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2009-07-15 19:17:21)
分类: 往事与回忆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1968:亂雲飛渡的歲月(11)
      (這張照片來自網絡,人物身份並不知曉,但是背景是文革時錦州火車站前的廣場)
 

     1968年12月的報紙,傳達了領袖新的最高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城裏幹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

    當年,有多達數百萬的城鎮中學生離開了城市和學校,奔赴農村和邊疆,開始了艱苦的新生活。

  始自五十年代的動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運動,一直延續到文革結束後的70年代末,總共涉及到將近1800萬人,創出了如此之多的城市年輕學生被安排到農村去生活的驚人紀錄。這個運動一共持續了二十幾年,幾乎涉及了當時所有的城鎮家庭,對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都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當時錦州的各個中學,從1968年的秋季就開始了中學生的畢業分配工作。

    因為有很多家庭同時有幾個孩子中學畢業,而也有極少數的學生被留在城市分配到工廠。當時學校在學生分配時就嚴格規定,一家只能有一個孩子留在城市,其他無論多少孩子都必須上山下鄉。而留在城市工廠的學生,其實僅僅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中學生都必須到農村去插隊落戶,不管是自願前往還是滿心不情願。

    在當時的大背景下,誰敢對最高指示表示絲毫的懷疑與不滿?於是,浩浩蕩蕩的上山下鄉浪潮就在1968年的秋天掀起了。當時的年輕學生涉世未深,對這個運動的後果還沒有切身體會。有的學生豪情萬丈地表示要紮根農村一輩子,與貧下中農結合在一起,成為廣闊天地中鍛煉成長的新一代農民,還有的要在運動中充當先鋒,於是積極報名去農村插隊。

    錦州第一初中一共有三屆畢業生,包括1963年到1965年進入初中的畢業生,而那些年輕的初中畢業生小的只有十五歲!就是這些稚氣未脫的中學生,在學校和街道敲鑼打鼓和到處張貼大紅標語夾道歡送的送行下,成批地被汽車拉到了各自插隊的屯子,在艱苦的農村開始了長短不一的插隊生活。

    後來,這些中學畢業生在幾年後先後離開了農村回城,而那段青少年時期的農村生活。將給他們留下畢生難以忘懷的記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