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诚意与家国担当:杨万里与张栻的永州情谊与南宋士风
(2025-09-17 10:33:30)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栻考证 |
正心诚意与家国担当:杨万里与张栻的永州情谊与南宋士风
一、历史背景:风雨飘摇中的南宋
绍兴三十年,主战领袖张浚因秦桧迫害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时任零陵丞的杨万里仰慕其气节,三次登门求见皆被拒。他修书恳请,以周公吐哺之典喻张浚功业,并通过张栻(张浚之子)周旋,终得拜谒。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强调道德修养为治国之本。杨万里深受触动,遂名书斋为“诚斋”,请胡铨作《诚斋记》明志,自述“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奠定一生思想根基。
张浚复起主持北伐,杨万里上《千虑策》三十篇,力陈“君德”“国势”“治原”“人才”“论计”“兵力”六策,主张整军经武、收复中原。张栻随父参与军务,与杨万里书信往来,共商抗金方略。虽北伐因符离之败受挫,二人“报国无门”的忧愤却转化为更深沉的经世思考,杨万里更以“总要有人撞个头破血流”自勉,彰显士人担当。
张栻主持岳麓书院,倡“明义利之辨”,杨万里与之论道频繁,将理学融入诗学。杨万里提出“活法”诗论,主张“万象毕来,献予诗材”,与张栻“致知力行”的理学观相契。二人同游南岳,杨万里作《宿南岳》诗云:“谁言九秋霜露冷,松柏后凋吾与子”,以松柏喻共守气节之志。张栻赞其诗“风骨凛然,得诚斋之髓”,湖湘学脉与诚斋诗风由此交融。
淳熙十四年,高宗未葬,翰林学士洪迈独排张浚于配飨名单。杨万里时任秘书少监,上疏力诋其“指鹿为马”。他疾呼:“张浚与岳飞、韩世忠,此金人所惮也!”因触怒孝宗被贬筠州。张栻虽早逝(1180年),但其“爱君忧国之忱,见于辞色”的风骨,成为杨万里的精神支柱。
杨万里与张栻的互动,始于永州谪居的困厄(1160年),成于北伐抗金的共志(1163年),深化于理学传承的论道(1165-1173年),终于精神永续的坚守(1187年)。在南宋偏安江南、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二人以“正心诚意”为魂,以抗金报国为任,以诗笔、政论为刃,铸就了跨越生死的知音情谊。正如杨万里诗云:“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那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赤诚,终成南宋士林精神的永恒坐标。
附件:杨万里与张栻交往的脉络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八月,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和国公、连州居住的张浚被移往永州,张栻随父居湖南永州。秦桧犹忌张浚,故俾知潭州张柄与郡丞(荆湖南路常平茶盐公事)汪召锡(汪伯彦次子,娶秦桧兄长秦梓之女)共察之。
绍兴二十四年(1154)春,杨万里进士及第。
绍兴二十五年(1155)八月间,宋太祖赵匡胤的五世孙赵令衿看了秦桧所作的《家庙记》,顺口说了一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被人告发。御史徐喜揭发赵鼎之子赵汾(赵鼎之子)与赵令衿关系密切,秦桧使张扶论赵汾、张祁(张孝祥之父)交结事。捕赵汾入大理寺,拷掠无全肤,令赵汾自诬与特进、永州居住张浚,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安置李光,责授果州团练副使致仕、新州安置胡寅谋大逆,凡一时贤士五十三人。十月,秦桧所恶者皆与狱上,而秦桧已病不能书矣。这月秦桧去世。十一月,张浚谪居永州。据校书郎魏了翁言:“吴猎在馆中尝云,张浚杜门不通人,惟穴墙以通薪水。一日有自穴中掷身而下者,已困顿不省,其子张栻往问之,乃赵删定者,为张栻言:‘秦桧方起大狱,相公与某皆在其中,势不免死,故来相别尔。’张栻不敢以白张浚,延之别室。