被享受着和平阳光的陆上人们所忘记和忽视的,以文学创作形式反映潜艇部队官兵的生活执勤情况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是完全应当的和必要的。《从海底出击》是继《水下阳光》之后又一部描写潜艇题材的长篇小说,相信在《水下阳光》问世多年之后,有着多年潜艇部队任职经历的作家,将以更新的手法和更广的视野刻画潜艇部队官兵的形象,给读者带来更大的艺术想象空间和更大的艺术感染力。
许多喜爱军事题材作品的读者,都在期待着长篇小说《从海底出击》的早日问世。而作品出版后引起的热议和反响,也是应在情理之中的。
可能还有一些读者之前看过德国拍摄的潜艇题材战争影片Das
Boot,有的中译名也是《从海底出击》。或许还有其他的写潜艇题材的作品,也曾取过同样的名称,但是肯定没有同名的长篇小说。读者不妨将这些作品加以比较,然后对各自的风格和长处有着更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