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亮与张浚、张栻、张枃的交集考

(2022-11-11 11:35:58)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陈亮与张浚、张栻、张枃的交集考

 

    张浚(1097-1164),字德远,号紫岩,成都府路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宋高宗、宋孝宗二朝右相,三次受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刘锜、岳飞、杨存中、李显忠等抗金,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式的抗金统帅,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最大的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张浚有子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张杓(1136-1205,字范夫,一字定夫),从子张枃(1140-1198,字定叟)。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右相张浚(1097-1164)之长子。南宋伟大的政治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岳麓书院著名院长,南宋理学的复建者。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

张枃(1140-1198),字定叟,张浚从子,张栻从弟。南宋孝宗朝重臣,历任严州袁州衢州知府。淳熙,任权尚书兵部侍郎兼知临安军府事、两浙西路安抚使,知镇江府部侍郎知绍兴府董太上皇山陵事户部侍郎。光宗朝,任权兵部尚书兼知临安府,兵部尚书,为维护大局出知襄阳。宁宗朝,因外戚专权,外排任江东安抚使知建康,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

陈亮(1143-1194),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陈亮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南宋学永康学派,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

 

一、主战的陈亮作为参知政事周葵幕宾而知张浚隆兴北伐情况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正月,金军显南犯之势。八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直攻至淮南。十月,在宋金已开战的情况下宋高宗起用张浚判潭州。十一月,张浚改判建康府,在镇江的枢密使叶义问被贬到饶州。同月,虞允文在采石矶犒师时督军击退金兵。十二月下旬,张浚到任时,“采石之战”已结束,金帝完颜亮已被部下杀死,两淮金军开始退兵;金都督府派人持檄往镇江向宋朝议和。绍兴辛已(绍兴三十一年,1161、壬午(绍兴三十二年,1162之间,陈亮以极论兵事,为一时明公巨臣之所许,而反授《中庸》《大学》之旨,陈亮不能识也,而复以古文自诡于时,道德性命之学亦渐开矣。

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宋高宗幸建康。二月,高宗还临安,以张浚留守建康。五月,任命张浚专一措置两淮事务兼两淮及沿江军马,全面负责江淮防务。六月宋高宗即位。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婺州周葵授兵部侍郎兼侍讲,又改同知贡举兼户部侍郎。周葵1098-1174授以《中庸》《大学》,曰:“读此可精性命之说。”宋孝宗诏求直言。八月,朱熹应诏上《壬午应诏封事》九月,吏部尚书汪应辰因不受太上皇喜欢而求外调知福州。汪应辰路经建安(今属建瓯)时朱熹相见。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正月,张浚升任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张浚请孝宗进驻建康,鼓舞将士北伐。三月,以张焘为参知政事,御史中丞辛次膺同知枢密院事。张焘以老病不拜,台谏交章留之,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三月,汪应辰等引荐下,朝廷召朱熹入都应对。朱熹不愿出仕,上状请求免去应召之命。四月,朱熹应汪应辰之请到福州讨论福建盐法等政事。月,张浚入见宋孝宗,因完颜亮为部将完颜元宜等所杀金政权内部矛盾激化张浚认为北伐时机已到,密告宋孝宗“敌失泗州,其惧罪者皆欲来归,愿遣军渡淮赴之,此恢复之机也。”葵请对:“谓不可轻举,累数百言。”张浚征得孝宗同意后,或为保密,绕开三省、枢密院直接命令李显忠、邵宏渊等两军十三万出战。力主和议的辛次膺为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洪遵同知枢密院事。李显忠、邵宏渊取灵壁(今安徽灵璧县)、虹今安徽泗县二县。时符离之捷日闻辛次膺手疏千请加持重。金纥石烈志宁自睢阳引兵至宿州,李显忠击却之。李显忠进据宿州州治符离(今安徽宿州)二十四日因将领李显忠与邵宏渊不睦至符离师溃败绩员仲(冯方)与张魏公父子(张浚、张栻)在盱眙不肯去相约以死。二十七日,宋孝宗诏御前忠勇左、右、中军并发赴都督府使唤,仍令节次起发。六月张浚乞致仕,且请通好,皆不许。召汤思退为醴泉观使兼侍读周葵升为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周葵聘陈亮为其幕宾“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尽其议论。”张浚自盱眙还扬州。李显忠罢军职。以太傅、同安郡王杨存中为御营使节制殿前司军马。宋孝宗下诏罪己。诏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张浚降授特进仍前枢密使、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官属各夺二官。邵宏渊降武义大夫,职仍旧。七月,以虞允文为湖北、京西制置使。以汤思退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李显忠再责授果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诏江淮都督府官属并改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司。诏宿州弃军将佐夺官、贬窜有差。张栻以荫补官,辟宣抚司(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司)都督府(江淮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开府治戎,参佐皆极一时之选。罢江、淮宣抚司便宜行事。

