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柱石:群臣贺启中的张浚形象与南宋初年政治期望——平冦后的制度重建之思
(2025-09-22 11:22:19)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浚考证 |
中兴柱石:群臣贺启中的张浚形象与南宋初年政治期望——平冦后的制度重建之思
绍兴五年(1135)金兵北撤后,南宋进入“渐图恢复”的战略相持阶段。张浚主政军政,群臣贺启从“救亡图存”转向“制度重建”。赵鼎、黄公度、朱震、刘唐稽、刘林宗等人的贺词,虽仍以张浚为核心,却已触及三省枢密之权、仁风德荫之治、军民融合之策等深层制度命题,折射出士大夫对长治久安的理性探索。
一、赵鼎贺启:以“三省枢密”构权力新序
赵鼎作为同僚,其贺启聚焦制度设计:“三省密院,各司其职;将帅和,则社稷之福。”此语直指南宋初年两大体制顽疾:
1、中枢权责混乱:南宋沿用北宋三省六部制,但战时军政合一导致“三省侵枢密之权,枢密夺三省之职”。赵鼎主张“各司其职”,实为推动张浚以右相兼枢密使之便,厘清行政与军事边界。绍兴五年五月,张浚以都督行府统制马扩协调军政,正为实践此议。
2、将帅离心之忧:“将帅和”三字暗指刘光世、张俊等大将跋扈。赵鼎借“社稷之福”强调张浚需以“都督诸路军马”之权整合诸将,避免“淮西兵变”式悲剧重演。六月,张浚命岳飞节制任士安、郝晸等部,正是对将帅分权弊病的矫正。
二、黄公度贺启:以“仁风德荫”倡仁政根基
黄公度《贺张丞相启》转向民生教化:“仁风所被,德荫群生……照乾坤于日月,润万物于阳春。”其贺词揭示两大制度诉求:
1、战时仁政之需:“仁风”典出《后汉书》,喻以德化民;“德荫”化用《诗经》,指恩泽广被。二者皆呼吁张浚在军事主导下,仍需关注民生。五月,张浚释杨么间探数百人,给田安业,正是“德荫”实践。
2、文化正统之建:“照乾坤于日月”以日月喻皇权正统,暗示张浚需通过兴学教化,重塑南宋“华夏正统”地位。绍兴十年张浚帅福州时增州学养士至240人,正是此策延续。
三、朱震贺启:以“荆襄之策”定战略根基
朱震《贺张丞相平寇启》虽无直接策论,但其向高宗进言的“荆襄之策”,实为对张浚主政的深层期许:“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此策包含三重制度设计:
1、基地建设:以荆襄为复兴核心,通过“务农种谷”实现自给,解决南宋“兵食不继”的致命短板。十二月,岳飞兼任荆襄招讨使,屯田鄂州,正是此策落地。
2、军民融合:“寇来则御,寇去则耕”的屯田模式,既减轻财政压力,又避免军队扰民。六月平杨么后,张浚命降卒“给种授田”,正是融合典范。
3、战略纵深:借“下江西之舟,通湘中之粟”构建长江-汉水运输网,为北伐提供后勤保障。张浚命岳飞移屯荆襄,正是为“通湘中之粟”铺路。
四、刘唐稽与刘林宗贺启:从“武功颂德”到“制度反思”
平冦后的贺启,揭示制度重建的复杂性:
1、刘唐稽《贺张丞相平湖南寇启》:
2、刘林宗《贺张丞相平冦启》:
军民融合之痛:“绥斯来而动斯和,诞布好生之德”批评此前“军贼一体”乱象。张浚平乱后置“横江水军”十指挥,刺字于背以别军民,正是制度性回应。
五、贺启转向:从“个人崇拜”到“制度自觉”
平冦后的贺启呈现显著变化:
1、理性取代神化:赵鼎的“三省枢密”、黄公度的“仁风德荫”、朱震的“荆襄之策”,均从制度层面建言,与平冦前“取日回天”的神话叙事形成鲜明对比。
2、长线战略凸显:群臣不再满足于“速胜”,转而关注“三年兵食自足”(朱震)、“德荫群生”(黄公度)的长期建设。十二月军事改制,废神武军号改行营护军,正是战略转型标志。
