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谱清言《张浚的书法特点及其在南宋的地位》

(2025-06-24 09:36:48)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智谱清言《张浚的书法特点及其在南宋的地位》

 

南宋名相张浚不仅是抗金名将和政治家,其书法艺术在南宋亦有一定影响力,尤其在行书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一、书法特点

1、笔力劲健,气韵沉雄  

         张浚的书法以行书见长,笔力刚健沉着,结体宽博质朴,兼具苏轼的洒脱与颜真卿的浑厚。其代表作《谈笑措置帖》(写给吴敏的书札)中,线条遒劲有力,转折处多露锋,展现出“气胜于笔”的磅礴气势。例如帖中“虔贼陆梁”四字,笔势如刀刻斧凿,体现了其军事家的果敢气质。

2、师承与创新  

        张浚少时师从苏轼的族孙苏元老(苏轼喜其为学有功,苏辙亦爱奖之),故张浚师法苏轼实属正常。张浚书法并不拘泥于前人,而是融入个人率意风格。如《远辱手翰帖》中,笔画间偶见飞白与侧锋,打破了传统行书的匀整感,形成“坚实厚重”的独特面貌。这种“不守规矩”的写法,与南宋尚意书风相契合,被后世评价为“非有心为怪,唯象其胸怀”。

3、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  

        作为政治家,张浚的书法多用于公文往来与题刻。其手札《彬父帖》《手字帖》等,既保留了实用书写的便捷性,又注重章法布局的节奏感。例如《彬父帖》中字距疏朗,行气贯通,被徐邦达称为“笔意超逸,非俗情可拟”。

         二、在南宋书法史中的地位

1、政治家兼书法家的典范  

         张浚的书法成就常被其政治功绩所掩,但其作品在南宋文人圈中备受推崇。陆游、朱熹等同时代文人均与其有书信往来,且其书法被金国视为珍品,甚至曾以书法平息边境冲突(如《异迹略》记载其佛经抄本促成金军撤兵)。这种“以字止戈”的传奇,使其成为南宋文化软实力的象征。

2、承前启后的过渡性地位  

         南宋书法整体呈现“中兴四家”(陆游、朱熹、范成大、张孝祥)与张即之(张孝伯之子,张孝祥之侄)、王十朋并立的格局。陆游、朱熹、范成大、张孝祥、王十朋兼崇敬张浚并与张浚长子张栻友好,张浚与陆游、朱熹、张孝祥之父有通家之谊,也是陆游、张孝祥、王十朋的老领导。张浚虽未跻身顶级书家之列,但其书法实践为南宋尚意书风提供了多元范式:  

         ——对北宋的延续:张浚继承苏轼“尚意”传统,强调个性表达;  

         ——对南宋的启发:张浚率意笔法影响了张即之等后期书家,后者在《书杜诗卷》中亦可见类似飞白技法。

3、地域书风的代表  

        作为蜀中(今四川绵竹)文人,张浚的书法融合了巴蜀地域的雄健气质与江南文人的雅致,其题刻《燕喜亭题名》被当地人视为“稀世珍品”,成为宋代蜀地书法的典型样本。

三、传世代表作品与影响

    《谈笑措置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行书31.5×38.2cm,记载抗金军事部署,兼具史料与艺术价值;  

     《远辱手翰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67字短札,以“坚实厚重”的气韵闻名;  

     《过严子陵钓台》题刻:笔力遒劲,体现文人雅士的隐逸情怀。

        四、总结

作为政治家的书写实践,张浚的书法在南宋属于“政书一体”的典范,为南宋书法史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张浚行书以雄健笔力与率意风格见长,虽未开创流派,但作为抗金名相的文化符号,其作品承载了家国情怀与艺术追求的双重价值。在南宋书法由北宋“尚意”向元代“尚态”过渡的进程中,张浚的实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地位可概括为:南宋政治家书法的典型代表、尚意书风的多元实践者。

 

参考文选:

1、唐林张浚书法略谈》。

2、听月工作室《南宋名臣张浚三幅书法佳作深度解读》。

3、十点读书人《南宋中兴四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