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古罗马文明之光展览

标签:
中华世纪坛古罗马 |
分类: 闲篇 |
2023.9.15 日 周五 晴。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了众多精美的古罗马藏品,尤以玻璃器、青铜器、彩绘壁画、雕刻、雕塑为优。2000年前,那不勒斯东海岸的维苏威火山剧烈喷发,泥流与火山灰将庞贝、赫库兰尼姆与斯塔比亚等一众古罗马城市深埋其下。直到18世纪中叶考古学家的发掘使它们重见天日,特殊的埋藏环境完美地保存了这些精美文物。
火山灰下的珍贵遗迹、遗物忠实记录了这个伟大文明的审美情趣,并给了我们难得的机会去理解古罗马人对于美的思考。

苏格拉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否也由于美?
希庇阿斯:是的,由于美。
苏格拉底:美也是一个真实的东西?
希庇阿斯:很真实,这有什么难题?
苏格拉底:我们的论敌现在就要问了,客人,请告诉我什么是美?
苏格拉底:至少是从我和你们俩的讨论中,希庇阿斯,我得到了一个益处,
那就是更清楚地了解一句谚语:"美是难的。
——【古希腊】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美是什么?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分析并批判了古希腊各种有关美的观点,而其中苏格拉底的一句感叹——"美是难的",成为了后人追寻美学之源的起点。
古罗马人认为,维纳斯(阿佛洛狄忒)-——从海浪泡沫中诞生的爱与美的女神是自己民族的祖先。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记述中,维纳斯的半神儿子,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在特洛伊陷落之后辗转来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罗马。以凯撒和屋大维为首的古罗马领袖都认为自己是埃涅阿斯的后裔,借此强调他们血缘上与神的关系。
这座雕塑原本位于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壁龛内 使得观者只能从下往上仰视女神
雕塑中的女神头戴连帽斗篷,遮蔽了头部,塑造出部分阴影面,为雕塑增添了一丝神秘的韵味。
第一单元:“美的继承”,通过“荣耀”和交织两个展示组,展示古罗马民族性格的形成及其他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解读古罗马美学的根基。

穿板甲的路奇乌斯·维鲁斯雕像
大理石
公元1至2世纪
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件完成于朱里亚·克劳狄时期的雕像本身仅留存下身着盔甲的躯干。当他在弗拉斯卡蒂被发现后,著名雕塑修复师卡洛·阿尔巴西尼(1734-1813)参照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皇帝路奇乌斯·维鲁斯的肖像对其进行修复。

赫拉克勒斯头像 大力神
青铜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半神英雄,众神之王宙斯的儿子,被视为男性的杰出典范。他最著名的传说故事就是“赫拉克勒斯的十二试炼”。

绘有战斗场景的壁画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斯卡法蒂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幅壁画背景中的红色有褪色痕迹,在红色背景的衬托下,两位年轻的摔跤手在黄色地面的棕色区域对峙。
这幅壁画被发现时,它正置于小型浴场中高温浴池的半圆小室内。这个小型浴场可能由运动场所改建而来。

绘有手持配重的跳跃场景壁画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此壁画描绘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比赛场景。画面中间有一个方形石柱,顶部雕刻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肖像。画面右侧一个运动员用橄榄油擦拭身体为比赛做准备。左侧的两名运动员手持配重正在进行跳远比赛。还有两名运动员早已穿戴好摔跤手套,在侧面证明了五项全能中跳远比赛和摔跤比赛的顺序关系。


战士头盔
青铜
公元前5至公元前4世纪
意大利南部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此藏品被认为是早期头部护具的雏形。他来自意大利南部地区,当地居民在与古希腊文明的接触中获得了武器制造方面的技艺和模式,同时也在不断进行文化的吸纳与交融。

克罗丰的安提玛科斯头像
大理石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古希腊诗人、学者。撰有《底比斯史诗》、《背运英雄》《阿尔忒弥斯》等作品,对后世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德米特里一世头像
大理石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德米特里一世是安提柯王朝(马其顿王国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的国王,是希腊化时代初期著名的军事统领。

伪塞内卡头像
青铜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件作品描绘了一个面容消瘦、形容枯槁的男子,他极有可能是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塞内卡(古罗马政治家、斯多葛派哲学家、悲剧作家、雄辩家)。
第二单元“生活之美”,通过“家宅庭花”与“酒神颂歌”两个展示组,讲述私人家庭与社会娱乐生活中,古罗马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对美学的追求。