中枢改革:十月张浚至行在,高宗赐《周易·否泰卦》,暗示“否极泰来”需制度革新。三省枢密合班奏事渐成定制,为乾道八年宰相兼任枢密使奠基。
结语:制度理想与皇权困局
平冦后的贺启,是南宋士大夫从“救急”转向“固本”的理性回归。赵鼎的“三省枢密”之纲、黄公度的“仁风德荫”之喻、朱震的“荆襄之策”之谋、刘林宗的“文武并济”之思,虽仍以张浚为轴心,却已触及制度重建的核心。然而,当高宗哀叹“祖宗德泽在天下二百年,民心不忘,当乘此时,大作规模措置”时,张浚已被推上神坛。
贺词中的制度理想终因皇权猜忌与主和派阻挠而落空:
附件:
绍兴五年(1135)五月,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西上至潭州,枢密副都承旨、沿江制置副使马扩自武昌召归,张浚乃以为都督行府都统制。督战湖湘的张浚遣岳飞分兵击杨么。下旬,岳飞率部进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对杨么起义军采取剿抚两手政策,杨么部将黄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飞派回湖中招降和攻击起义军。黄佐击破周伦水寨,取得了进剿起义军的首次胜仗。月末,张浚即把岳飞召到潭州,岳飞“请除来往三程,以八日之内,俘诸囚于都督之庭。”
五月辛巳(初八),忠训郎、合门祗候何藓特迁修武郎,赴大金国军前奉表通问二圣,赐金带一,装钱千缗,官其家二人。时右仆射张浚奏遣何藓至云中见金帅,故有是命。甲申(十一日),尚书礼部侍郎唐煇兼权兵部侍郎。张浚和都督行府都统制马扩往潭州。张浚行至醴陵,见狱囚数百人,尽杨么遣为间探者,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席益传致远县囚之,张浚召问,尽释其缚,给以文书,俾分示诸寨曰:“今既不得保田亩,秋冬必乏食,且馁死矣。不若早降,即赦尔死。”数百人欢呼而往。张浚至潭州,贼首黄诚、周伦先请受约束,然黄诚等屡杀招安吏士,犹自疑不安。张浚遣制置使岳飞分兵屯鼎、澧、益阳,压以兵势,贼大惊,遂定出降之计。
戊戌(二十五日),岳飞至鼎州城外,置寨列舰。岳飞素有威望,而军律甚严,乃遣潭州兵马钤辖杨华入贼营招降。贼党黄佐曰:“岳节使号令如山,如与之战,万无生理。”遂降。岳飞单骑按其部,拊黄佐背曰:“子知逆顺者,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遣子至湖中,视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黄佐感泣,誓以死报。时席益疑岳飞玩寇,欲以闻,张浚曰:“岳侯,忠孝人也。兵有深机,何可易言!”席益惭而止。“(杨么)大船能载战士二三百人”。是时湖湘沅江大旱,湖水涸如深冬,贼益惧。
六月癸卯(初一)前后,岳飞派湖南统制官任士安进攻杨钦大寨,自率大军遂接应。甲辰(初二),洞庭贼杨钦将所部三千人诣岳飞降。上月至潭州的张浚曾亲临湖以观贼势,疑未可攻。会召张浚还朝谋防秋之计,岳飞至潭州,袖出小图示张浚,张浚欲俟来年议之,岳飞曰:“已有定画,都督能少留否?八日可破。”张浚曰:“何言之易!”岳飞曰:“王四厢以王师攻水寇则难,飞以水寇攻水寇则易。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故难。若因敌势,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贼。”