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浚是南宋军政体系的奠基者与后勤保障的开创者

(2025-08-25 10:55:49)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张浚是南宋军政体系的奠基者与后勤保障的开创者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谥忠献。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中进士,在宋高宗、宋孝宗二朝担任过宰相,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抗金统帅,三次被授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刘锜等抗金名将,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的最大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是宋代文明抗倾覆的中流砥柱与首要功臣,更被新近研究者被誉为宋朝第一政治家。张浚也是南宋军政体系的奠基者与后勤保障的开创者。

  一、总领财赋制度的首创与体系化进程

(一)川陕战局催生总领财赋官:制度的首创与应急实践

总领财赋官的制度化始于张浚。此前虽有梁扬祖总领济州财用,然未成定制。北宋靖康末,赵构以大元帅驻军济州,命随军转运使梁扬祖总领措置财用,然未以官名也。南渡初,尝命朝臣总领都督府、宣抚司财赋。

建炎三年(1129)九月,张浚在布防完成荆湖北路及鄂州(湖北武汉)、京西南路及襄阳后,来到利州路治所的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十月,“张浚承制以朝请郎、都大同主管川陕茶马监牧公事赵开兼宣抚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隶属于宣抚司。十一月一知枢密院事兼宣抚处置使张浚快马加鞭经陈仓道出行关、陕。五,张浚出秦岭来到秦州,置宣抚处置使司于此。其时,因西军赴京勤王、金军攻城扫荡、史斌称帝叛乱、曲端不受王庶节制等重大事件,历经战乱后的关陕地区城垒瓦解粮秣殆尽、诸军各自为政防务空虚,可以说是无军马、无治理、无粮草,史载:“张浚询之诸州守臣,历年所储资实皆因军兴而为王瓁、杨可弼、李君陈等奉王庶、卢法源、曲端、王似等帅臣之命而支耗几净十二月,张浚于秦州命宣抚处置司随军转运使赵开推行财政改革:恢复陕西五路铜钱流通,发行新纸币“钱引”支持军需;同时实施推行“贷民赋五年(允许农民五年免息借贷官粮)”政策稳定民心。赵开更利用茶盐专mai的收益仅用一月便筹得粮食10万斛(按宋制一斛约75公斤计,共计约750万公斤粮食),保障了秦陇驻军供给

张浚依蜀道建立的“军需保障”体系成为了南宋存续的“生命线”。任用赵开兼宣抚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任用宇文粹中、宇文时中、孙恂为转运官通过汉中盆地连接川蜀粮仓,在兴元府推动通商输粟,协调粮草供应。

绍兴五年(1135),张浚任右相,兴元府知府兼利、夔路制置使的王庶于兴、洋、金、蓬、开、达诸州令县选强壮,两丁取一,五丁取二,户与免物力钱二百五十千。五十人为一队,置队长。以知县为军正,尉为军副。月阅于县,春秋阅于郡。不半月,得兵近二十万。

绍兴五年(1135)川陕宣抚司奏报:自推行茶马互市之法,岁增课额至百万缗,商贾辐辏于兴元、利州诸道《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九绍兴五年四月条

 

张浚构建的“关陕转运体系”使南宋得以“以川陕之粟养东南之兵”。其子张栻在《南轩集》中记载,蜀道“商旅相属,漕引无滞”,成为南宋抗金经济的“后方基地”。

(二) 跨区域统筹:从战时应急到常态建制 

绍兴三年(1133)正月八日,诏差户部侍郎姚舜明前去建康府,将应干都督府承朝廷支降,并诸官司起发到及本府应干取拨钱物粮斛,并仰姚舜明专一总领。仍于都督府选差有风力、谙晓钱谷属官四员,充粮料审计司监官。其应干都督府管下官兵帮勘请给等,并经由户部粮审院依条批勘支给。其江东路转运司合应副都督府钱粮事务,并就近听户部措置施行。时以都督府请依旧例差户部长贰一二员前来专一总领大军钱粮,故有是诏。

