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时代的容颜—东京富士美术馆西方人物绘画展
(2023-10-28 23:14:34)
标签:
国家大剧院东京富士美术馆西方人物绘画精品杂谈 |
分类: 闲篇 |
2023.10.25日周三 晴
我和老姐约在国家大剧院参观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人物绘画精品展,这个展览于11.12日即将结束。
亚历山大大帝归还阿卜杜洛米诺被剥夺的王位
贝尔那多·斯特罗齐(1581-1644)
贝尔那多·斯特罗齐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热那亚画派的主要画家。他主要从托斯卡纳画派汲取灵感,后期逐渐向伦巴第和佛兰德斯画派靠近。
1615-1617年
布面油画 123*175cm
这幅作品描绘了亚历山大大帝派遣信使把掠夺的王冠归还给阿卜杜洛米诺的情景,是非常罕见的画作主题。归还王冠体现了大帝宽容大度。画面中阿卜杜洛米诺衣衫褴褛身体微微向前倾,左手抚胸正在向使者谢恩。作品以王冠为中心,主要人物呈对角线分布,每个人物身上都能看到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面部表情。
男仆和仆从
保罗·委罗内塞和他的工作室(1528-1588)
保罗·卡利亚里,因为出生于委罗纳而被称为“委罗内塞”,是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托地区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与提香、丁托列托一起组成了十六世纪末威尼斯画坛的“三杰”。
约1570年
布面油画 205*104cm
亚伯拉罕接待天使
杰拉德·德·来蕾西(1640-1711)
杰拉德·德·来蕾西是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和评论家。他擅长宗教与历史题材的绘画,被同时代人誉为“荷兰拉斐尔”。
17世纪晚期
布面油画 116.5*178cm
这幅画取材于《圣经》创世纪十八章中关于神化作三位青年,到先知亚伯拉罕的家中预言其子艾萨克即将诞生,亚伯拉罕夫妇盛情款待他们的故事。画中的亚伯拉罕正手指右侧,似在邀请天使用热水洗脚后入房休息后再赶路。虽然这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但艺术家生动地描绘了画面中的各个人物之间的眼神交流,捕捉了这个故事中重要场景正在进行的时刻。
芙罗拉
安布鲁瓦兹·杜伯瓦(1543-1614)
安布鲁瓦兹·杜伯瓦是枫丹白露画派第二代表画家,他的作品是风格主义的典范。
16世纪后期
布面油画 148*137cm
芙罗拉中娴静的妇人肌肤白嫩,她便是古罗马司掌植物和谷物开花的女神芙罗拉,在当时也被视为春之女神。在古罗马文学传统中,她对应的是古希腊神话的花神克洛里斯。画作中,芙罗拉怀抱花瓶,将其放在身体一侧,目光正视观众。她的身边环绕着四位不同造型的天使,均以古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作为原型。
里纳尔多和阿尔米达
尼古拉·米纳德(1606-1668)
十七世纪上半期法国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后成为法国路易十四的宫廷画师。他为当时最显赫的贵族和著名人物画像,其中包括作家莫里哀。
17世纪中叶
布面油画 152*198.5cm
这幅油画的灵感来自意大利16世纪末诗人托尔夸托·塔索的叙事史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展现的正是肤白貌美的阿尔米达与斜坐在她腿边的里纳尔多深情对视的场景。画中,阿尔米达的手正准备将里纳尔多的视线,引向她递给里纳尔多手中的镜子,据说这是能够迷惑里纳尔多的魔镜。画面左下角是正准备助力的爱神丘比特,草丛中还藏有两个探头探脑的十字军士兵。他们是里纳尔多的两个朋友卡罗和乌巴尔多,正在想办法唤醒神志不清的里纳尔多。画中蓝天、宫殿和花园都营造出一派良辰美景,强调了阿尔米达为达目的的良苦用心。
维纳斯的诞生
诺埃尔-尼古拉·科佩尔(1690-1734)
1732年
布面油画 81*64cm
波光粼粼的爱琴海上,一场庆祝爱与美之神维纳斯诞生的盛大仪式正在举行,海神特里同吹响了海螺壳,美丽的精灵们在海浪中舞动着婀娜的身姿,丘比特们在维纳斯的头顶飞舞,纯洁而美丽的维纳斯正从一个巨大的贝壳中伸展开自己的身体。
夏
雅各布·德·威特(1695-1754)
1728年
布面油画 133*94cm
