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与张浚、张栻、张枃的交集考
(2022-11-11 11:35:58)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浚考证 |
陈亮与张浚、张栻、张枃的交集考
张枃(1140-1198),字定叟,张浚从子,张栻从弟。南宋孝宗朝重臣,历任严州、袁州、衢州知府。淳熙间,任权尚书兵部侍郎兼知临安军府事、两浙西路安抚使,知镇江府,权户部侍郎,知绍兴府董太上皇山陵事,户部侍郎。光宗朝,任权兵部尚书兼知临安府,兵部尚书,为维护大局出知襄阳。宁宗朝,因外戚专权,外排任江东安抚使,知建康,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
陈亮(1143-1194),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陈亮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南宋儒学永康学派,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
一、主战的陈亮作为参知政事周葵的幕宾而知张浚隆兴北伐情况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正月,金军显南犯之势。八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直攻至淮南。十月,在宋金已开战的情况下宋高宗起用张浚判潭州。十一月,张浚改判建康府,在镇江的枢密使叶义问被贬到饶州。同月,虞允文在采石矶犒师时督军击退金兵。十二月下旬,张浚到任时,“采石之战”已结束,金帝完颜亮已被部下杀死,两淮金军开始退兵;金都督府派人持檄往镇江向宋朝议和。绍兴辛已(绍兴三十一年,1161)、壬午(绍兴三十二年,1162)之间,陈亮以极论兵事,为一时明公巨臣之所许,而反授《中庸》《大学》之旨,陈亮不能识也,而复以古文自诡于时,道德性命之学亦渐开矣。”
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宋高宗幸建康。二月,高宗还临安,以张浚留守建康。五月,任命张浚专一措置两淮事务兼两淮及沿江军马,全面负责江淮防务。六月,宋高宗即位。以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知婺州的周葵授兵部侍郎兼侍讲,又改同知贡举兼权户部侍郎。周葵(1098-1174)授以《中庸》《大学》,曰:“读此可精性命之说。”是月,宋孝宗诏求直言。八月,朱熹应诏上《壬午应诏封事》。九月,吏部尚书汪应辰因不受太上皇喜欢而求外调知福州。汪应辰路经建安(今属建瓯)时与朱熹相见。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正月,张浚升任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张浚请宋孝宗进驻建康,鼓舞将士北伐。三月,以张焘为参知政事,御史中丞辛次膺同知枢密院事。张焘以老病不拜,台谏交章留之,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三月,在汪应辰等引荐下,朝廷召朱熹入都应对。朱熹不愿出仕,上状请求免去应召之命。四月,朱熹应汪应辰之请到福州讨论福建盐法等政事。是月,张浚入见宋孝宗,因完颜亮已为部将完颜元宜等所杀,金政权内部矛盾激化,张浚认为北伐时机已到,密告宋孝宗:“敌失泗州,其惧罪者皆欲来归,愿遣军渡淮赴之,此恢复之机也。”周葵请对:“谓不可轻举,累数百言。”张浚征得宋孝宗同意后,或为保密,绕开三省、枢密院而直接命令李显忠、邵宏渊等两军十三万出战。五月,以力主和议的辛次膺为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洪遵同知枢密院事。李显忠、邵宏渊取灵壁(今安徽灵璧县)、虹(今安徽泗县)二县。时符离之捷日闻,辛次膺手疏千余言,请加持重。金纥石烈志宁自睢阳引兵至宿州,李显忠击却之。李显忠进据宿州州治符离(今安徽宿州)二十四日,因将领李显忠与邵宏渊不睦,至符离师溃,败绩,员仲(冯方)与张魏公父子(张浚、张栻)在盱眙,不肯去,相约以死。二十七日,宋孝宗诏御前忠勇左、右、中军并发赴都督府使唤,仍令节次起发。六月,张浚乞致仕,且请通好,皆不许。召汤思退为醴泉观使兼侍读,周葵升为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周葵聘陈亮为其幕宾,“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尽其议论。”张浚自盱眙还扬州。李显忠罢军职。以太傅、同安郡王杨存中为御营使节制殿前司军马。宋孝宗下诏罪己。诏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张浚降授特进、仍前枢密使、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官属各夺二官。邵宏渊降武义大夫,职仍旧。七月,以虞允文为湖北、京西制置使。以汤思退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李显忠再责授果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诏江淮都督府官属并改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司。诏宿州弃军将佐夺官、贬窜有差。张栻以荫补官,辟宣抚司(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司)都督府(江淮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开府治戎,参佐皆极一时之选。罢江、淮宣抚司便宜行事。