张浚微闻之,召张栻谓曰:‘吾曾荐秦会之,必不见杀,然亦当往海南,橐中有银苕子,留其半,汝奉吾母归长沙,其余中分半以予赵,半以备海南之行可也。’又数日,有黄衣卒复自穴中掷身而下,其家以为谪命至,大惧,亟往视之,卒困甚不能言,指腰间小纸文书,取视之,乃湖南漕臣所寄也。其书云:‘十月二十二日,秦太师已致仕,伏乞钧照’。张浚始命撤关启门。”十二月,刘锜知潭州,复张浚、胡寅、张九成等二十九人官。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永州居住张浚降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顺便居住,张浚移居潭州。同月,张浚复观文殿大学士及和国公爵位,任判洪州(今江西南昌)。
绍兴二十六年(1156)正月,执政进呈新除观文殿大学士、判洪州张浚丁内艰。宋高宗曰:“士大夫起复非美事,所以敦孝行、厚风俗惟军中人,乃可耳。”张浚因母病,未赴任。这月,宗杲蒙恩北还离开梅州。期间,宗杲行至宜春,栖于光孝寺。时张浚居住长沙,服侍病重的母亲计氏(计法真,曾问道于宗杲)。计氏卧疾将亟,曰:“妙喜(宗杲)老师,此生无复见也,我有私恩未报。”和公(张浚)凡三走介之宜春,趣师之行。宗杲由是兼程而至。及至,夫人(计法真)捐馆矣。和国公(张浚)语师曰:“先妣愿供养和尚一年,为报德之私。”宗杲留,以九夏之期,尽其敬奉,一慰先妣之愿,二伸人子之心,送馆长沙光孝寺之东堂,以尽诚敬。二月,陆游在山阴(今绍兴)家中,作诗呼吁起用张浚,“湖南几时起卧龙”。三月,朝廷诏宗杲复为僧。春夏间,张浚母亲计氏法真去世。被朝廷封为秦国夫人。时张浚以母丧将归葬,念天下事二十年为桧所坏,边备荡弛,又闻金完颜亮篡立,必将举兵,自以大臣义同休戚,不敢以居丧为嫌,具奏论之。
七月,张浚携子张栻奉丧灵归蜀(奉柩归葬西川),到达江陵时,又上奏请宋高宗备战抗金,引起想维持宋金平衡的新任宰相、秦桧党羽万俟卨、汤思退的不满,宋高宗以“今复论兵,极为生事”而没有采纳。张浚回到绵竹,一起护送灵柩葬于绵竹汉旺大柏林之中。李流谦作有《挽秦国夫人》。张浚在绵竹祥符寺手植桂树六株,至今犹存,张栻作《桂香亭》,在县城祥符寺侧尚有南轩遗迹“桂香亭”。十月,会星变求直言,张浚谓:金人数年间势决求衅用兵,而国家溺于宴安,荡然无备,乃上疏极言,而大臣沈该、万俟、汤思退等见之,谓敌初无衅,笑浚为狂,台谏汤鹏举、凌哲论张浚归蜀,恐摇动远方,诏复居永州服除,落职以本官奉祠。为保持宋金平衡,张浚再次被贬往永州居住。这年,贬在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崖州区)的胡铨量移至衡州。杨万里获任赣州户掾。
绍兴二十六年(1156)春,杨万里到任赣州司户参军。
绍兴二十七年(1157)二月,刘锜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原与秦桧不容的李文会知潭州。七月,李文会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八月,霍蠡知潭州。
绍兴二十八年(1158)七月,诏张浚依旧永州居住。八月,尚书省勘会张浚已服阕(丁母计氏丧满),诏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和国公张浚落职,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依旧永州居住。这年,赣州司户参军杨万里任满后返回吉水。不久,朝廷召杨万里为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县丞。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十月,杨万里前往永州零陵县丞上任的途中,经过安福,前往探望王庭珪,未遇,留下了一封信。杨万里到零陵后,结识了刘琥、刘芮。时张浚滴居永州,闭门谢客。是年,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曾以书信力请。杨万里作有《上张丞相(张浚)书》(时公尚谢客):“将张浚被贬永州比喻为孔子受困于匡。圣人不得志而周游列国,在匡地被当成恶臣阳虎围困了起来——孔子和阳虎是死对头,搞笑的是俩人的外貌却很像。还说张浚‘宰天下、定王室、开中兴’,把张浚比喻成周公。”
