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必大《跋张魏公(张浚)与彭子从(彭合)书》考释

(2025-08-21 17:13:12)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军事

分类: 张浚考证

周必大《跋张魏公(张浚)与彭子从(彭合)书》考释

           ——南宋士大夫交游与思想传承的微观镜像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谥忠献。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中进士,在宋高宗、宋孝宗二朝担任过宰相,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抗金统帅,三次被授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刘锜等抗金名将,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的最大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是宋代文明抗倾覆的中流砥柱与首要功臣,更被新近研究者被誉为宋朝第一政治家。

彭合(1093-1161),字子从,吉州庐陵人。宋高宗时为清江主簿,以土瘠赋重,力请蠲减。历知临江军、永州,提点广西、荆湖南路刑狱,所至有政绩。户部郎中兼总领湖广(湖广江西财赋湖北京西军马钱粮,湖广总领所治鄂州,今武汉)财赋,卒于官。丧过清江,民相聚哭,肖像、立祠。彭合长子彭商老为南雄州司理,仕至南安州通判;次子彭汉老知常德府,有豪民刘庚诬其捍仆为盗,彭汉老审鞠,仆免诛死。

周必大(1126-1204)作有《跋张魏公(张浚)与彭子从(彭合)书》:“尚书郎彭公子从,德厚如璞玉,岁寒如乔松。绍兴癸酉(1153)守零陵郡,故相张忠献公(张魏公)谪居在焉,竭诚尽礼,不以燥湿改其度。已而按刑交广,总赋沔鄂,当时士大夫皆谓用未极也。今观忠献帖,其贤可知。若子、若孙得守家法,虽由积善使然,亦忠献相勉为学、择师友之助也。庆元三年(1197)十月日。”张浚《与彭子从(彭合)书》未知作于何年。

           一、 张浚与彭合的交游:道义、实践与风骨的交织

           (一) 秦桧专权下的永州相会:道义坚守的典范

绍兴二十三年(1153),彭合知永州。时张浚因反对秦桧议和,谪居永州。彭合作为地方长官,不畏政治高压,“竭诚尽礼,不以燥湿改其度”,始终以师礼相待张浚。具体体现:

1.  共襄文教:绍兴二十四年(1154),彭合重修永州府学,特请张浚作《永州新学门铭》。张浚提出“人贵于学,学贵于行,行贵于诚”的核心思想,强调知行合一、以诚为本,此铭成为二人思想共鸣的见证。

2. 山水雅集:绍兴二十五年(1155),彭合将万石山更名为环翠山。张浚携子侄(栻、杓、枃,侄孙炎、默、炳)同游,并题名碑刻,记录与彭合(庐陵彭公合)、郡倅张登(长乐)的雅集盛事,展现超越政治浮沉的真挚情谊。

         (二) 秦桧死后与和议背景下的政治沉浮:实践担当的延续

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死,张浚虽复官,然宋高宗为维持宋金和议平衡,对其及彭合等主战或实干官员并未真正重用:

1. 张浚的困境:张浚复官后旋因母丧归葬,途中仍上奏备战,却被高宗斥为“生事”。此后数年(1156-1158),张浚屡次被命“依旧永州居住”,虽服阕亦仅落职提举宫观,政治抱负难以施展。

2. 彭合的实干与局限:绍兴二十九年(1159),彭合任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入对痛陈湖南州县在二税之外巧立名目(土户钱、折绝、醋息钱、麴引钱)盘剥百姓,并力陈官田抑勒之害,获准禁止和规范。同年八月,升任户部郎中总领湖广财赋,肩负军需重任,王庭圭诗赞其“六路藩臣供馈饷,五溪蛮子乐耕锄。连营十万无饥色”,凸显其保障军需、安定地方的卓越能力。然周必大跋文“当时士大夫皆谓用未极也”之语,亦道出其才干未得尽展的遗憾。

         (三) 金军南侵之际:最后的风骨与微光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危局下,张浚、彭合迎来短暂复出:

1. 张浚的最后使命:是年五月,宋廷为应对上流防务,起用张浚判潭州(长沙),旋改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肩负江防重任。然其力主恢复的夙愿终未实现,隆兴二年八月忧愤病逝,遗言“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悲壮之气尽显。

2. 彭合的鞠躬尽瘁:同年(1161),彭合在总领湖广财赋任上去世。王庭圭挽诗“岭北岭南持使节,湖西兼总大农钱。庙堂正赖持国计,蓬岛祗为蜕骨仙...衣冠不许挂神武,端谓犹堪济巨川”,既哀悼其逝,亦高度肯定其理财经国、堪当重任的才干与未竟之志。其卒年(1161)恰在张浚判潭州前后,二人未能再度并肩抗敌。