二、隆兴元年入都奏事的朱熹或与陈亮相交并得以同时认识张栻

隆兴年(1163)八月八日,诏可复都督江淮军马。张浚复都督江、淮军马。月,朝廷下旨朱熹入都奏事。九月一日,江淮都督府奏:“契勘本府昨来初置江淮宣抚使司,辟置官属。后改为江淮都督府,近又改为江淮宣抚使司,近降指挥依旧江淮都督府。”杨存中罢。中旬,朱熹自崇安出发前往临安。十月中旬,朱熹抵达临安。十八日,张栻入都奏事。朱熹和张栻在临安行在见面认识一日,朱熹往见周葵政府诸人在次第逐报南轩(张栻)来。周指之曰吾辈进退皆在此郎之手。期间,作为参知政事周葵幕宾的陈亮,同为抗金热血青年,或在临安与朱熹、张栻初次相识。二十四日,宋孝宗在垂拱殿召见朱熹。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十二月,陈康伯罢。张浚入见。以汤思退为尚书左仆射,张浚为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张浚浚仍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月,朱熹途经婺州拜会吕祖谦。

隆兴二年(1164)三月,诏张浚视师于淮。以户部侍郎钱端礼为淮东宣谕使,吏部侍郎王之望为淮西宣谕使。以王彦为建康诸军都统制兼淮西招抚使。二月,朱熹从延平到福州拜会汪应辰。四月间,张浚即被召回朝,随后江淮都督府也被罢。张浚罢。七月周葵兼知枢密院事。八月,台谏交章言议和太速,葵与陈康伯、汤思退乞令侍从、台谏集议,众益汹汹,诸公待罪乞罢,不许。葵独留身固请,孝宗曰:“卿何请之力也?”曰:“自预政以来,每与宰相论事,有以为然而从者;有不得以强从者;有绝不肯从者,十常四五。洎至榻前,陛下又或不然,大率十事之中,不从者七八,安得不愧于心,此臣所以欲去也。”以资政殿大学士贺允中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张浚逝世九月,周葵罢,以王之望为参知政事,权刑部侍郎吴芾为给事中兼淮西宣谕使。命汤思退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辞不行。复命杨存中为同都督,钱端礼、吴芾并为都督府参赞军事。罢宣谕司。朱熹千里迢迢赶到豫章登舟哭祭张浚亡灵,与张栻再次相见十月贺允中罢为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以周葵兼权知枢密院事,王之望兼同知枢密院事。十一月,以钱端礼兼权参知政事。闰十一月,周葵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陈亮回乡里。十二月,以钱端礼为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虞允文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礼部尚书王刚中签书枢密院事。宋金和议成。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陈亮母亲去世。在服母丧期间,父亲因家僮杀人,被捕入狱。父亲在丞相叶衡等人的帮助下,得以出狱。乾道四年(1168),陈亮参加婺州的乡试,列榜首,入太学。乾道五年(1169),参加礼部试上《中兴五论》,未中乾道九年(1173),陈亮父亲辞世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正月陈亮赴临安复诣阙上书,几日内连上孝宗皇帝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其中《上孝宗皇帝第二书》“张浚始终任事,而天下儿童妇女,不谋同辞,皆以为社稷之臣彼其誓不与虜俱生,百效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秦桧专权二十年,东南赖以无事,而天下之儿童妇女,不谋同辞,皆以为国之贼。彼其忘君父之仇,而置中国于度外者,其违天人之心亦甚矣。”刑部尚书何澹诬告陈亮图谋不轨事,陈亮被下大理狱。宋孝宗知道这事,为开解说“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陈亮得免一死出狱后志气益励。