绍兴三十年(1160),杨万里与张浚之子张栻结识,并成为朋友。经张栻推荐,杨万里结识了胡铨、吴松年、李发。这年春,杨万里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见到张浚。杨万里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十二月的《幽居三咏诚斋(其三)》载:“浯溪见了紫岩(张浚)回,独笑春风尽放怀。谩向世人谈昨梦,便来唤我作诚斋。”说明期间,杨万里通过张浚长子张栻的介绍,在浯溪才得见到张浚。
杨万里以弟子礼谒张浚,张浚对杨万里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l)。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滴居衡州,杨万里又请胡铨为此写了《诚斋记》。故有载:杨万里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师”(《跋张魏公答忠简胡公书十二纸》)。
五月,杨万里、张栻陪同张浚坐咏归亭,杨万里作有《张丞相(张浚)咏归亭词二首》。十二月,汤思退被罢左相。吏部侍郎沈介之欺世盗名,都司方师尹之狡险,大将刘宝掊克结权幸,皆被劾罢。
绍兴三十一年(1161)正月,时金军南犯已迫在眉睫,宋高宗在不得不作抵抗的同时,放宽了对贬居永州的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和国公张浚居住地点的限制。二十六日,张浚获大赦,诏令其在湖南路任便居住。期间,丞零陵的杨万里与师张浚、胡铨游。杨万里有《春日绝句》诗,张紫岩(张浚)见之曰:‘廷秀(杨万里,字廷秀)胸襟透脱矣。’”时胡铨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胡铨为此写了《诚斋记》。杨万里“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二月,杨万里作《和张钦夫(张栻)望月词(1161年2月)》。是年春,张栻离开永州,途径祁阳浯溪,作有《舟过浯溪有感题石》。是月,彭合以自亲主管台州崇道观(寻卒)。是年,张栻北下祁阳,在邑人蒋言陪同下游览探访甘泉,在看到邹浩《甘泉铭有序》后,即兴在《铭》后作跋。当在春夏间,张浚、张栻父子自永州移居潭州,张浚筑城南书院并书书院院额,作为张栻讲学之所,时与张浚早年相识的魏良臣在知潭州任上(绍兴四年十二月,已被紧急复起抗金的知枢密院事张浚往镇江视师,劳军沿江。时大酋兀术拥兵十万于维扬,朝廷先遣魏良臣、王绘奉使军前还,夜与张浚遇于中途,张浚问以虏事及大酋问答。良臣、绘谓:“虏有长平之众。且谕良臣曰:‘当以建州以南王,尔家为小国,索银绢犒军其数千万。又约韩世忠克日过江决战。’”张浚密奏:“使人为虏恐怵,朝廷切不可以其言而动。及不可令更往军前,恐我这虚实反为虏得。”宋高宗然之)。
九月,金完颜亮自将,总管60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侵。十月下旬,宋高宗终于启用老将张浚判潭州。这年,胡铨获准任便居住。这年冬季,发生采石之战,南宋军队大挫金兵,杨万里作《海鰌赋》以壮之。对虞允文指挥之功,尤深推仰。十一月底,因建康告急,宋高宗改张浚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今江苏南宋)。杨万里作有《贺张丞相判建康启》。张浚告别家人先行离开潭州赴任。张浚自潭州闻命,即日首涂。胡宏(胡仁仲)作《贺张丞相(张浚)帅金陵启》。十二月初,张浚至岳阳(属湖南),买舟冒风雪而行,遇东来者云:“敌兵方焚采石,烟炎涨天,慎无轻进。”张浚曰:“吾赴君父之急,知直前求乘舆所在而已。”张浚到岳阳时得知金军来犯,无人敢渡江应战,张浚独自一人前进(时长江无一舟敢行北岸者)。初八,虞允文督师取得采石大捷。下旬,完颜亮决意尽速渡江灭宋,再回师北上以对付金世宗。坐守扬州的完颜亮用sha戮阻止士卒渡淮北归,并任耶律元宜为浙西道兵马都统制,刑部尚书郭安国为副,“会舟师于瓜洲渡,期以明日渡江”,惧于水战的金军将士闻张浚至,胆落而偾(紧张),“皆惧”。史载:“辛巳(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髙,敌骑长驱。恣意横行,饮马长江。埀头中原,谓必无宋。百僚窜身,毂下汹汹。举朝失色,急诏起公(张浚)。遂自长沙,拜命总戎。胆落敌人,不战而偾。逆亮被戕,一夕师遁。额额淮城,万井相望。知几万家,微公几亡。”——据胡铨《祭张魏公(张浚)文》。耶律元宜乘机煽动众军叛乱,攻杀完颜亮于扬州城外龟山寺。时张浚乘小舟径进,过池阳(池州),闻完颜亮死,余众犹二万屯和州。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十二月初,耶律元宜率军自扬州退兵北归,在河南的金兵随之北撤。