张浚许之【绍兴三年(1133)十月,任士安、王俊、郝晸等,领兵二万余,不禀置司鄂州的荆南府、岳鄂潭鼎澧黄州汉阳军制置使王瓁令,遂至于败(王瓁讨湖贼,战于鼎口,不利)】。及岳飞始至,鞭任士安以折其气,使为贼饵,令曰:“三日不能平贼,皆斩!”先扬言“岳太尉将二十万兵至矣!”及是止见任士安等军,贼并力拒之。三日,岳飞乃以大兵四合,一战,破贼众殆尽,乘其舟以入水寨,杨钦等迎降(岳飞派任士安进攻杨钦大寨,自率大军遂接应,杨钦战败投降)。杨钦在贼中最悍,所至常先诸贼,杨么恃以为强,岳飞厚待之,贼愈丧气。张浚承制授杨钦武略大夫。癸丑(十一日),荆湖制置使岳飞破湖贼夏诚(右相张浚督战下岳飞攻破匪首杨么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夏诚被俘)。岳飞既降杨钦,率统制官牛皋、傅选、王刚乘胜击攻水寨。贼将陈瑫劫伪太子钟子仪船,获金龙交床与龙凤簟等,诣岳飞降。杨么穷蹙赴水,牛皋擒斩之,余党刘衡等相继皆降。岳飞入水寨,杀贼众殆尽,惟夏诚寨三面临大江,背倚峻山,官军陆攻则入湖,水攻则登岸。至是飞亲往,测其浅处,乃择善骂者二十人,夜往骂之,且悉众运草木上流。贼闻骂声,争掷瓦石击之,草木为瓦石所压,一旦填满,岳飞长驱入寨,遂执夏诚,果八日而湖寇悉平。张浚叹曰:“岳侯神算也!”初,贼恃其险,曰:“犯我者除是飞来。”至是人以其言为谶。历时三年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南宋内乱尽平。十二日,左丞相赵鼎因久旱不雨引咎,乞去位。“平江大荒,平斗石谷价银十一两,石米价银二十两。”十四日,赵鼎再引咎,乞去位。岳飞镇压杨么军,薛弼出谋划策,应副钱粮,甚得岳飞赏识。丁巳(十五日),湖寇既平,得丁壮五六万人,老弱不下十余万。张浚更易郡且奸赃吏,宣布宽恩。历时三年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南宋内乱尽平。张浚命岳飞进军屯荆、襄以图中原,自率官属泛洞庭而下。时淮东宣抚使韩世忠、江东宣抚使张俊,皆已立功,而岳飞以列校拔起,韩世忠、张俊不能平,岳飞皆屈己下之,数通书,俱不答。及岳飞破杨么,献楼船各一,兵徒战守之械毕备,韩世忠始大悦,而张俊益忌之。是月,秦桧拜为观文殿学士、知温州。岳飞镇压杨么军,薛弼出谋划策,应副钱粮,甚得岳飞赏识。刘珏(1078-1132)之子刘唐稽作有《贺张丞相平湖南寇启》。
七月,赵鼎有诗《乙卯秋闻右相(张浚)平杨么作绝句寄之》寄张浚:“一扫湖湘氛祲消,坐令愁叹变歌谣。何当早驾风帆下,来看钱塘八月潮。”刘珏(1078-1132)之子刘唐稽作有《贺张丞相平湖南寇启》:“用申伯以柔万邦,昔著周宣之美;倚晋公以破三贼,复彰唐宪之勋。聿观今日之元功,无若我公之嘉绩。爰整其旅,清夷千里之波;式遄其归,宰正万机之务。中外所注,神人载欣。伏惟庆慰:恭惟某官,一德享天,孤忠卫上。望重玑衡之正,谋符蓍蔡之灵。仁也柔而义也刚,绰有中和之气;文足昭而武足畏,恢张远大之图。属当荆渚之冲,人有潢池之盗。仰烦上相,出董锐师。既欣康乐之江山,一归节制;岂独淮南之草木,亦识威名。运指顾旬日之间,致招降五方之众。忠者怀而畏者服,无劳御寇之兵;绥斯来而动斯和,诞布好生之德。风涛改色,旌纛生辉。锡盾雕戈,人竞传于振旅;衮衣赤舄,世切赖于洪钧。行受恩纶,永藏盟府。某方勤馈饷,喜获敉宁。岂特纾邻路之忧,行将庆中原之复。”刘林宗《贺张丞相(张浚)平冦启》:“奏凯旋师,奉圭入觐,霭万口同声之誉,被十行细札之书。锦衣绣裳,备三公之典册;碧油红斾,瞻上相之风棱。庆在一人,重增九鼎。