雅各布·德·威特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712年赴安特卫普入读皇家艺术学院,师从雅各布·范·哈尔,其作品受到鲁本斯和安东尼·凡·戴克的影响。
"夏"这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在本幅画作中幻化成为了一位女神的形象。她嘴角微微上扬,温柔的笑着,身边环绕着手捧鲜花的众仙女。她的脚边是一把金灿灿饱满的麦穗,寓意着丰收。艺术家运用鲜明的色彩描绘了这个明媚的场景。细致且丝滑的笔触刻画出理想化的人物特征和他们身上丝绸衣衫的光泽。
赫拉克勒斯和翁法勒
西奥多·范·图尔登(1606-1669)
西奥多·范·图尔登曾与鲁本斯合作。在他的生涯中后期逐渐摆脱鲁本斯的影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17世纪
布面油画 191*168.5cm
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杀死了朋友伊菲特斯,为赎罪被惩罚穿上女装,沦为女王翁法勒的奴隶,女王强迫他每日与女仆们一起纺纱织布。后来翁法勒给予赫拉克勒斯自由,并嫁给了他。画中女王披着赫拉克勒斯标志性的狮子皮,捏着他的耳朵。画家用一种诙谐的方式来表现爱情。
汉尼拔的一生:在前往西班牙前准备祭品
汉尼拔的一生:布匿战争前激励士兵,并允诺回报
汉尼拔的一生: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
克劳迪奥·弗朗切斯科·蒙博特(1694-1766)
克劳迪奥·弗朗切斯科·蒙博特是都灵皇室御用画师,1725年入选为圣路加美术学院成员
1731-1747年
布面油画 98*47.5cm
这三幅画的主角汉尼拔·巴卡(公元前271-前183年)是北非古国迦太基的军事将领和战略家,描绘了汉尼拔一生不同的场景,刻画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战神形象。
朱庇特和忒提斯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法国艺术家之一。
1807-1825年
布面油画
82*65cm
这幅作品是现藏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市格拉内特美术馆同名佳作的缩小版本。画作正中所绘是古罗马神话的主神——朱庇特。在古罗马神话中,朱庇特是众神和人类的最高统治者。他掌管天空,蓄有胡须,时常带着圣鸟——鹫。画作中,朱庇特手持权杖,目光坚定正视前方,威风凛凛地端坐于奥林匹斯山顶的王座上。忒提斯则跪在朱庇特面前仰望着他,举起左手,用手指爱抚着神的胡须,仿佛在祈求。她的右手、右脚的脚尖以及乳房似乎都在抚摸朱庇特的身体。安格尔运用理想化的手法描绘人物的身体,是新古典主义的典型风格。
阿玛利亚·冯·索尔穆斯-布劳恩菲尔斯肖像
安东尼·凡·戴克(1599-1641)
安东尼·凡·戴克是北欧绘画史上最著名的肖像画家之一。他从22岁开始在意大利生活6年,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后来成为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时期的首席宫廷画师。
1629年
布面油画
114.3*95.9cm
这幅作品是威廉三世的祖母奧兰治亲王夫人的肖像画。亲王夫人身着华丽黑裙,佩戴珍珠项链和耳环,微侧身而坐与观赏者对望。她领子和袖口处白色蕾丝尤其引人注目,其手腕、脖颈和耳畔佩戴的珍珠饰品此刻正闪烁着熠熠的珠光,与画面人物白皙细腻的皮肤相辉映,散发着优雅和动人的神采。而画作背景左边的棕色织锦挂帘是当时意大利盛行的描绘方式、增加了戏剧舞台效果。
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肖像
(仿)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1755-1842)
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是玛丽王后的首席御用画师,深受王后的喜爱。这幅王后肖像作品应该是勒布伦的亲笔画为蓝本,由她丈夫的侄女临摹的作品。
19世纪
布面油画
92.7*73.7cm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十八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妃子(1755-1793)38岁时死于法国大革命。在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所画的肖像中玛丽·安托瓦内特显得非常温柔、娴静、端庄,可谓众人心中的美神。