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宋高宗劳师建康府。车驾幸建康,(张)浚迎拜道左,卫士见(张)浚,无不以手加额。时(张)浚起废复用,风采隐然,军民皆倚以为重。刚登基的金世宗遣使来告即位之事,向南宋提出罢兵,并声称归还被海陵王所占领的南宋领土,把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被征的南侵步兵放还回家。时宋高宗在建康犒军,有乘胜求和的念头,遭到朝野坚决反对。宋高宗将还临安,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判建康府,众望属之。对张浚“用着人朝前,用不着朝后”和不放心张浚的宋高宗下诏以和义郡王、御营宿卫使杨存中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中书舍人虞允文充副使。中外大失望,给事中金安节和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刘珙言:“比者金人渝盟,干犯王略。今陛下亲御六飞,视师江浒,大明黜陟,号令一新。天下方注目以观,倾耳以听,凡所擢用,悉宜得人。存中已试之效,不待臣等具陈。顷以权势太盛,人言藉藉,陛下曲示保全,俾解军职。今复授以兹任,事权益隆,岂惟无以慰海宇之情,亦恐非所以保全存中也。傥圣意以允文资历未深,未可专付,宜别择重臣,以副盛举。”疏入,宋高宗怒,谓辅臣曰:“珙之父为张浚所知,其为此奏,意专为浚地耳。”宰相陈康伯、朱倬召珙谕上旨,且曰:“再缴累及张公。”刘珙曰:“珙为国家计,故不暇为张公计。若为张公谋,则不为是以累之矣。”命再下,刘珙执奏如初,乃止。因朝臣反对杨存中的任命,以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兼侍讲虞允文为兵部尚书、川陕宣谕使。宋高宗从建康将返回临安,劳(张)浚曰:“卿在此,朕无北顾忧矣。”兼节制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二十日,知潭州魏良臣改知洪州,董苹知潭州。是月,杨万里为张栻《介轩铭》作跋。二月初六,宋高宗还临安。张浚仍旧兼行宫留守。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刘颖白张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强逋赋。”张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同月,宋高宗从建康返回临安。闰二月,王佐知吉州。是年春,张栻离开潭州,前往临安入见宋孝宗,再建康前线去与在抗金前线建康的父亲张浚会合。张栻到建康府,时张浚都督江淮诸路军马,开府建康,张栻游天禧寺,爱寺中竹林清幽深远,择室清扫,明净轩敞,题名南轩。
六月,宋高宗因对张浚、赵鼎、李光、岳飞、宇文虚中等失德、失信、失威而退位,宋孝宗赵昚即位。七月八日,孝宗特授张浚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进封魏国公。张栻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秋,杨万里到潭州任湖南漕司主试。回到零陵后,杨万里出城视察境内旱情。这年,胡铨复职奉议郎、知饶州。孝宗召其入对,胡铨上奏修德、结民、练兵、观衅四事。孝宗任胡铨为吏部郎官。十一月,张栻被召,与宣抚判官陈俊卿一道同行。张栻入见时,慷慨进言:"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悯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发存在也。诚望陛下勿怠此心,益加省察,而亲贤稽古以扩充之,则不惟今日之际功可以必成,而千古因循之弊亦庶乎其可革矣。"