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诚意的知音:杨万里与张栻的精神共鸣与家国传承
(2025-09-17 10:51:48)
标签:
历史文化军事 |
分类: 张栻考证 |
正心诚意的知音:杨万里与张栻的精神共鸣与家国传承
——南宋时局下的士人交游考
一、历史背景:内忧wai患中的南宋士林
靖康之变(1127)后,宋室南渡,定都临安。南宋初期面临三重危机:
1、外患:金国虎视眈眈,绍兴和议(1141)后虽暂获喘息,但岁币割地之耻未消。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撕毁和议大举南侵,南宋再度濒临亡国边缘。
2.、内政:秦桧专权(1138-1155)期间,主战派将领如岳飞、张浚遭贬谪sha戮,dang同伐异之风盛行。秦桧死后,其dang羽仍把持朝政,张浚谪居永州期间被张柄、汪召锡(秦桧侄婿)严密监视。
3、思想:理学在逆境中勃兴,胡安国、胡宏父子开创湖湘学派,强调“经世致用”。张栻师从胡宏,成为湖湘学集大成者;杨万里则师从张浚、胡铨,融合心学与理学,形成“诚斋体”诗风。
思想叩门:杨万里三次求见张浚被拒,作《上张丞相书》以“周公吐哺”喻其功业,终得张栻引荐。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相勉,强调“道德为治国之本”,杨万里遂名书斋为“诚斋”,并请胡铨作《诚斋记》,自述“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
1、“诚”为根基:从“诚斋”命名到“正心诚意”之学,二人以“诚”对抗政zhi虚伪。杨万里《跋胡铨缴张栻赐章服答诏》称张栻“洞见本源”,正是对其“诚”的肯定。
2、“忧”为担当:面对外患内腐,二人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杨万里《张左司传》载张栻“每论国事,声泪俱下”,其忧国情怀与杨万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互为表里。
3、“传”为使命:张栻早逝后,杨万里以诗文为载体传承其思想。晚年《送张定叟》(张栻从弟)云“说zhu岷江士,未逢眉已申”,将湖湘学脉视为精神血脉。
杨万里与张栻的交谊,始于永州谪居的“正心”启蒙(1160),成于望月唱和的理学诗魂交融(1161),深化于北伐抗金的家国实践(隆兴年),终于生死相托的理学传承(1165-1204)。在南宋“偏安一隅,dang争不休”的泥沼中,二人以“诚”立身,以“忧”济世,以“传”续脉,铸就了跨越生死的知音典范。杨万里晚年“拼泪乞秋风”的bei叹,既是对张浚、张栻未酬壮志的哀思,更是对南宋士林精神灯塔的守护——正如其诗云:“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那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赤诚,终成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永恒坐标。
附件:
1、杨万里作《上张丞相(张浚)书》(时公尚谢客)。
2、绍兴三十年(1160)五月,杨万里、张栻陪同张浚坐咏归亭,杨万里作有《张丞相(张浚)咏归亭词二首》。
3、张紫岩(浚)见杨万里曰:“廷秀胸襟透脱矣。”
4、杨万里(1127-1206)《跋张魏公(张浚)答忠简胡公(胡铨)书十二纸》:此帖十二纸,皆紫岩先生、魏国忠献张公(张浚)答澹庵先生、忠简胡公(胡铨)手书也。绍兴季年,紫岩谪居于永,澹庵谪居于衡,二先生皆年六十矣。此书还往,无一语不相勉以天人之学,无一念不相忧以国家之虑也。万里时丞零陵,一日并得二师。今大马之齿七十有六,夙夜大惧,此身将为小人之皈。复见此帖,再拜三读,二先生忽焉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5、绍兴三十一年(1161)春,丞零陵的杨万里与师张浚、胡铨游。杨万里有《春日绝句》诗,张紫岩(张浚)见之曰:‘廷秀(杨万里,字廷秀)胸襟透脱矣。’”时胡铨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胡铨为此写了《诚斋记》。杨万里“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二月,杨万里作《和张钦夫(张栻)望月词(1161年2月)》:“钦夫示往岁五月咏归亭侍坐大丞相望月词,予于辛巳二月既望夜归,读书于诚斋。