亨利四世,苏利和加布里埃尔·德斯特雷
亚历山大·埃瓦里斯特·弗拉戈纳尔(1780-1850)
法国画家和雕塑家,他的父亲是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他跟父亲学画,后从师雅克·路易·大卫。
1819年
布面油画 50.5*42cm
这幅肖像作品描绘了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和他的内阁大臣苏利以及国王的情妇加布里埃尔·德斯特雷。我们能够从画面中看到三位人物之间的眼神交流,好像正在交谈。亨利四世在位期间结束了法国内部天主教和新教的宗教战争,将法国重新统一并重现繁荣。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面前的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是亨利四世去世两个世纪之后。当时的法国正陷入革命战争时期,人们怀念国家历史的繁荣,希望法国可以如200年前一样,能够在明智的君主的带领下,从困境中解脱,重新回归和平和繁荣。
詹姆斯二世肖像
彼得·莱利(1618-1680)
彼得·莱利出生于荷兰,1640年移居伦敦,1661年被任命皇家画师。成为安东尼·凡·戴克的接班人。
17世纪
布面油画 91*78.5cm
女子画像
亚森特·里戈(1659-1743)
亚森特·里戈是巴洛克时期法国著名画家之一,1682年罗马大奖获得者。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太阳王路易十四身着加冕礼服的画像。
17世纪后半叶
布面油画 80.5*64.5cm
这幅作品集中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巧,从中可见其对人物的目光及微妙表情的着意刻画。画中的女子微微侧身,双眼毫不躲闪地直视观者,虽作品的描绘对象并没有留下姓名,但我们从她自在放松的面目神情和居高临下的目光,以及华丽的丝绸礼服来看,她应该是一位生活环境优渥,位居高位的贵族女性。
路易十六的妹妹法国公主伊丽莎白肖像
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1755-1842)
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女性肖像画画家。这幅绘画是国王路易十六的妹妹,因为谦逊而虔诚被称作圣女,后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判处死刑,时年30岁。
1782年
布面油画 76.5*61cm
安博堡侯爵夫人肖像
让-马克·纳蒂埃(1685-1766)
纳蒂埃是十八世纪路易十五时期成功的法国肖像画家之一。
1740年
布面油画 145*115cm
这幅半身肖像画描绘的是菲尔特·安博堡侯爵夫人(1715-1791)。她身着华丽丝绸礼服裙,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地目视前方。侯爵夫人身后飘动着蓝色的帷布又让她仿佛置身在一个舞台上。
亚当·弗格森博士的肖像
亨利·雷本(1756-1823)
亨利·雷本出生在苏格兰近郊的斯托克布里奇。是苏格兰英国化时期的代表画家。
18世纪后半期
布面油画
126*100.5cm
卡罗琳·波拿巴·穆拉特肖像
罗伯特·勒菲佛及艺术群体(1755-1830)
法国著名肖像家,被誉为“法国凡·戴克”。
1818年
布面油画 99.1*80.7cm
画中人物是拿破仑的妹妹。
让·奥克塔维·德·维拉尔侯爵
亚森特·里戈(1659-1743)
亚森特·里戈是巴洛克时期法国著名画家之一,1682年罗马大奖获得者。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太阳王路易十四身着加冕礼服的画像。
1715年
布面油画 130.2*97.2cm
按路易十四的加冕标准像来画的。
普罗旺斯伯爵肖像
安托万-弗朗索瓦·莱卡(1741-1823)
法国肖像家,曾是路易十六的御用画师,1764年罗马大奖的获得者。
1786南
布面油画
146*100cm
画中人物是路易十六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他在法国大革命后逃亡,1795年成为路易十八国王。
穆拉特王子的肖像
埃米尔-让-霍勒斯·韦尔内(1789-1963)