宋孝宗对张栻的言论大为嘉许,这不仅是对张栻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张浚家族政治理念的认同。十二月,以沈介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隆兴元年(1163)正月,杨万里任期满,回到家乡。这月,胡铨迁秘书少监。三月,金军第一次索要被南宋收复的国土,朝廷内部战和之争开始显现。张浚主张积极备战,而史浩等人则反对急于用兵。四月,张浚在征得宋孝宗同意后,绕开三省、枢密院,直接命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战北伐,这一秘密举动虽然显示了张浚的决断力。五月,符离兵败。七月,兵部尚书虞允文受任京湖制置使。这年秋,经张浚推荐,召杨万里任临安府教授。杨万里未及赴任,父病。八月,金军再次索要被南宋收复的国土,朝廷战和纷争又起。在太上皇的干预下,宋孝宗派卢仲贤出使金营议和。张浚父子闻讯后怒不可遏,张栻急见宋孝宗,陈述议和之非,并劾卢仲贤出卖四州,zui不可赦。张浚也附奏云:“自古有为之君,腹心之臣相与协谋同志,以成治功。今臣以孤踪,动辄掣肘,陛下将安用之。”因乞骸骨。这番话清楚地表明了张浚受到的掣肘之苦。十月三日,诏“知吉州王佐曾任起居郎,治郡有声,可除直宝文阁”。这月,胡铨已在起居郎任上。这年冬季,杨万里在胡铨老家见到金安节、王十朋、陈良翰。是冬,宋孝宗召陈俊卿及张浚子张栻赴行在所。张浚请临幸建康,以动中原之心,用师淮堧,进舟山东,以遥为吴璘之援。宋孝宗见陈俊卿等,问张浚动静饮食颜貌,曰:"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时金以十万屯河南,声言窥两淮。浚以大兵屯盱眙、泗、濠、庐,金不敢动,第移文索海、泗、唐、邓、商州及岁币。浚言金诈,不当为动,卒以无事。张栻之见宋孝宗也,即进言曰:"陛下上念宗社之讎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毋使其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立成。"宋孝宗大异之。十二月,左相兼枢密使陈康伯尹病罢。汤思退升任左相兼枢密使,张浚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仍兼江淮东西路。杨万里有贺启。是月,经张浚荐举,王佐任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兼权户部侍郎。沈介知永州。除夕前一日,杨万里送贺词给永州守沈介。这月,除胡铨为宗正少卿,胡铨乞补外,不许。
隆兴二年正月,杨万里西归吉水。二十三日,诏汤思退、张浚新除左、右丞相,合得取赐银绢,依所乞寝罢。七月,罢虞允文,代之以韩仲通。王佐知明州。八月四日,杨万里父病故,在家服丧(三年,户不闭而无客气)。二十八日,张浚逝世于江西余干。闰十一月,诏沈介起复,除权兵部尚书、湖北京西路制置使(以沈介代韩仲通)。沈介召归,上疏甚剀切,偹言敌必为患。十二月二日,诏沈介已除权兵部尚书,可依例给赐衣带,今后在外臣僚除授准此。这年,杨万里作有《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出昼民犹望,回军敌尚疑。时非不吾以,天未胜人为。自别知何恙,从谁话许悲。一生长得忌,千载却空思。手麾日三舍,身驭月重轮。始是岷峨秀,前无社稷臣。向来无破斧,何用更洪钧。只使江淮草,明年不作春。读昜堂边路,曾闻赤舄声。心从画前到,身在昜中行。忧国何缘寿,思亲岂欲生。不应永州月,犹傍雨窗明。”
乾道三年(1167)春,杨万里至临安,先后渴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毯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虞允文读后赞叹说:“东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荐两人,当以此人为首。”
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张栻任严州太守。
