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兴柱石:群臣贺启中的张浚形象与南宋初年政治期望——救亡图存之望

(2025-09-22 11:20:50)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中兴柱石:群臣贺启中的张浚形象与南宋初年政治期望——救亡图存之望  

 

绍兴五年(1135)初,金兵自淮北撤退,南宋迎来建炎以来首次战略喘息。张浚拜右相兼都督诸路军马,群臣贺启如云,其辞藻之盛、期许之深,实为南宋危局中政治期望的集中投射。透过张守、李弥逊、綦崇礼等人的贺词,可见平冦前朝野对张浚“回天之力”的迫切呼唤,以及君臣共济救亡图存的集体意志。

一、张守贺启:以“君臣相遇”喻救国重任  

张守《贺张知院除右仆射启》开篇即点明时局之艰:“君臣相遇,古今至难。玩岁愒日,则必悔于噬脐;趋事赴功,则每虞于掣肘。”此语直指南宋初年朝廷内耗之弊——高宗朝战和摇摆,文武掣肘,屡致败绩。张守以唐宪宗时裴度平淮西之典为喻,强调“时君克断”方能成功,反衬羊祜因“朝议多违”难酬壮志的遗憾。其深层诉求有二:  

1、皇权决断之盼:借裴度“宪宗能断”之典,呼吁高宗终结战和摇摆,赋予张浚专征之权,避免“掣肘”之困。张浚此前因富平兵败遭罢免,高宗对其信任动摇,而张守以“君臣相遇”为谏,实为重建君臣互信的迫切呼吁。  

2、军事统筹之望:以“出殿大邦,尽防诸将”喻张浚节制诸将的必要性,呼应其“都督诸路军马”新职,暗指南宋此前将帅专兵、号令不一的弊病。张浚在川陕宣抚时曾重用吴玠、刘子羽等将,却因诸将不和致富平之败,此贺词实为对军事集权的殷切期待。

二、李弥逊贺启:以“取日回天”塑战神形象  

李弥逊《贺张丞相启》极尽颂扬之能事:“独髙取日之能,绰有回天之力……心存王室,逺宠利而弗居;志在中原,蹈险阻而不顾。”其贺词以三重意象构建张浚的“战神”形象:  

1、神话象征:“取日”典出《淮南子》,喻拨乱反正;“回天”化用《后汉书》,指扭转乾坤。二者皆暗示张浚乃天命所归的救世主,折射南宋在金兵压迫下对“强人政治”的依赖。  

2、军事权威:“驭将于掌握之上,致敌于樽俎之间”,凸显其统御之术,直指南宋诸将跋扈、军令难行的现实。张浚在《中兴备览》中强调“精择、厚养、严训”治兵之道,主张重用西北士兵、厚赏激励,恰与贺词呼应。  

3、道德高度:“逺宠利”“蹈险阻”的表述,将张浚塑造为不计私利、矢志恢复的道德楷模,暗讽朝中主和派畏缩苟安。张浚一生清廉,箱中唯补丁衣衫与忠君书信,其人格确为士大夫所敬仰。

三、綦崇礼贺启:以“仁风和气”寄军民同心  

綦崇礼《贺张帅啓》另辟蹊径,聚焦张浚治军之德:“恭惟某官:忠厚沉深,直清端亮……尽防诸将仁风,所被和气已舒。”其贺词揭示两大期望:  

1、军政融合之治:以“赵张之故事”喻张浚兼具赵广汉、张敞的治民之能,强调其“擅颇牧之威名”(军事)与“有赵张之故事”(民政)的双重才能。张浚在福州任安抚使时,兴州学、养贤才、恢复元宵彩山,以儒术安民,恰为此论的注脚。  

2、民心归附之效:“西京耆旧,初怀借冦之私”借寇恂典故,暗示关陕百姓对张浚的拥戴;“北阙公卿,已贮举臯之望”以皋陶喻朝野共识,凸显张浚凝聚人心的核心作用。张浚在川陕重用赵开理财,虽增赋税却以“除天下百姓之害”自辩,其治下民心归附可见一斑。

四、贺启共性:人治崇拜下的救亡逻辑  

群臣贺启虽角度各异,却共享同一政治逻辑:  

1、个人能力神化:张守的“时君克断”、李弥逊的“取日回天”、綦崇礼的“仁风和气”,均将中兴希望系于张浚一身,暴露南宋制度失效后对“强人政治”的依赖。此现象与南宋三省枢密院合班奏事、宰辅兼任军政的体制变革互为表里,权力集中化趋势明显。  

2、军事优先共识:三篇贺启皆以军事统御为核心,折射出南宋“以战求存”的集体焦虑。张守忧“掣肘”,李弥逊赞“驭将”,綦崇礼重“和气”,实为对南宋将帅不和、军民离心痼疾的批判性回应。张浚的恢复观以军事为先,主张“取财于东南,募兵于西北”,虽短期提振士气,却因重军轻民埋下隐患。  