二、 周必大跋文的阐释:镜像、传承与深意

         (一) 跋文核心:品格定格与情谊实录

        周必大跋文以“德厚如璞玉,岁寒如乔松”精准概括彭合品格:前者喻其内在淳厚无私(呼应其力请蠲减赋税、禁革苛敛之政绩),后者赞其外在坚韧不拔(喻其政治逆境中坚守道义、不改其度)。核心史实锁定绍兴二十三年(1153)永州相会,强调彭合“竭诚尽礼,不以燥湿改其度”,生动刻画了南宋士大夫在政治高压下以“道”相交、超越势利的典范情谊,为研究特定历史语境下士人精神提供了珍贵文本。

         (二) 师礼情谊的多维呈现

1. 政治逆境中的精神同盟:张浚贬谪永州,彭合以地方长官身份,不仅未避嫌,反主动邀其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府学铭文、山名题刻、雅集同游),此举远超寻常官场交往,是二人基于共同政治理念(抗金、民本)和人格认同而结成的精神同盟,体现了“岁寒知松柏”的士人风骨。

2.思想传承的实践路径:跋文明确指出张浚对彭合“相勉为学、择师友之助”。此“助”具象于《永州新学门铭》所倡“学贵于行,行贵于诚”的治学修身观。彭合子孙(彭汉老审案明正、彭商老仕途廉能)恪守家法,正是张浚教化影响的直接体现。这种师友纽带成为南宋士大夫精神与家学传承的核心机制。

(三) 周必大书写的史学深意

1. 以人载史的微观叙事:周必大通过聚焦张、彭二人的具体交往(永州相会、文教合作、书信勉学),构建了“个人品格—政治操守—思想传承—家族延续”的立体图景。将彭合“总赋沔鄂”的实干政绩与张浚“谪居永州”的失意境遇并置,深刻揭示了南宋士大夫在时代洪流中,无论顺逆皆坚守道义、践行理想的共同精神底色。

2. 士人网络的时空延展:跋文“当时士大夫皆谓用未极也”之叹,暗含对彭合等实干官员未获重用的惋惜,折射出南宋中期主战派及务实官员的集体困境。张浚(蜀)、彭合(庐陵)、周必大(庐陵)构成跨地域的士人网络。跋文强调“若子、若孙得守家法”,不仅指彭氏家族,更指向以庐陵文化圈(如周必大、杨万里、彭惟孝等)为代表的地方士族,通过师友纽带(如张浚对彭合的勉学)实现学术与道德的代际传承,彰显了南宋地方社会的文化自觉与凝聚力。

3. 史学价值的再审视:作为南宋题跋大家,周必大此文具有多重价值:

        文本价值:张浚原信虽佚,跋文保存了其“相勉为学、择师友”的核心教诲,为研究张浚思想(尤其是其易学思想对后学如张栻、朱熹的影响)及教育理念提供了重要线索。

        镜像价值:“岁寒如乔松”的隐喻,将彭合的个人品德升华为南宋士大夫在政治严寒(秦桧专权、和议国策)中坚守气节的精神象征,成为解码特定时代士人精神世界的关键镜像。

        史法价值:跋文以小见大,通过私人交谊的记录,折射出南宋中期政治生态、士林风气、思想传承与地方文化网络等宏大历史图景,体现了周必大作为史家深刻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叙事艺术。

 

 

 

 

附:张浚、彭合的任职情况与交集

绍兴二十年(1150)五月,右朝散大夫彭合知临江军还,言:“清江县民输苗米每石加耗七斗乞蠲免。”从之。

绍兴二十三年(1153),宋高宗谓大臣曰:“(彭)合任县官尝为监司列荐,今可与监司,知州差遣。”乃以彭合知永州。

绍兴二十四年(1154),永州知府彭合重修府学。十二月,府学南门成。谪居永州的张浚受知府之请,作《永州新学门铭》:“不知学,莫适褆身;学而不行,不学为均;行之伊何,惟一惟诚。孝弟忠信,本之于性,守之以仁,日积月化,粹然其醇。可以格天,可以感神,可以正物,可以化人。发为辞章,德人之文;施于政事,君子之名;其道甚大,与天地并。凡尔为士,勿替于勤。钦之勉之,无愧此门。”提出“人贵于学,学贵于行,行贵于诚”的治学、为人思想。

绍兴二十五年(1155),知永州府事彭合将万石山更名为环翠山。时张魏公贬居永州,曾游其地,并题名碑上,文为:“紫岩张浚同郡倅长乐张登谒太守庐陵彭公合于环翠,酌泉小饮,观景物之胜,俟月上而返,浚子栻、机(疑为‘杓’之误)、枃(1140-1198),侄孙炎、默、炳从行,绍兴乙亥(1155)端午后六日浚题。”