恭惟某官道兼文武,身任安危,回日驭之再中,斡斗枢而独运;已断蚩尤之肩臂,请枭袁尚之头颅。思定中原,誓平北冦;奋身犯难,栉风沐雨者五年;决胜运筹,折馘执俘者万计。张尚父鹰扬之气,挫敌人虎噬之心。若堂上之兵不婴其锋,则关中之利己非我有。顾猛虎在山之若此,乃飞鸿遵渚之谓何。爰命召公,尚期疆理于南海;降予伊尹,又约左右于商邦。某夙倚门墙,晚蒙陶冶;假以两路召军之檄,脱其一家垂死之躯。岂期流落之馀生,复听遄归之新咏。属以深居岩壑,自远光尘;冯谖之出无车,原宪之贫见肘。蹇驴肯借,尚吝于东家;稚子候归,更迷于前路。用莫趋于台席,结转激于蓬心。遐睇海鹤之姿,共睹风云之会;卫武公入相,曾无菉竹之篇;仲山甫永怀,但诵清风之句。”
朱震《贺张丞相(张浚)平寇启》
:“伏审光膺诏绂,进冠公台,廷扬涣号之文,士喜得贤之庆。窃惟上相之任,实系天下之安危;傥非人杰,曷副民望?恭惟某官心传正学,亲遘昌辰,孤忠贯乎白日,大节凛乎秋霜。自登冠于宰司,首定谋于戎狄;外攘夷寇,遂宽北顾之忧;内辑朝廷,不动泰山之安。有成功而弗处,畏虚名而是辞;虽避宠荣,益隆体貌。伫闻休命,式副具瞻;某侧听除音,倍深欣抃。念昔抠衣于学省,尝蒙品藻之公;今兹荷耒于田畴,尚窃帡幪之芘。誓当坚于素守,庶不辱于深知。欢慰之诚,敷陈罔既。”
八月,以见管湖南水军及周伦(义军“太尉周伦)等所部置十指挥,并于手背上剌“横江水军”四字。右仆射张浚以平杨么功,自宣奉加左金紫光禄大夫。诏张浚赴行在。马扩谘议军事兼行府都统制,留镇江措置军务。九月,向子諲起知江州,改江南东路转运使。知鄂州程千秋遣准备使唤李宝入周伦寨招安,得其报以归。诏以李宝为进义副尉。是月,张浚动身赴行在。岳飞兼任神武后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制置使。事后,薛弼进直秘阁,岳飞奏称薛弼赏薄,又进一官。薛弼因荆湖南路无牛,奏请蠲免军器所抛买牛皮、筋、角未足之数,得到宋廷批准。又报告当地经历大兵、大火、大旱、大饥、大雪,民不卿生,恳求蠲免赋税,赈济贫民。
十月十一日(庚戌),张浚至行在平江入见宋高宗(张浚既平贼,遂自鄂、岳转淮东、西,会诸大将议防秋之宜,至是入见),宋高宗亲书《周易》、《否泰封》赐张浚。南宋平息了南方所有内乱,江南的统治趋于稳固。端明殿学士、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席益为资政殿学士、成都、潼川、夔州、利州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成都府。吕颐浩出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长沙)。岳飞以功加检校少保、进封开国公。十一月,诏:“荆襄见宿大兵,措置事宜,委任至重,可令张浚往视师。”十二月初一,岳飞还军鄂州,除荆湖南北、襄阳路招讨使。初二,南宋进行军事改制,废神武军号改称行营护军,不设都统制,由宣抚使、招讨使直接指挥。岳飞所部改称后护军,中军统制王贵兼提举一行事务,前军统制张宪兼同提举一行事务,需要时可代岳飞指挥部队作战。南宋这次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所统辖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队,统编为行营五护军,成为朝廷主力军,分布在宋金战争的全线,改变了南宋初年的无序状态。岳飞所部扼守长江中流及汉水流域,防范金军、伪齐军南犯的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