埃米尔·韦尔内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法国画家,擅长描绘战争场景。
1835-1836年
布面油画 116.8*90.2cm
画中人物是拿破仑的妹夫,1808年被封为那不勒斯国王。
着加冕长袍的拿破仑肖像
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工作室(1767-1824)
法国著名画家,曾从师雅克-路易·大卫,是1789年罗马大奖获得者。
19世纪初期
布面油画 110*94cm
拿破仑在蜡烛和月光下读信
皮特罗·本维努蒂(1769-1844)
活跃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画家。
1810年
布面油画 122*96.3cm
拿破仑一世画像
佛朗索瓦·热拉尔工作室(1770-1837)
法国肖像家,1786年进入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在其创作生涯为波拿巴家族和其它宫廷贵族绘制了多幅肖像作品。
19世纪初期
布面油画 80.5*65cm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1748-1825)
十八世纪末最重要的法国画家之一,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是1774年罗马大奖的获得者。
1805年
布面油画 73.5*59cm
在与奥国的干涉军战斗中,拿破仑以英勇大无畏的精神冒着冬天的严寒与雪崩的危险,出其不意地越过圣贝尔纳山险坡,带领主力军向敌人腹地前进。在画家的笔下,拿破仑被描绘成英勇、果敢、坚毅的统帅形象,他挥手勒马向上的雄姿以对角线趋势充满画面,整个世界统统在他的脚下,坡石上刻着永垂青史的名字。
罗马王肖像
康斯坦斯·梅耶(1775-1821)
法国女性画家,擅长肖像画,风俗画和历史画创作。
1811年
布面油画 48*38cm
画作描绘的是拿破仑二世,罗马王(1811-1832)刚刚出生不久的样子。他是拿破仑一世与第二位王后玛丽·路易丝之子。作品中宛若天使般孩子的头微转向左侧,双眼凝视远方,胖乎乎的脸蛋儿、柔软的双唇、适当卷曲的秀发,以及明亮的双眸等,都在细腻的色彩和巧妙的明暗对比中得以表现。画面的背景是天空而非地面,从左边射来的光就像是从天空射下,赋予了画中人神圣的光辉,暗示着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新成员的诞生
阿图罗·里奇(1854-1919)
意大利画家,以创作人物绘画、风俗场景和家庭生活绘画闻名。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布面油画 68.3*90cm
晚会之后
路易·罗兰·特林奎斯(1745-1800)
法国画家,为贵族和中产阶级创作一系列数量可观的肖像画。
1744年
布面油画 194*133cm
丝绸沙发
米歇尔·戈尔迪贾尼(1830-1909)
意大利著名肖像画家。
1879年
布面油画 129.5*84.5cm
小屋前的人物
托马斯·庚斯博罗(1727-1788)
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和肖像画家
1772-1773年
布面油画 149*120cm
暮色田园风光中,一家人聚集于某个农舍门前,背着柴火的樵夫正从外面归来。怀抱着孩子的母亲,那如同聚光灯一般明亮的笔触让人不仅联想到圣母圣子,而围绕其左右的孩子们如同柯勒乔作品中从祭坛中飞出的丘比特一般。无论是树木枝叶掩映下天边的艳丽晚霞,还是厚涂手法所表现出的窗户反光,都进一步烘托出画面中的抒情意味。
占卜师
让-巴蒂斯特·佩特(1695-1736)
法国画家,师从法国著名画家让-安托万·华托。
18世纪前半期
布面油画 70*90cm
年轻女子画像
尼古拉·德·拉吉利埃(1656-1746)
十七至十八世纪法国知名的肖像画家和景物画家之一。
17世纪后-18世纪初
布面油画
81.5*65cm
田园音乐会
皮埃尔·贝尔盖涅(1652-1708)
法国艺术家
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初期
布面油画 91*120.5cm
乡村的乐趣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
十八世纪重要的法国画家,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人物。
1743年
布面油画 92*72.5cm
