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权奸秦桧死,陆游呼起张浚;失德赵构退,孝宗延登张浚

(2024-04-09 10:59:12)
标签:

历史

文化

军事

分类: 张浚考证

权奸秦桧死,陆游呼起张浚;失德赵构退,孝宗延登张浚

 

一、权奸秦桧死,朝外陆游呼起张浚

绍兴二十年(1155)八月,秦桧怙宠固位,惧浚为正论以害己,令台臣(王珉、徐哲)有所弹劾,论必及浚(时秦桧忌张浚尤甚,每台谏官劾疏必使及之),反谓浚为国贼,必欲杀之。以秦桧死党的新任权尚书刑部侍郎张柄充敷文阁待制、知潭州,汪召锡使湖南(时张浚谪居永州,桧犹忌浚,故俾柄与汪召锡共察之),图浚。赵鼎已死而憾之不置,遂欲孥戮赵汾。同月,殿中侍御史徐嚞上章由赵令衿连及赵鼎之子赵汾。殿中侍御史徐嚞即言宗元天资阴狡,顷在川陕与浚大误国事。今书问往来,健步络绎,无一日无之。知洪州张宗元罢。知泸州王师心知洪州。刑部开具到前后告讦人。张常先告讦知洪州张宗元与张浚书并寿诗(张常先笺注前帅张宗元与浚诗,言于朝,其词连逮者数十家,将诬以不轨而尽去之)。初六,令大理寺审赵汾和赵令衿交结串通案。拷掠赵汾无全肤,十一日,任吏部侍郎董德元为参知政事。秦桧忌张浚尤甚,故令衿之狱,张宗元之罢,皆波及浚。秦桧使张扶论赵汾、张祁交结事。至是,秦桧使赵汾自诬与张浚及李光、胡寅谋大逆,而令衿预焉,凡一时贤士五十三人皆与焉。以张浚为“党魁”的贤士五十三人有:张浚、李光、胡寅,张宗元、赵令衿、张祁、胡铨、罗孟郊、汪应辰、张孝祥(张祁之子)、赵汾(赵鼎之子)、卢傅霖、李孟坚(李光之子)、黄敏行、程纬、郑玘、贾子展、吴元美等,安诚、刘允中、王庭珪、王之奇(王庶之子)、王之荀(王庶之子)、叶三省、王远、杨炜、袁敏求、萧振、王趯、范彦辉、沈长卿、芮烨、刘岑、王循友、何兑、杨炬、裴永、方畴、魏安行、洪兴祖等或在其中。

十月,狱成,而秦桧病不能书,乃获免。同月,秦桧去世。十二月,复张浚观文殿大学士、判洪州。

绍兴二十六年(1156)二月,陆游在山阴(今绍兴)家中,作《二月二十四日作》诗呼吁起用张浚,“湖南几时起卧龙。”是年春,张浚母亲计氏去世。三月,金人因秦桧死颇疑前盟不坚;会荆、鄂间有妄传召张浚者,敌情益疑。五月,前特进张浚度金人必渝盟,自归川途中的江陵上疏防备张浚时以母丧将归葬。念天下事二十年为桧所坏,边备荡驰;又闻金亮篡立,必将举兵,自以大臣,义同休戚,不敢以居丧为嫌,具奏论之。书奏,执政不省。是年秋,张浚奉柩归葬西川,到达江陵时,又上奏请宋高宗备战抗金,引起想维持宋金平衡的新任宰相沈该、秦桧党羽万俟卨、汤思退的不满,宋高宗以“今复论兵,极为生事”而没有采纳。十月,为保持宋金平衡(台谏汤鹏举、凌哲论浚归蜀,恐摇动远方),宋廷诏张浚依旧令永州居住。

二、张浚于永州谢客,于潭州捐宅筑书院

绍兴二十七年(1157)二月,刘锜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原与秦桧不容的李文会知潭州。七月,李文会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八月,霍蠡知潭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七月,诏张浚依旧永州居住。八月,尚书省勘会张浚已服阕(丁母丧满),诏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和国公张浚落职,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依旧永州居住。九月,魏良臣知潭州。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十月,杨万里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时张浚滴居永州,闭门谢客。是年,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有机会相见。杨万里作有《上张丞相(张浚)书》(时公尚谢客):“将张浚被贬永州比喻为孔子受困于匡。圣人不得志而周游列国,在匡地被当成恶臣阳虎围困了起来——孔子和阳虎是死对头,搞笑的是俩人的外貌却很像。还说张浚‘宰天下、定王室、开中兴’,把张浚比喻成周公。”