乾道六年(1170)正月,张栻回潭州,祭父亲墓和省亲。期间张栻与留潭州侍亲的张孝祥会面,并送张孝祥一家人返芜湖。二月,诏知严州张栻除左司员外郎。三月,张孝祥返还芜湖。闰五月,知严州张栻诏为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这年,杨万里《与张严州敬夫书》,杨万里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讙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十月,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杨万里为国子博士。
乾道七年(1171),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七月,杨万里迁太常博士。
淳熙五年(1178)二月,赵雄任为参知政事,王淮任为知枢密院事。期间,宋孝宗闻张栻治行,诏特进秩,张栻进直宝文阁。三月,知绍兴府史浩复右相。同知枢密院事赵雄升任参知政事。五月,诏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张栻以承事郎充秘阁修撰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权发遣江陵军事府、主管荆湖北路安抚司公事、马步军都总管兼本路营田使(宋孝宗闻张栻治行,且未尝叙劳,乃诏特转承事郎进直宝文阁)。六月,廖季能置酒,约詹体仁(詹仪之)、张敬夫(张栻)登千山观,泛舟西湖,荷花虽未盛开,水光清净,自足销暑。视北牖洞之前有胜地,体仁(詹仪之)欲为小亭,名以招隐。闰六月,敬夫(张栻)北归有日,不及观斯亭之经始,独预书“招隐”二字以贻之(招隐亭中,詹体仁约廖继能饮酒。落之,水光山色,隐映万状,毕陈于尊俎之间。遂登北牖洞,扪崖剔藓,得唐刺史李渤宝历间题名,盖西湖最胜处也。回视题扁与石间留字,有怀张敬夫,矫首飞鸿,为之满引,并以所书‘招隐’二大字镵诸石云。淳熙戊戌闰月下澣)。期间,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刘珙属疾,请致仕。宋孝宗遣中使以医来。这月,范成大因与宋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这月,潼川府路知怀安军(四川金堂县)宇文绍寅放罢,以本路帅臣王亢按其性资憸巧,不谨廉隅,屡逐所部见任官,而以亲旧充填窠阙,用为腹心,以侵渔百姓,故有是命。期间,荆湖北路转运使刘焞迁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刘焞问士于宣公(张栻),以公(吴猎)对。赵恺被特授为永兴、成德军节度使、雍州牧,依前开府仪同三司、判明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兼沿海制置使、加食邑食实封。七月,刘珙疾革,草遣奏言:“恭、显、伾、文,近习用事之戒,今以腹心耳目寄之此曹,朝纲以紊,士气以索,民心以离,咎皆在此。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张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张栻作有《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朱熹作有《祭刘共父(刘珙)shumi文》、《又祭刘共父shumi文》、《又祭刘共父shumi文》。
八月,朱熹(1130-1200)差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兼管内劝农事。张栻途径袁州(今江西宜春),其从弟张枃(1140-1198)正知袁州,张枃新建成袁州州学,受袁州教授李中之请,张栻为之作《袁州学记》。是月,朱熹前往弋阳哭迎刘珙灵柩回崇安五夫。期间,张栻当与朱熹相见,张栻作有《祭刘shumi共甫》、《再祭》、《三祭》,并为朱熹所作的《宋故右朝议大夫充徽阁待制致仕、彭城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赠少傅刘公(刘子羽)神道碑铭》题额,落款为“承事郎充秘阁修撰、权发遣江陵军事府、主管荆湖北路安抚司公事、马步军都总管兼本路营田使、赐紫金鱼袋张栻篆额”。