结语:中兴幻梦与历史回响  

张浚升任右相的贺启,是南宋士大夫在存亡之际对“中兴柱石”的集体塑造。张守的君臣论、李弥逊的战神喻、綦崇礼的仁风说,共同编织出一张“人治救国”的幻网。然而,当制度缺陷使“人治”成为唯一路径时,对个人的过度期待反而成为时代绝望的注脚。张浚后来因富平之败、淮西兵变屡遭非议,恰印证了贺词中“回天之力”的虚妄——这些文字最终化作历史长河中的沉重叹息,既是中兴幻梦的起点,亦是偏安现实的挽歌。  

绍兴五年(1135)的贺启热潮,终未能逆转南宋的困局。张浚一生抗金三十九载,却因“心有余而力不足”背负千载争议。其功过是非,恰是南宋初年政治生态的缩影:在皇权摇摆、党争激烈、民生凋敝的绞索下,纵有“中兴柱石”,亦难挽大厦之将倾。

         

 

附件:

绍兴五年(1135)二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鼎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张浚任右相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守作有《贺张知院除右仆射启》:“恭审渙号大廷,晋陞良弼。宸衷简注,见考慎之得人;国势尊荣,知治安之有日。窃以君臣相遇,古今至难。玩岁愒日,则必悔于噬脐;趋事赴功,则每虞于掣肘。故时君克断,裴度所以成功;而朝议多违,羊祜不能如意。自非天意悔祸,人谋允臧,则何能用大度之言,于以启中兴之运。恭惟某官,奇才命世,远略济时。洗日咸池,功素高于社稷;扪参蜀道,名已振于远人。虽更夷险之殊,不替始终之遇。属传羽檄,趣驾锋车,复正位于枢机,仍抚师于疆埸。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致强敌之宵奔;端委庙堂而为凖于百僚,副舆人之夙望。实惟图旧,何止策勋。伊尹一德以享天心,无间然矣;汉高五载而成帝业,尚窃迟之。益坚带砺之盟,增焕鼎钟之勒。某辱知最久,赞喜犹深。闽海相从,已熟衰残之迹;荆溪休老,愿谐退缩之心。颂咏之私,名言罔既。”李弥逊1085-1153作有《贺张丞相(张浚)启》:“伏审诞告大廷,登崇硕辅,爰举非常之典,用彰不世之勋。夷夏耸闻,君臣胥庆……恭惟某官明谟经世,同德承乾。独高取日之能,绰有回天之力。心存王室,远宠利而弗居;志在中原,蹈险阻而不顾…。”李弥逊“公之出,天下望之如岁”之语,表达朝野对张浚的殷切期盼。汪藻1079-1154作有《贺张丞相启》:“伏审光膺制綍,进冠中台。庙社安荣,华夷震叠。恭惟某官:道包群圣,忠贯三辰。方时多艰,以身许国;及天未定,为世指南。……”——《浮溪集》卷二十一。汪藻以“三省吾身”为纲,颂其道德自律,暗讽朝中奸佞。黄公度1109-1156作有《贺张丞相除枢使都督启》:“伏审诞颁宸綍,兼总枢机。督府新开,兵权益重。宗社增九鼎之安,华夷耸一时之望。恭惟某官:学贯千载,忠出大节。……”——《知稼翁集》卷六。黄公度赞其“忠义贯日月,才略冠古今”,视其为南宋复兴的唯一希望。綦崇礼《贺张帅(张浚)启》:“伏审显膺褒渥,峻陟严,出殿大邦,尽护诸将。仁风所被,和气已舒。恭惟某官忠厚沉深,直清端亮,国爵綦贵,旬五迁而不矜;王臣匪躬,仕三已而益壮。凛然劲节,激颓风;方腾九万里之夷涂,聊总四千石之重寄。论思朝夕,初无出处之殊;宣布中和,仍在循良之冠。矧全雍之剧部,乃前朝之旧都,民物伙繁,冠盖联属。惟兼控制于诸道,何止抚绥于一方。故应变则擅颇、牧之威名,而治民则有赵、张之故事。西京耆旧,初怀借寇之私;北阙公卿,已贮举皋之望。某获以贱士,列于儒官,适在总临,窃希教载。愿饰陋质,御元礼于龙门;将与诸生,颂僖公于泮水。永言瞻抃,曷罄敷陈。”

张浚“西连陇蜀,北洎江淮,既加督护之权,悉在指挥之域”全面统领南宋军事。始议张浚以右揆出使湖外平杨么,鼎升左揆,赵鼎密启曰:“宰相事无不统,不必专以边事,乃为得体。”暨两制出,张浚独以军功及专任边事为言。宋高宗既以边事付张浚,而改政事及进退人才皆付于赵鼎矣。以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充神武后军都统制,将所部五万兵平湖贼杨么,赐钱十万缗、帛五千匹为犒军之费,以湖北转运判官刘延年充随军转运,及令湖南、江西漕臣薛弼(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权湖南安抚司公事)、范振应副随军钱粮(薛弼兼张浚都督府随军转运副使)。