二、隆兴元年入都奏事的朱熹或与陈亮相交并得以同时认识张栻
隆兴元年(1163)八月八日,诏可复都督江淮军马。张浚复都督江、淮军马。是月,朝廷下旨命朱熹入都奏事。九月一日,江淮都督府奏:“契勘本府昨来初置江淮宣抚使司,辟置官属。后改为江淮都督府,近又改为江淮宣抚使司,近降指挥依旧江淮都督府。”杨存中罢。中旬,朱熹自崇安出发前往临安。十月中旬,朱熹抵达临安。十八日,张栻入都奏事。朱熹和张栻在临安行在见面认识一日,朱熹往见周葵,政府诸人在,次第逐报南轩(张栻)来。周葵指之曰:“吾辈进退,皆在此郎之手。”期间,作为参知政事周葵的幕宾的陈亮,同为抗金热血青年,或在临安与朱熹、张栻初次相识。二十四日,宋孝宗在垂拱殿召见朱熹。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十二月,陈康伯罢。张浚入见。以汤思退为尚书左仆射,张浚为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张浚浚仍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是月,朱熹途经婺州拜会了吕祖谦。
隆兴二年(1164)三月,诏张浚视师于淮。以户部侍郎钱端礼为淮东宣谕使,吏部侍郎王之望为淮西宣谕使。以王彦为建康诸军都统制兼淮西招抚使。二月,朱熹从延平到福州拜会了汪应辰。四月间,张浚即被召回朝,随后江淮都督府也被罢。张浚罢。七月,周葵兼权知枢密院事。八月,台谏交章言议和太速,周葵与陈康伯、汤思退乞令侍从、台谏集议,众益汹汹,诸公待罪乞罢,不许。周葵独留身固请,宋孝宗曰:“卿何请之力也?”曰:“自预政以来,每与宰相论事,有以为然而从者;有不得以强从者;有绝不肯从者,十常四五。洎至榻前,陛下又或不然,大率十事之中,不从者七八,安得不愧于心,此臣所以欲去也。”以资政殿大学士贺允中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张浚逝世。九月,周葵罢,以王之望为参知政事,权刑部侍郎吴芾为给事中兼淮西宣谕使。命汤思退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辞不行。复命杨存中为同都督,钱端礼、吴芾并为都督府参赞军事。罢宣谕司。朱熹千里迢迢赶到豫章,登舟哭祭张浚亡灵,与张栻再次相见。十月,贺允中罢为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以周葵兼权知枢密院事,王之望兼同知枢密院事。十一月,以钱端礼兼权参知政事。闰十一月,周葵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陈亮回乡里。十二月,以钱端礼为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虞允文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礼部尚书王刚中签书枢密院事。宋金和议成。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陈亮母亲去世。在服母丧期间,父亲因家僮杀人,被捕入狱。父亲在丞相叶衡等人的帮助下,得以出狱。乾道四年(1168),陈亮参加婺州的乡试,列榜首,入太学。乾道五年(1169),参加礼部试,上《中兴五论》,未中。乾道九年(1173),陈亮父亲辞世。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正月,陈亮赴临安,复诣阙上书,几日内连上孝宗皇帝三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其中《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载:“张浚始终任事,而天下儿童妇女,不谋同辞,皆以为社稷之臣。彼其誓不与虜俱生,百效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秦桧专权二十年,东南赖以无事,而天下之儿童妇女,不谋同辞,皆以为国之贼。彼其忘君父之仇,而置中国于度外者,其违天人之心亦甚矣。”刑部尚书何澹诬告陈亮图谋不轨事,陈亮被下大理狱。宋孝宗知道这事,为其开解说“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陈亮得免一死,出狱后志气益励。
三、张栻逝世,陈亮与张枃相识,因朱熹熟悉周必大、张枃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