布歇从1742年起开始制作将田园爱好与神话画相结合的小型作品。此作品描绘的温情脉脉的场景仿佛田园牧歌一般,引人遐想联翩,反映了当时人们渴望逃离现实的理想主义场景,也是社会普遍对于爱情的追求和美好幻想。
田园乐章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
十八世纪重要的法国画家,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人物。
1743年
布面油画 92*72.5cm
在这幅画作中,艺术家以柔美的色调精致地描绘了一对优雅的爱侣和他们身上华丽柔软丝绸衣衫,画面中的几头羊则象征着顺从,背景是一片万里晴空下的茂密大森林。男子右手食指放在嘴唇上,仿佛在示意女子轻声细语,或许这是一次秘密的幽会。这幅仿佛田园牧歌一般的诗意场景意在引起人们对于简单而又愉悦的生活的怀念。
女孩与狗
约书亚·雷诺兹(1723-1792)
英国十八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首任院长,其想肖像尤为著名。
1780年
布面油画 77.5*63.5cm
画面中,我们看到一个身穿白色上衣和粉色裙子,头戴粉色丝发带的卷发女孩,在田园风景中亲密地抱着一只小狗。她粉扑扑的脸上面带微笑,双眼直视前方。这幅画作介于肖像画和风俗画之间,意味着此时雷诺兹的肖像画已脱离古典风格的手法,转而追求自由而亲切的画风。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个温情的画面中,小女孩正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当下这个美好的时刻。
一位衣着时髦的女士肖像
弗朗索瓦-亨利·穆拉德(1769-1850)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师从于雅克·路易·大卫,曾获得1799年罗马大奖的第二名。
1810年
布面油画 112.5*70.3cm
眼前这位"衣着时髦"的女士生活在19世纪初期,她穿着当时欧洲最为流行的纯白色平纹棉纱质地的高腰裙袍,卷曲的黑发体现出对古典风格的致敬,这是当时最时髦的"新古典主义"扮相。头上的红色发箍,与珊瑚项链交相呼应,花纹围巾为纯色连衣裙增加了着装的层次和丰富的色彩,让她在当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时髦女郎,在画家笔下得以留影。
年轻女子画像
让-巴蒂斯·热鲁兹工作室(1725-1805)
法国肖像画家
18世纪后半期
布面油画 53*42cm
女子画像
路易斯·阿梅莉·罗格朗(1798-?)
阿梅莉·罗格朗出身艺术世家,是一位极其具有天赋的女画家,主要创作领域为主题绘画及肖像画。
1828年
布面油画 65*54cm
哈罗德.威尔逊夫人肖像
约翰·辛格·萨金特(1856-1925)
十九世纪最杰出的肖像画家之一,在美国和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897年
布面油画 152.5*96.5cm
在《哈罗德.威尔逊夫人肖像》中,简单的场景布置却并不平庸乏味,位于画面中心的女性双手交叠,微微斜倚着沙发。19世纪末新艺术流行时期备受欢迎的着装风格:紧身衣、束腰缺一不可;精致典雅的蕾丝花边、丝滑而高级的缎面长裙无不彰显她并不一般的身份,束起的秀发没有丝毫过分的装饰物,却恰好与平静端庄的面容和怡然自得的神情相得益彰。他用独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最大程度地从细微之处捕捉下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美。
拿着曼陀林的女人
恩赫尼奥·爱德华多·赞皮吉(1859-1944)
赞皮吉是在意大利莫德纳出生的画家及摄影家。
1886年
布面油画 112.4*75.6cm
梳妆
茱利斯·詹姆斯·卢哲伦(1841-1880)
十九世纪法国画家
1877年
布面油画 58.5*40cm
少女的侧颜
让-雅克·亨纳(1829-1905)
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人物画家,1858年罗马大奖获得者。
19世纪
木板油画 37*31cm
面向左侧的女子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
十九世纪末著名的艺术家,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始人质疑和杰出代表。
1880年
布面油画 24*16.8cm
朱迪斯
让-巴蒂斯·卡米耶·柯罗(1796-1875)