二月戊子(十四日),张浚以湖寇为腹心害,欲招来之。“知州程昌寓造下车船,通长三十丈或二十余丈,每只可容战士七八百人,驾放浮泛往来,可以御敌。”会黄诚之党周伦自称统管乡社水陆兵马,以状抵岳州,乞保奏,且以钟相作乱事归罪于孔彦舟。诏:“以黄榜放罪,令黄诚等一行人船趁此春水,顺流赴张浚行府或刘光世军前,当议优与转官,仍旧专充水军;若有愿乞外任之人,许乞本乡或邻近州军钤辖、都监,差遣愿归农人于鼎、澧州,支拨闲田养赡,仍免五年税役。”周伦又言:“刘豫遣来招诱使臣前后十人已行斩首,乞下边界几察。”诏黄诚等忠节显著,深可嘉尚。制曰:“黄诚、杨么、周伦等,已前罪犯一切赦免,疾速前来太平州、建康府,以来枢密知院张浚行府并开府刘光世军前公参,当更优异转官,依旧充水军。若内有愿乞外任,或邻近军州钤辖、都监差遣者听,或愿归农人,即于鼎、澧州拨赐田土,支破口食,借贷种子养赡,仍免五年税役。昨自建炎间,孔彦舟领集溃兵于荆南、鼎、澧侵扰,是时土豪锺相为首,结集乡社,与孔彦舟接战,后因彦舟诈作锺相,赚开潭州城门,伤害军民,妄申朝廷,称是锺相、周伦等谋叛,因此朝廷发兵擒捕彦舟,其所差官兵不知因由,致与忠义民兵交锋,缘此累年疑贰,不敢自新。朝廷察见始末,故给榜抚谕云。”制置使岳飞又乞以荆湖一郡授二人,诏黄诚、杨么等如率众出首,当议与湖南、北路知州差遣。十八日,侍御史张致远言:“……洞庭阻固,累年于兹,招安之人屡遣而大半不还……”。

闰二月乙巳(初一),折彦质为兵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徽猷阁待制、都督府参议官程昌寓知江州兼江西沿江制置使。王瓁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丁未(初三),张浚辞行亲讨湖贼,诏百官出城饯送。张浚部署沿江、两淮诸军为防御计,并谋求北伐。辛亥(初七),徽猷阁待制、新知江州兼江西沿江制置使的程昌寓被改兼管内安抚使。辛酉(十七日),张浚以右相身份都督岳飞出师镇压杨么起义,都督行府奏招捕水贼杨么等约束。时张浚以建康东南都会,而洞庭实据上流,今寇日滋,壅遏漕运,格塞形势,为腹心害,不去之,无以立国。然寇阻大湖,春夏耕耘,秋冬水落,则收粮于湖寨,载老小于泊中,而尽驱其众四出为暴。前日朝廷反谓夏多水潦,屡以冬用师,故寇得并力而我不得志。今乘其怠,盛夏讨之,彼众既散,一旦合之,疲于奔命,又不得守其田亩,禾稼蹂践,则有秋冬绝食之忧,党与携离,方可招来。乃以便宜命荆、潭、鼎、澧、岳州将逐寨出首人,多方存恤,首领申行府授官,馀人给以闲田,贷之种子。又令湖南安抚司统制官任士安以兵三千屯湘阴,保护湘江粮道;统制官郝晸屯桥口,王俊屯益阳旧县,吴锡屯公安,崔邦弼屯南阳渡,马浚、步谅留潭州;其鼎州官兵,令程千秋分拨紧要屯驻。应诸校招收致人数,比附出战获级例推赏;其招收人,报所属给种授田,务令安业。候黄诚、杨么、周伦公参了日,当议蠲免租税,补授官资。仍给黄榜下任士安军及岳、潭、鼎州抚谕。丙寅(二十二日),右仆射张浚至镇江,召韩世忠谕上旨,使举军前屯楚州以撼山东,韩世忠欣然承命。张浚遂至建康抚张俊军,至太平州抚刘光世军,军士无不踊跃思奋。张浚以诸路军马所用钱粮,当从督府总制,故悉以上佐兼之。行府关三省指挥自此始。

三月,荆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讨使岳飞升为宣抚副使,并由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移镇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岳飞从池州(今安徽池州)进军。岳飞率领号称二十万大军前往镇压。岳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岳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四月,张浚视师湖南。召解潜赴行在,王彦知荆南府,诸镇抚使至是尽罢。岳飞由池州进军到达潭州。召马扩赴行在供枢密都承旨。不久,马扩任副都督行府官留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