甲夜漏未尽二刻,月出于东山,清光入窗,欣然感而和焉。玉虫晕以贯虹兮学林之颠,阒其宵兮圣贤毕参于前。心超兮千载,忽乎纳自牖兮光寒而静娟。吾兴视兮何祥,望舒推毂兮辚大圜。生两仪兮虚白,饰万物兮清妍。彼何居兮轃兹,挈一规兮破幽偏。代天兮宣精,欹兮恶盈。似道兮日损,缩于一晦弦兮,万斯年而求伸。宅天下兮至晦,镜天下兮至明。烛吾心中之月兮,贯地纬而洞天经。吾奉月兮周旋,月踵吾兮后先。夫君寄我兮三章,招月而与寓目兮,炯笔势之翩翩。想他日之独立兮,过庭而侍侧。谁其耳剽于玉振兮,惟此月知其然。月不予留兮,予亦咏而归。歌三终兮谢明月,何夕复惠然兮临我于亭乎而。”是年春,张栻离开永州,途径祁阳浯溪,作有《舟过浯溪有感题石》。是月,彭合以自亲主管台州崇道观(寻卒)。是年,张栻北下祁阳,在邑人蒋言陪同下游览探访甘泉,在看到邹浩《甘泉铭有序》后,即兴在《铭》后作跋。
6、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完颜亮自将,总管60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侵。十月下旬,宋高宗终于启用老将张浚判潭州。这年,胡铨获准任便居住。这年冬季,发生采石之战,南宋军队大挫金兵,杨万里作《海鰌赋》以壮之。对虞允文指挥之功,尤深推仰。十一月底,因建康告急,宋高宗改张浚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今江苏南宋)。杨万里作有《贺张丞相判建康启》。
7、杨万里《雨霁幽兴寄张钦夫》:“大官有重荷,丰廪无薄忧。草茹我岂腴,饱亦与彼侔。积雨久自霁,曙光清以幽。欣然出荆扉,不出旬已周。初意欲看竹,信步偶临流。北惊失故岸,东见生新洲。怀哉古与今,与此岂不犹?归来翻不乐,隐儿到昔游。平生忘年友,草草相应酬。暂梦不多款,唤人苦鸣鸠。山林本无事,亦复扰扰休。”
8、杨万里《寄题张钦夫春风楼》:“乐斋先生了张子,独立春风望洙泗。四海无人万古空,咏歌一声满天地。不应东阁胜东山,浮云於渠了不关。只余平生医国手,未忍旁观缩袖间。楼中古书积至半,楼外春江绿如酒。权门得似圣门寒,万波横流独回首。向来沂上瑟声希,由求相顾只心知。至今留取一转语,不吞何咏亦何归。”
9、杨万里《送萧仲和往长沙见张钦夫》:“萧家伯氏难为兄,萧家仲氏难为弟。御史子孙今有谁,眼中乃见此二士。阿兄采兰寿梅堂,阿弟束书参蜀张。圣门九钥天为守,玉匙密付蜀张手。子到长沙渠问侬,为言真成一老翁。功名妄念雪销了,只爱吟诗恼鱼鸟。子归好在中秋前,看子新年胜故年。”
10、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杨万里为张栻《介轩铭》作跋。
11、隆兴二年,杨万里作有《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出昼民犹望,回军敌尚疑。时非不吾以,天未胜人为。自别知何恙,从谁话许悲。一生长得忌,千载却空思。手麾日三舍,身驭月重轮。始是岷峨秀,前无社稷臣。向来无破斧,何用更洪钧。只使江淮草,明年不作春。读昜堂边路,曾闻赤舄声。心从画前到,身在昜中行。忧国何缘寿,思亲岂欲生。不应永州月,犹傍雨窗明。”
12、乾道六年(1170),杨万里《与张严州敬夫(张栻)书》。
13、淳熙二年(1175)十二月《幽居三咏诚斋(其三)》载:“浯溪见了紫岩(张浚)回,独笑春风尽放怀。谩向世人谈昨梦,便来唤我作诚斋。”
14、淳熙四年(1177),杨万里《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曾达臣挽词》。
15、杨万里《跋澹庵先生(胡铨)缴张钦夫(张栻)赐章服答诏二首》
16、杨万里《跋余伯益所藏张钦夫(张栻)书西铭短纸二首》。
17、杨万里《读张忠献公(张浚)谥册感叹》:“恩视韩兼赵,名均献与忠。礼中非不极,勋外若为同。三圣无多学,千年仅一翁。犹怜公议在,拼泪乞秋风。”
18、杨万里《蜀士月彦和寓张魏公门馆,用予见张钦夫诗韵二首》:“夜把新诗读,灯前阖且开。一行私独喜,两脚不虚来。天似嫌梅脕,冬初遣雪催。与君问花信,能绕百千回。说著岷江士,未逢眉已申。殷懃来相府,邂逅得诗人。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新。谈今还悼昔,喜罢反悲辛。”
19、杨万里《寄题万安萧和卿云冈书院(1204年冬)》
20、杨万里《近故魏国夫人卢氏(当为计氏之误)挽歌辞三首》
21、杨万里《送张定叟(张栻从弟张枃)二首》。
22、杨万里《张左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