自此,因南宋其他诸路宣抚司常因军需调配与转运司有矛盾,为便于管理,南宋朝廷派遣朝臣临时授予“总领财赋”一职专门负责军队跨路的粮饷钱财供给。

绍兴五年(1135)二月,赵鼎任左相,三十八岁的张浚任右相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闰二月,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刘宁止言:“京口控扼大江,为浙西门户,请分常州、江阴军及昆山、常熟二县隶本司,庶防秋时沿江号令归一,可以固守。”此前,右司郎中刘宁止于建炎三年(1129)六月被任为沿江措置副使。六月十一日,在张浚督战下,岳飞攻破匪首杨么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夏诚被俘,平定洞庭内乱。历时三年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南宋内乱尽平。此前的四年时间内,荆湖东西路广南路宣抚使吴敏,参知政事兼福建江西荆湖宣抚使孟庾,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李纲、同都督江淮荆浙诸军吕颐浩、朱胜非、孟庾,都督川陕荆襄诸军事赵鼎均未能平定湖湘内乱。

绍兴六年(1136)二月,右相兼都督诸路军马张浚言:“所用钱粮,虽各有立定窠名及专委漕臣应办,自来多是互相占吝,不肯公共那移,因致阙乏,动经旬月,深虑生事。望于户部长贰内差一员前来(镇江府)置司,专一总领措置移运应办。”诏差户部侍郎刘宁止。不日,遣权户部侍郎刘宁止总领三宣抚司钱粮。张浚都督诸军,总领官以为行府属。九月二十三日,诏令户部郎官霍蠡前去鄂州置司,专一总领岳飞军钱粮。

绍兴七年(1137)三月,权户部侍郎刘宁止权吏部侍郎。十月十七日,诏薛弼、霍蠡同共总领措置五路应干财赋,仍常留一员在鄂州本司拘催本军合得钱粮,应副支用。闰十月,以左中奉大夫直秘阁张深主管成都等路茶马监牧公事。

绍兴八年(1138)三月,秦桧独相,推动宋金议和。七月,直秘阁都大主管成都等路茶马监牧公事张源为四川转运副使兼权茶马监牧公事,直徽猷阁川狭宣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高士瑰为四川转运判官。

绍兴九年(1139)十一月,时户部员外郎邵相在鄂州,以乏军储为宣抚使兵飞所劾,言者亦论邵相到官以来,追催积欠,侵夺榷酤,故以曾訸行尚书户部员外郎、总领应办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大军钱粮。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人背信弃义,撕毁盟约,大举进犯南宋。朝廷调集各路兵马迎击金军。六月,江西漕司负月桩钱,诏总领官(总领湖广江西财赋)曾慥劾zui。因向子忞行部,取漕吏释之,曾慥言于朝,故直秘阁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公事向子忞被罢。

绍兴十一年(1141)三月,宋金战争结束,宋金再次走向和议。

(三)四大总领所的最终确立与制度定型

绍兴十一年(1141)五月,诸将既罢兵,乃收诸帅之兵以为御前军,屯驻诸处,皆置总领,以朝臣为之,仍带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盖又使之与闻军政,不独职馈饷而已,叙位在转运副使之上。镇江诸军钱粮,淮东总领掌之。建康、池州诸军钱粮,淮西总领掌之。鄂州、荆南、江南诸军钱粮,湖广总领掌之。兴元、兴州、金州诸军钱粮,四川总领掌之。此前,以胡纺为司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吴彦璋为太府少卿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曾慥为太府卿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路财赋、湖北京西军马钱粮,诸军不听节制。至此,淮东、淮西、湖广三总领所正式设置,总领官一职做实。

绍兴十五年(1145),置四川总领所钱粮官,以太府少卿赵不弃为之。又改命赵不弃总领四川宣抚司钱粮。绍兴十六年(1146),四川总司以总领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为名。绍兴十七年(1147),以户部员外郎符行中总领四川宣抚司钱粮,召郑刚中赴行在,赵不弃权工部侍郎,知成都府李璆权四川宣抚司事。绍兴十八年(1148),诏罢四川宣抚司,以李璆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太府少卿汪召嗣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始改为四川总领,四川总领所正式设置。至此,南宋四大总领所正式设立。

         二、军政体系的奠基与后勤保障的开创性实践

张浚在宋室南渡、政权飘摇之际,他以非凡的胆识与制度创新,构建了支撑南宋存续的军事后勤体系。本文所谓“后勤保障体系”指由中央派遣的总领官统筹战区内钱粮调拨、物资运输、仓储管理的军事经济复合机制。张浚开创的“总领财赋”制度成为后世典范,为平定内乱、抵御外侮奠定了物质基石。