三、张栻逝世,陈亮与张枃相识,因朱熹熟悉周必大、张枃而交往

    淳熙六年(1179),张栻从弟张枃(字定叟,1140-1198)改知衢州。淳熙七年(1180)二月,张栻在江陵府舍逝世。三月,吏部尚书周必大闻张栻卒于江陵府衙,震掉之余,撰文以祭奠之。此后朱熹与周必大始有书信往来,历年共有12封之多。

    淳熙九年(1182)正月,提举浙西常平盐茶朱熹到明招山祭奠吕祖歉,陈亮与朱熹相会。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四日,朱熹六上奏,劾知台州府唐仲友八月,唐仲友因朱熹劾离开台州,任江西提刑。十七日,唐仲友被免江西提刑。十八日,改任朱熹为江西提刑。九月,王淮任为左丞相,梁克家任为右丞相,周必大任为枢密院事,知衢州张枃任尚书兵部侍郎兼两浙西路安抚使。期间,陈亮或与张枃相识。淳熙十年(1183)正月,朱熹奉祠而归武夷。

    淳熙十一年(1184)三月,陈亮在一次乡里间礼仪的宴会上,“末胡椒,特置同甫羹胾中,盖村俚敬待异礼也。同坐者归而暴死。”于是怀疑食物异味是有毒,陈亮被捕入大理寺狱。五月,张枃升为转运副使兼知临安府。是月,陈亮因朱熹与周必大或张枃关系密切而致信求助相救后出狱,其时,辛弃疾不在位,不具能力解救。六月,周必大任枢密使。

 

    淳熙十二年(1185),朱熹到浙江,与陈亮展开义利王霸辩论,力陈浙学之非。十二月,张枃以朝散郎除权兵部侍郎兼知临安军府事、两浙西路安抚使。

    四、张枃葬毕赵构赴行在任户部侍郎,陈亮与朱熹、张枃或再会临安

    淳熙十四年(1187)二月,周必大任右丞相。八月,张枃被召除权户部侍郎。九月,朱熹致书户部侍郎张枃,乞请汀州行经界。十月,宋高宗因病在临安德寿宫去世。十二月 陈亮、辛弃疾邀约鹅湖、紫溪之会,朱熹爽约未赴。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有旨趣朱熹入朝奏事之任。二月,朱熹复以疾辞,请祠,不允。是月,张枃以朝散郎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董山陵事。陈亮在考察京口、建业。三月,朱熹奉召启程上京奏事。杨万里因配享事,离开临安。五月,张枃召赴行在,为户部侍郎。一再请辞的王淮出为观文殿大学士、判衢州,王淮极力推辞改任提举临安洞霄宫。五月间,陈亮至临安,第三次上书,作《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朱熹至临安与陈亮短暂相见。朱熹入朝面圣宋孝宗。六月,朱熹任兵部郎官。不久,朱熹被兵部侍郎林栗所劾,叶适上《辨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为朱熹辩护。朱熹以足疾丐祠,除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离开临安。七月,兵部侍郎林栗因侍御史胡晋臣奏劾而出知泉州。七月,陆游入京,任为军器少监。是年冬,陈亮离开临安到达江西上饶铅山。陈亮作有《与张定叟侍郎》:“近者晦庵(朱熹)入奏事,侍郎(张枃,字定叟)适还从班,行都父老莫不以手加额,不敢以意分先后。”“乾道间,东莱吕伯恭、新安朱元晦及荆州 (张栻)鼎立,为一世学者宗师。亮亦获承教于诸公后,相与上下其论;今新安巍然独存,益缔晚岁之好。”十一月,朱熹上《戊申封事》。十二月,朱熹被任为崇政殿说书。淳熙十六年(1189)正月,周必大为左丞相,留正为右丞相。二月,宋孝宗禅位于太子赵惇,是为宋光宗。十月,张枃以试户部侍郎兼吏部郎除兵部尚书再兼知临安府。

