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张(朱熹、张栻)会于潭州(长沙)的总体脉络

(2022-11-15 15:30:48)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栻考证

朱、张(朱熹、张栻)会于潭州(长沙)的总体脉络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正月,吏部侍郎、同修国史陈俊卿(1113-1186)尚书左仆射、同中书平章事兼枢密使陈康伯(1097-1165)举荐朱熹(1130-1200)。三月,郴州宜章县李金为乱刘子羽(1086-1146)长子刘珙(1122-1178)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前去镇压。五月,刘珙到达潭州。八月,刘珙平定李金作乱。七月,陈俊卿因奏论钱端礼而出知建宁,与朱熹相见。是年,刘珙因旧址复建岳麓书院,并延请张浚(1097-1164)长子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号南轩)主持书院

乾道1166)十二月,吏部侍郎陈俊卿、刘珙举荐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崇安朱熹任枢密院编修官,依次补官

乾道三年1167三月底,刘珙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

四月初张孝祥(1132-1170)改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此前后,朱熹以近感湿气,见患足疾为由婉拒赴任枢密院编修官

八月初八,朱熹在林用中(1133后-1207)、范念德(范伯崇的陪同下福建崇安前往潭(今长沙)访问张栻。

九月初八,朱熹到达潭州,与张栻第三次见面(第一次在隆兴元年十月临安,第二次在隆兴二年九月归葬张浚的舟中)期间,朱熹、林用中等到潭州招提寺,并与张栻从弟张枃(字定叟,1140-1198)相熟识。

十月朱熹完成(张浚)篇末署乾道三年十月日左迪功郎、特差潭州南狱庙朱熹状)。初九张孝祥、朱熹张栻同岳麓山之赫曦台十三日孝祥、朱熹、张栻定王台、赫曦台。是月,张孝祥筑敬简堂张栻为之作《敬简堂记》,朱熹作《敬简堂分韵得月字》并为张孝祥书写《敬简堂记》。

一月初六,张孝祥偕张栻在湘江橘子洲头附近楼船中与朱熹及弟子林用中等人与酒赋诗,作别长沙初七,张栻陪同朱熹等一行离开长沙发岳麓,前往南岳衡山,道中寻梅未获。初十,朱熹一行到达衡山时,骤然大雪纷飞。三人分别作有七日发岳麓道中寻梅不获至十日遇雪赋此》诗。十一日,林用中作《同游岳麓道遇大雪马上次敬夫(张栻)》。就张栻所作《马上口占授其辞不起草稿随口而成)》,朱熹林用中分别作有《马上口占次敬夫韵》。一行人马来到衡山岳北三人分别作有马上举韩退之(韩愈)语口占》宿草庵十二日,朱熹张栻一起拜谒张浚墓,朱熹写下拜张魏公墓下》。十三日,就张栻《游南岳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春风楼韵》,朱熹《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敬夫春风楼韵》三人分别作有十三晨起雪晴前言果验用定王台韵赋诗》。一行人马冒雪登山游览十三日,面对雪止放睛,一行人马启程从岳山后马迹桥登山朱熹作有敬夫用熹定王台韵赋诗因复次韵》,张栻、林用中再作唱和诗三人下马过马迹桥,分别赋《马迹桥》诗。《登山有作》,朱熹、林用中分别有唱和诗。张栻作方广道中半岭少憩》,朱熹、林用中有唱和。一行人马在方广寺、福岩寺等驻足,三人作有方广圣灯》、《方广奉怀定叟(张枃)》诗,并登顶祝融峰。道中至上封(地名),朱熹、张栻分别就林用中《至上封》作唱和诗。傍晚,三人作有《后洞山口晚赋》诗。十四日,林用中《福岩回望岳市》,张栻作《和择之(林用中)福岩回望岳市》朱熹《福严寺回望岳市》三人分别作有雪消溪涨山色尤可喜口占》十五日,胡宏堂弟胡实、朱熹弟子范念德赶上衡山,与朱熹等人会合。一行五人同游仙人桥,再登祝融峰。林用中《林间残雪时落锵然有声赋此》 张栻《和择之看雪》唱和。十六日,朱熹一行原拟访邺侯书堂,因石磴冰结,无法前往。于是,由前岭下山,步行30里,到达南岳市,夜宿胜业寺。十九日,朱熹等人胜业寺出发,拟游水帘洞,因雪阻未能成行。于是,朱熹准备回崇安五夫,胡实等在枫木桥云峰寺设宴送行。二十三日,一行人马到达株州,夜借宿于株州府衙客馆。二十四日早,大雪纷飞张栻送朱熹出城门后,难舍难分,直送到城东二十里外一座小桥旁。经朱熹力劝,张栻才驻足,在桥边避雨亭中与朱熹痛饮饯行。朱熹别韵赋一篇》,张栻作《送元晦(朱熹)尊兄》作《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唱和后,朱熹、林用中、范念德取道东归,张栻西还潭州。

十二月二十日,朱熹等回到崇安。二十一日,朱熹归集道中吟咏200余篇诗作成《东归稿(朱熹作有东归稿序),涉及:岳麓书院忠孝廉节碑、极高明亭、道中庸亭、翠微亭、道乡台及岳麓山赫曦台、日新时习二斋、百泉轩、道林精舍、饮马池、四箴亭、紫阳樟,清风峡之兰涧石濑、山斋 、咏归桥、书院旁梅堤、湘江边柳堤、橘子洲(东渚)、西屿、船斋、谕苗台、朱张渡、湘西书院,妙高峰定王台、敬简堂张浚墓等。是月,陈俊卿参知政事,刘珙迁同知枢密院事。年,朱熹正式完成《南岳倡酬集》(朱熹序称:得诗百四十余首)并请张栻作序(张栻序云百四十有九篇)。

乾道四(1168)七月,张孝祥复敷文阁待制,徙知荆南并任荆湖北路安抚使。以刘珙兼参知政事。八月,张孝祥自长沙前往荆州刘珙罢陈俊卿请罢政,不许。是年秋,张栻在祭奠父亲张浚(卒于八月二十八日)后,再登南岳,张栻作有《上封有怀元晦》、《宿方广寺》等诗。

    乾道五年(1169)二月,主教潭州的张栻权发遣知严州。三月,因疾力请归养侍亲的张孝祥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复起刘珙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五月迪功郎新差充枢密院编修官朱熹状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赐绯鱼袋罗公(博文)行状》。八月,朱熹完成缩减版的浚行篇末署乾道五年秋八月庚子左迪功郎、新充枢密院编修官朱熹状)。九月,朱熹去世回故里服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