绍兴三十年(1160)春,杨万里见到张浚。杨万里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十二月的《幽居三咏诚斋(其三)》载:“浯溪见了紫岩(张浚)回,独笑春风尽放怀。谩向世人谈昨梦,便来唤我作诚斋。”说明期间,杨万里通过张浚长子张栻的介绍,在浯溪才得见到张浚。杨万里以弟子礼谒张浚,张浚对杨万里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五月,杨万里、张栻陪同张浚坐咏归亭,杨万里作有《张丞相(张浚)咏归亭词二首》。十二月,汤思退被罢左相。沈与求之侄的吏部侍郎沈介之欺世盗名,劾罢。

绍兴三十一年(1161)正月,时金军南犯已迫在眉睫,宋高宗在不得不作抵抗的同时,放宽了对贬居永州的张浚居住地点的限制。二十六日,张浚获大赦,诏令其在湖南路任便居住。期间,丞零陵的杨万里与师张浚、胡铨游。杨万里有《春日绝句》诗,张紫岩(张浚)见之曰:‘廷秀(杨万里,字廷秀)胸襟透脱矣。’”时胡铨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胡铨为此写了《诚斋记》。杨万里“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二月,杨万里作《和张钦夫(张栻)望月词(1161年2月)》。是月,彭合以自亲主管台州崇道观(寻卒)。是年春,张栻离开永州,途径祁阳浯溪往潭州,作有《舟过浯溪有感题石》。是年,张栻北下祁阳,在邑人蒋言陪同下游览探访甘泉,在看到邹浩《甘泉铭有序》后,即兴在《铭》后作跋。当在春夏间,张浚、张栻父子居潭州,张浚筑城南书院并书书院院额,作为张栻讲学之所,时与张浚早年相识的魏良臣在知潭州任上(绍兴四年十二月,已被紧急复起抗金的知枢密院事张浚往镇江视师,劳军沿江。时大酋兀术拥兵十万于维扬,朝廷先遣魏良臣、王绘奉使军前还,夜与张浚遇于中途,张浚问以虏事及大酋问答。良臣、绘谓:“虏有长平之众。且谕良臣曰:‘当以建州以南王,尔家为小国,索银绢犒军其数千万。又约韩世忠克日过江决战。’”张浚密奏:“使人为虏恐怵,朝廷切不可以其言而动。及不可令更往军前,恐我这虚实反为虏得。”宋高宗然之)。

三、失德赵构失威退位,孝宗延登张浚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完颜亮自将,总管60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侵。十月下旬,宋高宗终于“国之支持”的老将张浚判潭州。十一月底,因建康告急,宋高宗改张浚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今江苏南宋)杨万里作有《贺张丞相判建康启》。张浚告别家人先行离开潭州赴任。张浚自潭州闻命,即日首涂。胡宏(胡仁仲)作《贺张丞相(张浚)帅金陵启》。十二月初,张浚至岳阳(属湖南),买舟冒风雪而行,遇东来者云:“敌兵方焚采石,烟炎涨天,慎无轻进。”张浚曰:“吾赴君父之急,知直前求乘舆所在而已。”张浚到岳阳时得知金军来犯,无人敢渡江应战,张浚独自一人前进(时长江无一舟敢行北岸者)。初八,虞允文督师取得采石大捷。下旬,完颜亮决意尽速渡江灭宋,再回师北上以对付金世宗。坐守扬州的完颜亮用sha戮阻止士卒渡淮北归,并任耶律元宜为浙西道兵马都统制,刑部尚书郭安国为副,“会舟师于瓜洲渡,期以明日渡江”,惧于水战的金军将士闻张浚至,胆落而偾(紧张),“皆惧”。“完颜粘罕(1180-1137)临终时曾说:‘自吾入中国,未尝有敢撄吾锋者,独张枢密(张浚)与我抗。我在,犹不能取蜀;我死,尔曹宜绝意,但务自保而已。’”——据《宋史》、“辛巳(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髙,敌骑长驱。恣意横行,饮马长江。埀头中原,谓必无宋。百僚窜身,毂下汹汹。举朝失色,急诏起公(张浚,1097-1164)。遂自长沙,拜命总戎。胆落敌人,不战而偾。逆亮被戕,一夕师遁。额额淮城,万井相望。知几万家,微公几亡。”——据胡铨《祭张魏公(张浚)文》。耶律元宜乘机煽动众军叛乱,攻杀完颜亮于扬州城外龟山寺。时张浚乘小舟径进,过池阳(池州),闻完颜亮死,余众犹二万屯和州。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十二月初,耶律元宜率军自扬州退兵北归,在河南的金兵随之北撤。

