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博——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
标签:
首博西夏文物 |
分类: 闲篇 |
2025.10.26日 周日 晴





























近闻首博有好几个新展,我很感兴趣,估计周末的下午人肯定不多,前往参观,没有想到人很多,先分享一个。
前言
唐朝之后,经过五代十国的局部统一,辽宋夏金时期,不断竞争和交流的各族群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共铸“中国版图”、共承“中国之制”,有力推动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整合。在他者的视野中辽宋夏金是一个完整的共同体,中亚人统称他们为“桃花石”。
贺兰岿然,黄河奔流,孕育出沃野千里的宁夏平原,这里农牧皆宜,自古就是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公元1038年,党项人在这里建立西夏,实现了局部的统一。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经营开发,促进了内部和外部的族群融合,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进一步丰富和深入了中国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

鎏金铜牛(复制品)
西夏
(原件1977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M177号墓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鎏金铜牛原件由青铜铸造而成,该铜牛由青铜铸造而成,中间空心,外表通体鎏金。体现出西夏时期较高的金属铸造工艺水平,为国家一级文物。

铁犁
西夏
征集
宁夏博物馆藏
犁是人类早期开始耕地的农具,中国人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西夏犁铧尺寸及形制与中原汉地相似,是各族人民农业文化交流交融的见证。

褐釉双系小口瓶
西夏
1987年宁夏灵武市磁窑堡窑址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瓷蒺藜
西夏
征集
宁夏博物馆藏
该器物近圆球状,中空,器物通体有短锥状钉刺,刺状物残损。瓷蒺藜类似铁蒺藜的用法,常投撒到交通要道,阻断人马交通。

黑釉剔刻牡丹花纹钵
西夏
1987年宁夏灵武市磁窑堡窑址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黑釉剔刻花四系扁壶
西夏
1986年宁夏灵武市宁东镇灵武窑址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物,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器物,制作精美,产量较大。党项人长期生活在马背之上,扁壶体态轻盈,形状非常适合在马背或骆驼背上携带,是党项人所喜爱的生活器皿。

刻花折枝牡丹纹金碗
西夏
1987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大街署东巷窖藏遗址出土
武威市博物馆藏
该器物口径9.7厘米,底径5.5厘米,高3.3厘米,重152.7克。

金鞍饰件
西夏
1972-1975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6号陵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金指剔
西夏
2020固原市征集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双耳六棱瓶
西夏
1986年宁夏银川市新华街窖藏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铁臼、铁杵
西夏
征集
宁夏博物馆藏



单耳铁罐
西夏
征集
阿拉善博物馆藏

铁釜
西夏
征集
宁夏博物馆藏

鎏金寒山铜造像
西夏
1986年宁夏银川市新华东街铜器窖藏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青铜实心铸造,通体鎏金。高55厘米、正面宽26厘米、侧面宽21.5厘米。黑发披肩,细眉长目,满脸笑容。足踏双层六边形须弥台。充分表现出寒山和尚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性格特征。

鎏金拾得铜造像
西夏
1986年宁夏银川市新华东街铜器窖藏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青铜实心铸造,通体鎏金。面容诙谐,蓬头憨笑,形象逼真。

鎏金文殊菩萨铜造像
西夏
1986年宁夏银川市新华东街铜器窖藏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该造像通体鎏金。高58.5厘米,正面宽46.5厘米,侧面宽25.5厘米。上部为文殊菩萨,手持如意,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下部坐骑青狮背上。菩萨神态安详,狮子伏卧,呈现出驯服又不失威猛的姿态。

彩绘泥塑罗汉头像
西夏
1990年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宏佛塔天宫遗址出土
西夏陵博物馆藏

彩绘泥塑力士面像
西夏
1990年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宏佛塔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彩绘泥塑罗汉像
西夏
1990年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宏佛塔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彩绘泥塑佛头像
西夏
1990年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宏佛塔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佛头像泥塑中空,头顶为螺发,中间有一白色肉髻。双眉隆起,眉间有白毫,眼珠乌亮,下眼睑有黑色“泪痕”。佛头眼珠内的黑色釉彩因高温而溢出,好像佛祖悲悯世间疾苦流下的眼泪,使得佛像更具慈悲之感。

灰陶鸱吻
西夏
2007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6号院西北角遗址出土
西夏陵博物馆藏

绿琉璃屋脊兽
西夏
1974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6号墓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红陶迦陵频伽
绿陶迦陵频伽
西夏
2001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3号陵西门遗址出土
西夏陵博物馆藏

绿釉套兽
西夏
2001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3号陵盗坑遗址出土
西夏陵博物馆藏

红陶迦陵频伽
西夏
2000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3号陵东南角阙遗址出土
西夏陵博物馆藏

绿釉摩羯
西夏
2000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3号陵献殿遗址出土
西夏陵博物馆藏

绿釉摩羯
西夏
2001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3号陵献殿遗址出土
西夏陵博物馆藏
西夏
原件1974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6号墓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结语
经过考古和文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西夏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得以穿越千年时光在世人眼前绽放华彩。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离不开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贡献,建立西夏的党项人虽已不存,但他们的后人逐渐散布中华大地,融入其他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西夏”到“宁夏”,这块土地上的各个民族一直在为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文明继往开来、孜孜奋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