法国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十九世纪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
1872-1874年
布面油画 105.5*62.2cm
朱迪斯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位美丽、勇敢的犹太巾帼英雄。她原是一位犹太寡妇,为了拯救被亚述大军围攻的故乡伯图里,她潜入亚述军营,成功俘获了亚述统帅荷罗孚尼的心,并将其灌醉后砍下了他的头颅,亚述军队因此溃败。这段故事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一直是画家们喜欢表现的题材,著名的有卡拉瓦乔的《朱迪斯砍下荷罗孚尼的头颅》,女画家真蒂莱斯琪的《朱迪斯割下荷罗孚尼的头》等等,大多表现的都是朱迪斯在军营中斩杀荷罗孚尼的场景。在艺术家柯罗的笔下,朱迪斯被描绘成了一位抹去神圣光环的,甚至被抹去了明显面部特行乡村少女。她的身体微向右转,头轻歪,眼睛望向地面,衣着简朴,神态沉静。这幅作品与柯罗的风景画一样,在色彩运用上选择了银灰色和褐色的调子,虽少了一些真实,却弥漫着光影,具有宁静感和无限的诗意。
堂·吉坷德在他的图书馆
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现收藏在卢浮宫的《自由引导人民》
1824年
布面油画 40*32cm
这幅作品的主题,是17世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所著小说《堂吉诃德》的主人公,他是来自拉曼恰地区一个乡村的绅士。他沉迷于骑士小说,最终神志不清,自封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将邻村一位普通姑娘想象成梦中情人,并为了建立功勋,一路行侠仗义。此刻,他正坐在书卷翻开的桌前,深陷入幻想中。他的身后站着为他忧心忡忡而烧毁书籍不神父、理发师尼古拉斯以及女仆们。
女子与孩子
爱德华·维亚尔(1868-1940)
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法国画家之一,纳比派的代表人物。
1904年
木板油画
56*54.5cm
两位女子
玛丽·洛朗桑(1883-1956)
20世纪初
布面油画 65.5*54.5
(图片来自网络)
抽象理念
雷尼·玛格丽特
创作:1966年
布面油画:41*33厘米
绿苹果和身着黑色正装的模式化人像,是马格利特绘画中常出现的形象。这幅作品的人物身着没有特点的现成制服,被抹去了面部,这样一来虽然它是一个人,但它与人类本身是抽离的。同样,飘浮在空中的苹果也抹去了个性。两个没有任何性格的物体,乍看并无关联,实现了具体化只有在绘画中才能出现融合的超现实主义、典型的马格利特及其他超现实主义者描绘"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碰撞"的经典例子。它打破了常规的意识,产生令人惊奇的超现实感官体验。
赫克托耳与安德洛马克
乔治·德·契里克柯(1888-1978)
创作:1955年
布面油画:60*50厘米
马戏
马克·夏加尔(1887-1985)
创作:1967年
纸本油画裱于油画布:38*57.2厘米
《马戏》是夏加尔晚年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花花绿绿的马戏表演的场景。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类似于儿童涂鸦的元素,表现出童话般的梦幻意境。然而仔细观察,却发现作品中的人物并不都是欢快和兴高采烈的。据说,通过这幅作品,夏加尔想要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讽刺。或许现实生活的荒诞在他看来就像一出马戏,因此他才会画出这样一幅绚烂中略带戏谑与讽刺,以及淡淡感伤的作品。
这是我和老姐第二次参观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人物精品展了,第一次是2018.11.30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有几幅展品是上次看见过的。
展品都还不错,布展灯光不太理想,拍照有反光。还有介绍展品的文字少了一些,如需更多的了解画作的内容,就必须再花39元购买语音播放。其实门票已经比较不便宜了。
前一篇:参观古罗马文明之光展览
后一篇:国家博物馆——佛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