这月,陆游抵达临安(今杭州),接受宋孝宗召见。召对后,陆游任置司建州的福建路提举常平茶事。九月,张栻到任。是年秋,年六十三的姚宪卒,张栻作《祭姚端明(姚宪)文》,张栻改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辛弃疾改任湖北路转运副使。詹仪之改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十月,陆游赴建安(建瓯市)任提举福建茶盐公事。陆游作有《福建谢史丞相启》。这月,郡守张枃建袁州州学三先生祠,祀周濂溪、二程兄,朱熹为之撰《袁州州学三先生祠记》。是月,钱良臣任参知政事,赵雄任右丞相,王淮任枢密使,官太中大夫,恩数并同宰相。十一月,张栻作《桑梓帖》寄詹仪之:“栻到郡将两月···”。这月,陆游到达建安任所。十二月初一,在江陵知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任上的张栻致提刑台簿尊兄的劄子《佳雪帖》:“栻敬以深冬佳雪应时,伏惟提刑台簿尊兄,趣装多余,神所相右,台候起居万福。栻正尔相望之远,敢几若时,尊生进德任道,以对休嘉。右谨具呈提刑台簿尊兄台坐。十二月一日,承事郞充秘阁修撰、权发遣江陵府劄子。”是月,周必大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是年前后,宇文绍奕知汉州。
淳熙六年(1179)春,刘焞辟公(吴猎)经略司准备差遣。三月,辛弃疾由湖北路转运副使改任湖南路转运副使,朱熹到知南康军任,张栻兼荆湖北路安抚使。这年春,信阳守刘大辩怙势希赏,广招流民,而夺见户熟田以与之。张栻劾刘大辨诈谖,所招流民不满百,而虚增其数十倍,请论其zui,不报。章累上,刘大辩易他郡,张栻自以不得其职求去。五月,盗李接起,陷容、雷、高、化、贵、郁林等州,吴猎请赏劳诛zui,刘焞于是录郁林功,诛南流县尉、郁林巡检,人人惊厉,争死斗,不逾时,盗悉就擒。尉(南流县尉),宰相王淮甥也。七月,刘焞被命以节制军马督捕,以吴猎辅行。刘焞于是大会将士,录郁林之功而诛南流县尉、郁林巡检与其州胥黄益、龙翼,人人警厉争死寇。寇穷之海,以有备不得前,生缚接及贼将彭四十诸人二百六十有五,与接之妻孥以献。六州八县平,建留屯以守。这月,知汉州宇文绍奕特降两官放罢,永不得与监司、知州军差遣。以言者论宇文绍奕在任举措僭侈,一意妄作,丑声播闻,故有是命。期间,信阳守刘大辩怙势希赏,广招流民,而夺见户熟田以与之。(张)栻劾刘大辨诈谖,所招流民不满百,而虚增其数十倍,请论其zui,不报。章累上,(刘)大辩易他郡,(张)栻自以不得其职求去。八月,陆游抵达临安(今杭州),接受孝宗召见。召对后,陆游任置司建州的福建路提举常平茶事。
杨万里《张左司(张栻)传》载:“张栻子焯,承奉郎,早卒。”但据张栻《送犹子焕、炳序》,张栻有犹子焕、炳。张炳为张浚同父异母兄张潞之孙,为张栻的侄子。张炳之父张仲随“仅及中岁,嫂氏守节,复不登寿”,张栻与弟杓对张焕、张炳兄弟“爱存给育,惟力是尽。”张炳谱系为:张咸(张浚之父)—张潞(张浚的同父异母兄)—张仲随—张焕、张炳—。
淳熙十二年(1185)五月,杨万里以地震,应诏上书曰:“古者立国必有可畏,非畏其国也,畏其人也。故苻坚欲图晋,而王猛以为不可,谓谢安、桓冲江左之望,是存晋者,二人而已。异时名相如赵鼎、张浚,名将如岳飞、韩世忠,此金人所惮也。近时刘珙可用则早死,张栻可用则沮死,万一有缓急,不知可以督诸军者何人,可以当一面者何人,而金人之所素惮者又何人?而或者谓人之有才,用而后见。臣闻之《记》曰:“苟有车必见其式,苟有言必闻其声。”今曰有其人而未闻其可将可相,是有车而无式,有言而无声也。且夫用而后见,非临之以大安危,试之以大胜负,则莫见其用也。平居无以知其人,必待大安危、大胜负而后见焉。成事幸矣,万一败事,悔何及耶?昔者谢玄之北御苻坚,而郗超知其必胜;桓温之西伐李势,而刘倓知其必取。盖玄于履屐之间无不当其任,温于蒱博不必得则不为,二子于平居无事之日,盖必有以察其小而后信其大也,岂必大用而后见哉?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十也。”
淳熙十四年(1187),杨万里迁秘书少监。高宗未葬,翰林学士洪迈不俟集议,配飨独以吕颐浩等姓名上。万里上疏诋之,力言张浚当预,且谓迈无异指鹿为马。孝宗览疏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