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海军学校的沿革发展

(2010-08-15 16:04:04)
标签:

海军院校

历史沿革

南京海军学校

海军联合学校

第二海校

分类: 军事

     南京海军学校的沿革发展

    1949年8月15日,华东军区海军学校在南京成立。最初由张爱萍将军兼任华东海军学校校长和政委,后由原30军参谋长夏光任校长,原35军政治部主任孔繁彬任政委

    1950年12月29日,华东军区海军学校改名为海军联合学校。海军联合学校将原设的七个大队,改编为四个分校:

    一分校(兵器),驻南京中兴门外。校长李少亭,政委邓复生(后改名巫复生)。

    二分校(机械),驻南京挹江门。校长李锐,政委李荣彩。

    三分校(通信),由原二、六两个大队组建,驻安徽安庆。政委谭天哲,副政委何力山,教育长李玉萍,政治部主任胡志坚。

     四分校(舰务),驻南京草鞋峡。政委袁超,副校长祝平安 

      1951年1月,海军联校第一批新学员入校。先进入预科学习文化,5个月后转入本科学习专业。当时全校四个分校共设22个兵科56个班级。1952年5月,海军联合学校4500多名学员全部毕业,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到了部队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南京海校第五大队的官兵直接转入舰艇部队,成为舰艇部队的骨干。例如,后来著名的海军将军摇篮和装备最先进的驱逐舰第六支队,当初就是由包括南京海校干部和学员在内的大批人员组建的 

     1952年1月17日,海军决定:经军委批准,海军联合学校和下属四个分校,由南京和安庆迁驻青岛 

    1952年9月6日,海军联合学校改名为第二海军学校

     1954年4月11日,第二海军学校改名为第五海军学校,校长李锐,政委宋景华。 

    1957年9月27日,国防部发布命令,以第三海军学校和第五海军学校的兵器(第一分校)、机械(第二分校)、舰务(第4分校)三所分校为基础,合并组成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同时(另有资料记载是1958年4月)将原海军政治干部学校、海军后勤学校并入该校。校长刘中华,第一副政委康庄(原第五海校政委,1958年10月任海军高专政委),副校长李锐(原第五海校校长)、冰野(原第三海校校长),第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石烽(原第三海校政委)。1958年后,于侠、宋炳南、潘子明等先后任海军高专副校长。

     1957年9月27日,在原第五海军学校第三分校基础上,组建海军通信学校。林伟任校长,王权任政委,冯力生、杨林、廖经贵任副校长,李荣彩任副政委,胡志坚任政治部主任 

    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成立时,下设五个系:

    一系指挥系(舰艇长系,培训水面舰艇正副舰艇长

    二系政治系(舰艇政治系,培训舰艇政治委员和政治指导员)

    三系快艇系(业务长系,培训舰艇大队和支队的航海、枪炮、鱼雷、水雷、防化等业务长)

    四系参谋系(培训各级司令部参谋和技术侦察干部)

    五系后勤系(培训战勤指挥干部、后勤保障干部)

    其中,以原第五海校的人员为主,组建高专一系指挥系和四系参谋系;以原第三海校的人员为主,组建三系快艇系;以原海军政治干部学校的人员为主,组建二系政治系;以原海军后勤学校的人员为主,组建五系后勤系。

    海军通信学校专业设置亦比较齐全,设有通信和雷达两个系6个学员队。指挥专业有通信指挥、雷达指挥、通信专科班。工程专业有雷达、声呐、电子对抗、有线电、无线电、无红电航、油机电源等

    1959年5月,海军高专增设六系导弹系(培训导弹艇长)。

    1960年4月10日,海军高专五系后勤系调整到武汉总后勤部后勤学校,成为该校海军系。

     六十年代初。海军高专设立情报系,主要是外语监听和资料翻译专业 

     1960年4月19日,总参谋部决定,将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改名为海军高级学校 

    1963年5月7日,军委决定将海军高级学校改建为海军政治学校,海军学院政治系并入该校。校长康庄,政委吴罡。1963年10月,赵凯任政治部主任。1964年5月,卓农任政治部主任。1965年11月,于非、雷宜之任海军政治学校副政委。

     海军政治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海军初、中级政治干部。原来培训舰艇长的任务移交大连海军指挥学校,培训参谋的任务移交南京海军学院,情报系仍留在海军政治学校。学校教职员工定员412人。学员500人,分为七个班:舰艇大队政委班、舰艇政委班、指导员班、航空大队政委班、地勤中队指导员班、政治教员轮训班、团以下干部集训班 

      1963年8月14日,海军司令部决定,海军政治学校设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和6个学员队。

    训练部下属:教务、教学设备两个处及图书馆。

    政治部下属:组织、干部、宣传、保卫四个处。

    校务部下属:军务、财务、军需、管理四个处及门诊部。

    后在六十年代末期文革年代的特殊环境中,军队院校被大批撤销。1969年2月19日,海军政治学校和海军通信学校被撤销。

    后来,海军在大连组建新的海军政治学校,但是该校与原来青岛的海军政治学校没有直接传承的沿革关系。

    海军通信学校后来重建,新老通校是有一定的传承关系的。包括学校领导、教职员工、资料和器材设备,老通校的都曾转入新通校。文革之中,先是在武汉原海军工程学院后在文革中更名的第二海校恢复原通校的有关专业教学,随后在太原重新组建海军通信学校,1979年3月更名为海军高级电子专科学校,1986年6月更名为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后来,学校从太原迁往南京,现已并入海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是最初设立的大连海校以及后来的第一海军学校的延续,而南京海军学校是后来的第二海军学校,通信学校则是第二海校第三分校的延续。到了五十年代海军院校重新调整系列排名,大连海校分成两所学校,即第一海校和第二海校,而原来的南京海校更名的第二海校改成了第五海校,第五海校第三分校就是海军通信学校的前身。这样回溯历史沿革关系,南京海军学校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到文革中被迫中止。随后组建的海军政治学校不是南京海校的延续发展。而文革中及后来组建的新通校则可归为海军工程大学的延续发展,现在也是海军工程大学的下属学院,可以算作是大连海校——第二海校——海军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的延续发展。让人惊异的是,海军通信学校与海军院校历史上的两个第二海军学校(原先的南京海校更名的第二海校和原先的大连海校分出的第二海校)都有着沿革关系,这在海军院校中是惟一的

    由此看来,华东海军学校的沿革应该是分为七个阶段:

       ①华东军区海军学校(1949.8.15--1950.12.19)

       ②海军联合学校(1950.12.19--1952.9.6)

       ③第二海军学校(1952.9.6--1954.4.11)

       ④第五海军学校(1954.4.11--1957.9.23)

       ⑤海军高级专科学校(1957.9.23--1960.4.19)

         海军通信学校(1957.9.23--1969.2.19)

       ⑥海军高级学校(1960.4.19--1963.5.7)

       ⑦海军政治学校(1963.5.7--1969.2.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