(一)制度创制的背景与核心突破理由

靖康之变后,南宋面临“无军马、无治理、无粮草”的绝境。建炎三年(1129),张浚以知枢密院事兼宣抚处置使身份赴任关陕,面对“城垒瓦解、粮秣殆尽、诸军各自为政”的乱局,他深刻认识到后勤保障是存续之本。同年十月,张浚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首创“总领财赋”职官体系,命赵开“专一总领四川财赋”,隶属宣抚司,成为南宋后勤制度化的起点。此举突破传统财政体系,首次将战区财赋统筹权集中于军事统帅,形成“以战养战”的闭环管理。正如史料所载:“总领财赋,古无其官”,张浚的创制填补了古代军事后勤制度的空白。

       (二)财政军事深度融合后勤体系的特征

一是张浚的后勤改革并非孤立设计,而是与军事战略深度绑定:

1. 机构专业化:在四川设立“赎药库”“籴买场”“拨发船运官”,两淮创设“市易抵当司”“赡军酒库”“御前封椿甲仗库”,湖广配置“给纳场”“分差粮料院”,形成覆盖军需全链条的专业网络。

2. 财权集中化:打破宋代“三司—转运司”的中央集权模式,赋予战区自主统筹权。赵开以“同主管川陕茶马监牧公事”兼领后勤,实现茶马、军储、军械的一体化管理。

3. 区域协同化:构建“四川—两淮—湖广”三大后勤中心:四川依托茶马贸易支撑川陕防线,两淮通过榷货务、市易司保障江淮战场,湖广以粮料院、给纳场衔接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角支撑。

    二是张浚构建的后勤体系,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三大突破:

1、制度突破:首创“战区财赋总领制”,赋予军事统帅财政自主权,解决“兵将分离、财权分散”的南宋痼疾。相较于北宋分散于转运使的财权管理模式,张浚的改革实质上是将战区的经济控制权直接隶属于统帅府,形成“军政财一体化”的战争机器。

    2、管理突破:建立专业化后勤机构,如四川的“赎药库”统筹药材军需,两淮的“市易抵当司”以金融手段盘活军资,实现军需供给的精细化管理。

3、战略突破:形成跨区域后勤网络,使南宋在“东南之弱抗西北之强”的格局中,具备长期战略韧性。

这一体系直接支撑了张浚川陕抗金、平定地方兵乱等关键战役。绍兴初年,吴玠、吴璘在和尚原、饶凤关大败金军,其粮草器械皆赖四川总领体系输送;两淮战场则依赖榷货务、大军仓的持续补给,使“淮西之役”得免粮尽之溃。张浚临终遗言“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正折射出以后勤支撑北伐的毕生追求。

(三)体系效能的持续验证:从绍兴末年到隆兴北伐

绍兴二十六年(1156),符行中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萧振、总领汤允恭、主管茶马李涧、成都转运判官许尹、潼川转运判官王之望在任上。

绍兴二十九年(1159),彭合在荆湖南路提刑司任上。三月,司农少卿总领四川财赋许尹始视事。七月,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彭合入对,言:“湖南州县于民间二税之外,别令输土户钱;又以税科本色布,而高价折取其直,谓之折绝;以至受纳官物、收领词状之际,则取醋息钱;又一例均科麴引钱,随科送纳,名色不一。臣在官之日,已行禁止,乞下本路监司觉察。”彭合又言:“州县出卖官田之害,望痛减定价,毋令抑勒。户部言:自降指挥,仅及半年,据江浙诸路日前卖到田一百十余万缗,即非卖不行,难以减价,乞不得抑令田邻承卖。”从之。八月初一,左朝请大夫彭合为尚书户部郎中、总领湖广江西财赋湖北京西军马钱粮。十六,户部郎中总领湖广财赋彭合入辞。不久,王庭圭《寄湖北总领彭子从(彭合)郎中》:“翼轸星边贯索疏,星文夜动紫宸居。追锋急召归郎省,持橐犹稽侍玉除。六路藩臣供馈饷,五溪蛮子乐耕锄。连营十万无饥色,却入承明奉直庐。”