    五、陈亮去世,姜特立、韩侂胄专权,赵汝愚、张枃、朱熹被排斥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何澹为中司首论专门之学文诈沽名乞辨真伪。刘德秀仕潭州,不为张栻之徒所礼及为谏官首论留正引伪学之罪。陈亮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绍熙二年(1191),上一年随龙恩擢知门事的姜特立,声势浸盛。留正列其招权预政状,乞斥逐,上书犹未决。会副参阙,姜特立谒左相留正说:“上以丞相在位久,欲迁左相,知镇江府叶翥、兵部尚书张枃当择一人执政,未知孰先。”留正奏之、孝宗大怒,诏姜特立提举兴国宫。时张枃已具备任宰相的条件。九月,赵汝愚代郑侨任吏部尚书。 

    绍熙三年(1192),大理寺少卿郑汝谐阅其单辞,大异曰:“此天下奇材也。国家若无罪而杀士,上干天和,下伤国脉矣。”力言于光宗,陈亮得免出狱。十一月三日前,京西谋帅,张枃进焕章阁学士、知襄阳府。未几,张枃进徽猷阁学士知建康府。绍熙四年(1193),陈亮第二次应礼部试,礼部奏名第三,陈亮被宋光宗亲擢为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绍熙五年(1194)三月,陈亮未及就任而逝,年五十二。六月,孝宗驾崩。七月,宋光宗被逼退位,嘉王赵扩在太皇太后的支持的宗室、枢密院事赵汝愚、外戚韩侂胄等人的拥立下即位,是为宁宗。是年,张枃以宝文阁学士任太中大夫、江东安抚使。郑侨任吏部尚书。京镗任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闰十月,韩侂胄以内臣的有利条件,出内批罢黜朱熹。

    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正月二十二日,宝文阁学士、太中大夫、江东安抚使张枃知平江府,未行,改知建康府。庆元二年(1196)正月,右谏议大夫刘德秀劾因曾与韩侂胄不睦的留正引用伪学之dang。庆元dang禁的实质是一次宋宁宗默许、吴太后与韩皇后的两重内戚韩侂胄策划、由吏部尚书叶翥具体实施的“家天下”势力对“公天下”端人正士的一次全面清盘行动。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朱熹、彭龟年、黄度、李祥、杨简、吕祖俭等因攻击韩侂胄而获zui。韩侂胄提拔沈继祖为御史,劾朱熹“十大zui”,宋宁宗罢朱熹。庆元三年(1197)二月,张枃以龙图阁学士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三月,朱熹遭受朝廷重臣韩侂胄及其奸dang迫害。闰六月,朝散大夫刘三杰上言论“伪学之忧”,指之为“逆dang”。十二月,知绵州(今四川绵阳)王沇上疏请置伪学之籍,于是赵汝愚、朱熹一派及其同情者被置为“伪学逆dang”之籍,共五十九人,包括留正、周必大、彭龟年、陈傅良等。是年,张枃进端明殿学士,复知建康府,未行,以疾乞祠。庆元四年(1198)正月,叶翥任同知枢密院事,张枃卒于隆兴府任上。五月,再诏禁为伪学,比之为“绍圣之奸da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