绍兴二十1155十月,奸相秦桧病死。十二月,复张浚、胡寅、张九成等二十九人官,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永州居住张浚降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同月,张浚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洪州。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初,张浚因母病,未赴。三月,张浚母亲计氏去世。是年秋,张浚奉柩归葬西川,到达江陵时,又上奏请宋高宗备战抗金,引起想维持宋金平衡的新任宰相、秦桧党羽万俟卨、汤思退的不满,宋高宗以“今复论兵,极为生事”而没有采纳。十月,为保持宋金平衡,宋廷诏张浚依旧令永州居住。

绍兴二十八(1158)七月,诏张浚依旧永州居住。八月,尚书省勘会张浚已服阕(丁母计氏丧满),诏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和国公张浚落职,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依旧永州居住。

绍兴二十九年(1159),彭合在荆湖南路提刑司任上。七月,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彭合入对,言:“湖南州县于民间二税之外,别令输土户钱;又以税科本色布,而高价折取其直,谓之折绝;以至受纳官物、收领词状之际,则取醋息钱;又一例均科麴引钱,随科送纳,名色不一。臣在官之日,已行禁止,乞下本路监司觉察。”彭合又言:“州县出卖官田之害,望痛减定价,毋令抑勒。户部言:自降指挥,仅及半年,据江浙诸路日前卖到田一百十余万缗,即非卖不行,难以减价,乞不得抑令田邻承卖。”从之。八月初一,左朝请大夫彭合为尚书户部郎中总领湖广江西财赋湖北京西军马钱粮。十六,户部郎中总领湖广财赋彭合入辞。不久,王庭圭《寄湖北总领彭子从(彭合)郎中》:“翼轸星边贯索疏,星文夜动紫宸居。追锋急召归郎省,持橐犹稽侍玉除。六路藩臣供馈饷,五溪蛮子乐耕锄。连营十万无饥色,却入承明奉直庐。”

绍兴三十一年(1161)春,有旨令已得自便的张浚至潭州(今长沙)。五月,朝议以上流重地,边面阔远而兵力分,宜遣大将。起复庆远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成闵对于内殿。宋高宗面谕成闵,俾以所部三万人往武昌控扼,先命湖北漕臣同鄂州守臣建寨屋三万间以待之。后二日,遂发江西折帛、湖广常平米钱及末茶长短引共一百四十馀万缗,湖北常平义仓及和籴米六十三万石,料十万石,赴湖广总领所备军用。六月,因陈俊卿复言张浚可用,命殿中侍御史陈俊卿权尚书兵部侍郎。八月,金主完颜亮便从汴京起兵五十万准备大举南侵。九月,完颜亮自将32总管,60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侵。东路由完颜亮亲自率领,由寿春攻淮南。十月,完颜亮驻和州。十二日,权发遣均州武矩奏:“九月二十九日本州岛遣人招纳到北界忠义归明二万余人,并老小数万口。”诏令:“成闵、郝晟、武矩与曹晸同共措置,支给钱米赈济,优加存恤。如强壮人愿充白身 用者,令隶军中,权行收管,支破请给,即不得强刺手面。余人听从其便。内有愿耕者,给与闲田,借贷牛种,无令失所。合用钱米,令总领所疾速应付,如阙,先次就便支米。”二十五日,忧心张浚不忠的宋高宗诏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和国公的老将张浚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十一月初四,改命观文殿大学士、新判潭州张浚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十二月,诏令吏部、兵部牒下三衙及诸路总领所,开具自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一日立功推赏之后,至今降指挥日,逐离军人数、官位、姓名、年甲申朝廷照验,仍将今来臣僚奏议牒下逐处逐一子细开说的实因依,结罪保明,申取朝廷指挥施行。

绍兴三十一年(1161),彭合去世(隆兴元年王钰在湖广总领任上)。王庭圭作有《挽彭子从(彭合)郎中》:“岭北岭南持使节,湖西兼总大农钱。庙堂正赖持国计,蓬岛祗为蜕骨(李本、傅校作俄为坐蜕)仙。郎省尚虚丹禁地,铭旌忽上洞庭船。衣冠不许挂神武,端谓犹堪济巨川。”

时间来到隆兴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张浚忧愤成疾,病逝余干养正堂。得病时曾手书付二子栻、杓说:“吾当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这月,在太上皇赵构干预下,为议和自坏两淮边备,撤去已收复的海、泗、唐、邓四州的守卫军队,张浚等人为之苦心经营的抗战局面全部破坏。

宋孝宗隆兴元年,面对金军两次索要被南宋收复的土地,是张浚以战止战为南宋争取了议和条件,又确保了宋孝宗二代的顺利接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