绍兴三十一年(1161)春,有旨令已得自便的张浚至潭州(今长沙)。五月,朝议以上流重地,边面阔远而兵力分,宜遣大将。起复庆远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成闵对于内殿。宋高宗面谕成闵,俾以所部三万人往武昌控扼,先命湖北漕臣同鄂州守臣建寨屋三万间以待之。后二日,遂发江西折帛、湖广常平米钱及末茶长短引共一百四十馀万缗,湖北常平义仓及和籴米六十三万石,料十万石,赴湖广总领所备军用。六月,因陈俊卿复言张浚可用,命殿中侍御史陈俊卿权尚书兵部侍郎。八月,金主完颜亮便从汴京起兵五十万准备大举南侵。九月,完颜亮自将32总管,60万bing力,分四路大举南侵。东路由完颜亮亲自率领,由寿春攻淮南。十月,完颜亮驻和州。十二日,权发遣均州武矩奏:“九月二十九日本州岛遣人招纳到北界忠义归明二万余人,并老小数万口。”诏令:“成闵、郝晟、武矩与曹晸同共措置,支给钱米赈济,优加存恤。如强壮人愿充白身 用者,令隶军中,权行收管,支破请给,即不得强刺手面。余人听从其便。内有愿耕者,给与闲田,借贷牛种,无令失所。合用钱米,令总领所疾速应付,如阙,先次就便支米。”二十五日,忧心张浚不忠的宋高宗诏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和国公的老将张浚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十一月初四,改命观文殿大学士、新判潭州张浚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十二月,诏令吏部、兵部牒下三衙及诸路总领所,开具自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一日立功推赏之后,至今降指挥日,逐离军人数、官位、姓名、年甲申朝廷照验,仍将今来臣僚奏议牒下逐处逐一子细开说的实因依,结zui保明,申取朝廷指挥施行。

这年,彭合去世。王庭圭作有《挽彭子从(彭合)郎中》:“岭北岭南持使节,湖西兼总大农钱。庙堂正赖持国计,蓬岛祗为蜕骨(李本、傅校作俄为坐蜕)仙。郎省尚虚丹禁地,铭旌忽上洞庭船。衣冠不许挂神武,端谓犹堪济巨川。”这年,向伯奋总领湖广江西财赋,王之望总领四川财赋。

绍兴三十二年(1162)四月十九日,洪适除尚书户部郎中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九月七日,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张浚言:“泰州被虏逃归进士王辀、陈世廉,并泰州学校士人,久在虏中礼部杨伯杰家授馆,深知虏情,辛勤远来,所言事宜,实皆详悉,乞各与免将来文解一次,以为忠义之劝。”从之。同月,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王之望为户部侍郎、川陕宣谕使。十一月二十六日,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张浚言:“山东忠义人来归不绝。海州招募强壮义军已及四千余人,各有家小,多至十余口,大率衣粮殚阙,及楚州忠义人在外。伏望睿旨宽剩科降,仍令有司疾亟津发。”诏淮东总所施行。隆兴元年王钰在湖广总领任上

隆兴元年(1163)二月五日,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张浚等言:“比高选归正人往戍边,欲望降支细甲弓箭,作圣旨给赐,以为激劝。”诏内军器库支降。十一月二十二日,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张浚言:“诸军所统归正忠义胜兵,其中口众,冬寒衣多阙,虑或失所,欲将入队伍口以上,给绢、布各一疋;不入队给布一疋。入队三口、四口给布一疋,或阙布,折支缗钱。”诏总领所契勘支给。

宋孝宗隆兴元年,面对金军两次索要被南宋收复的土地,是张浚以战止战为南宋争取了议和的主动,又确保了宋孝宗二代的顺利接班。

时间来到隆兴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张浚忧愤成疾,病逝余干养正堂。得病时曾手书付二子栻、杓说:“吾当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这月,在太上皇赵构干预下,为议和自坏两淮边备,撤去已收复的海、泗、唐、邓四州的守卫军队,张浚等人为之苦心经营的抗战局面全部破坏。

   

综上,张浚以政治家的远见创设总领制度,以改革者的魄力重塑财政体系,以战略家的智慧构建后勤网络,使南宋在“岌岌乎求苟安而不得”的绝境中重生。他开创的军事后勤保障体系,不仅是平定内乱、抵御外侮的物质基础,更成为南宋延续百余年国祚的制度基石。作为“千年以来唯一依靠自身力量打败侵略者的军事统帅”,张浚的军政遗产深刻塑造了南宋历史进程——其总领财赋制度被后世沿用至宋末,后勤网络模式更影响元明清三代军制。在南宋立国根基的构建中,张浚以制度创新与战略实践,真正诠释了“奠基者”与“开创者”的历史定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