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宋高宗劳师建康府。车驾幸建康,(张)浚迎拜道左,卫士见(张)浚,无不以手加额。时(张)浚起废复用,风采隐然,军民皆倚以为重。刚登基的金世宗遣使来告即位之事,向南宋提出罢兵,并声称归还被海陵王所占领的南宋领土,把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被征的南侵步兵放还回家。时宋高宗在建康犒军,有乘胜求和的念头,遭到朝野坚决反对。宋高宗将还临安,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判建康府,众望属之。对张浚“用着人朝前,用不着朝后”和不放心张浚的宋高宗下诏以和义郡王、御营宿卫使杨存中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中书舍人虞允文充副使。中外大失望,给事中金安节和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刘珙反对,疏入,宋高宗怒,谓辅臣曰:“珙之父为张浚所知,其为此奏,意专为浚地耳。”宰相陈康伯、朱倬召珙谕上旨,且曰:“再缴累及张公。”刘珙曰:“珙为国家计,故不暇为张公计。若为张公谋,则不为是以累之矣。”命再下,刘珙执奏如初,乃止。因朝臣反对杨存中的任命,以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兼侍讲虞允文为兵部尚书、川陕宣谕使。宋高宗从建康返回临安前夕,将任张浚兼节制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二十日,知潭州魏良臣改知洪州,董苹知潭州。是月,杨万里为张栻《介轩铭》作跋。二月初六,宋高宗还临安。张浚仍旧兼行宫留守。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刘颖白张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强逋赋。”张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同月,宋高宗从建康返回临安。是年春,张浚离开潭州赴建康前线去与在抗金前线建康的父亲张浚。不久,张栻到建康府,时张浚都督江淮诸路军马,开府建康,张栻游天禧寺,爱寺中竹林清幽深远,择室清扫,明净轩敞,题名南轩。六月初三,皇太子赐字元永,宰臣率百官诣文德殿,拜表贺立储,翰林学士洪遵等十六人以皇太子正位东宫告庙礼毕,同班上殿称贺,实欲致恋轩之意。宋高宗曰:“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十一日,宋高宗退位。赵昚(宋孝宗)即位。二十日,因宋孝宗自藩邸熟闻张浚德望,临朝之初,顾问大臣咨嗟叹息。宋孝宗召判建康府张浚赴行在入对,赐张浚手书曰:“朕初膺付托,以眇然一身,当万机之烦,夙夜祇惧,未知攸济。公为元老,宜辅朕初政。公其疾驱,副朕至意。”二十二日,下诏因太上皇不许五日一朝,从今以后改为一月四朝。

七月初,张浚遂就道。初五,张浚至即引见,宋孝宗改容曰:“久闻公名,今朝廷所恃惟公。”赐坐降问,张浚从容言:“人主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济。所谓天者,天下之公理而己,必兢业自持,使清明在躬,则赏罚举措无有不当,人心自归敌雠自服。”宋孝宗然,曰:“当不忘公言。”初八,张浚除少傅、依前观文殿大学士充江淮西路宣抚使、建康府置司,进封魏国公。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三月,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以病知潭州,以张焘为参知政事,辛次膺同知枢密院事。五月,张浚为以战止战发动符离之战。十月,宋孝宗召前线的张栻。期间,张栻先后得见太上皇赵构和宋孝宗,并传述其父张浚的和战意见。十二月,左相兼枢密使陈康伯尹病罢。汤思退升任左相兼枢密使,张浚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仍兼江淮东西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