风景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

斯芬克斯像立于壁毯边缘
(庞贝壁画第三风格)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闺中女子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阿斯克勒庇俄斯 医药之神
大理石
公元2世纪
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光明之神阿波罗与凡人公主科洛尼斯之子。他继承了父亲阿波罗高超的治愈能力,曾让亡者起死回生,却因此被众神之王宙斯用雷霆击杀,并在死后化身为蛇夫座。
在这尊雕像中阿斯克勒庇俄斯身披一件希玛纯大长袍,左脚旁的圆锥形神石名叫翁法洛斯,这件器物与阿波罗的信仰体系相关,暗示着阿斯克勒庇俄斯与其父阿波罗的关联。他的右手握着一根被蛇缠绕的手杖,是医药之神的象征。

献供品的男女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斯塔比亚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建筑中的献供品女性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献供品的女性与雕像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便携式火盆
陶
公元1世纪
维苏威火山遗址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壳形烘焙模具
青铜
公元1世纪
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浮雕玻璃杯
玻璃
公元1世纪
维苏威火山遗址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瓶
玻璃
公元1世纪
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水罐
玻璃
公元1世纪
维苏威火山遗址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自热壶
青铜
公元1世纪
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是古罗马人加热液体的器具,在罗马时代是上层社会晚宴优雅与精致的标志。它“腹部”的中部设有一个水龙头,顶部配有压力阀。这种器具既可以放在桌上使用,也可以用链条悬挂起来,具体使用方式可根据场景灵活调整。
酒神颂歌
狄俄尼索斯作为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执掌酒、植物和欢乐的主神,介于物质的享乐和精神的享乐之间,成为了联通两者的桥梁。一场场盛大的酒神祭祀游行带有享乐性质,酒神的信徒聚集于庭院中饮酒作乐,情到高处时走出深藏于葡萄藤架中的庄园,成群结队地游荡于山间和林中,挥舞着酒神杖与火把,疯狂地舞蹈着,歌咏着。在一场场"酒神颂歌"的狂欢中,推动了古罗马戏剧的发展。

酒神女祭司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有酒神雕像和贡盘的静物画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幅静物壁画描绘了献给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贡品。画面左侧的镀金青铜小雕像是酒神的神像,其功能类似于家庭守护神小雕像。这尊雕像置于一个平坦表面之上,前方摆放了一枝桃金娘。画面的前景展示了其他贡品:一盏盛有残酒的银杯、一只山羊头和一把青铜酒壶。贡品后方有一巨大岩石,上置一个带有铰链式把手的青铜托盘,其中盛满了各种水果,有松果、石榴、无花果和椰枣。



狮子和酒神游行场景马赛克
马赛克
公元1世纪
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幅马赛克在1829年发掘于一个宽敞餐厅的地面中央。它由精巧多彩的叠褶纹样镶边,中间描绘了狄俄尼索斯祭坛的内部场景。画面中央是一头长着浓密鬃毛的雄狮,身上缠绕着花环,两只前爪戴着金镯。酒神狄俄尼索斯、他的女祭司们以及长着小翅膀的小爱神丘比特环绕在它的身边。这头神圣的野兽体型比周遭人物大了数倍,却温顺伏于院中,似是已被狂欢的音乐和酒神的幻影所降服。
这件艺术品采用了"蠕虫状工艺"即使用仅3毫米大小的微型镶嵌砖紧密排列,铺成蜿蜒曲纹,精准勾勒出主体轮廓。马赛克上画面的原型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它参考了阿尔克西拉乌斯的雕塑作品《与丘比特嬉戏的狮》,该雕塑创造于公元前1世纪,曾被置于恺撒广场内。

绘有众神像的项链垂饰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赫库兰尼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戏剧面具
大理石
公元2世纪
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戏剧
古罗马人认为,追求物欲享乐是必要的,但人需要通过物质迈向更深刻的快乐,即精神层面的愉悦。戏剧的繁荣反应了这种需求。随着戏剧的流行,戏剧审美影响了包括雕塑在内的诸多艺术形式,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悲剧中强烈冲突的塑造。对戏剧,尤其是悲剧的向往和追求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古罗马人的人神观念与美学理念。
第三单元“美的演绎”,分为“形与美”、“德于美”“爱与美”三个展示组,展现古罗马艺术对“美”这一概念的诠释。

手持七弦琴的阿波罗 光明之神
瓦迪哈马特杂砂岩
公元2世纪
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件雕塑中,光明之神兼艺术之神的阿波罗身躯半裸,长袍从他身旁两侧垂落至华丽的凉鞋。他的目光望向左侧,七弦琴由左手托起并立于柱上,右臂高举于头顶,体现了古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对休憩时刻的人体的关注。
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提到,本雕塑的原型是提马尔基得斯于公元前179年左右为阿波罗索西乌斯神庙创作的雕塑。本件是公元2世纪制作的复制品。雕塑光滑的黑色砂岩材料再现了青铜的特质。




维纳斯的背影 爱与美的女神
大理石
公元2世纪
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尊优雅的立柱式雕像展示了维纳斯女神在沐浴前撩起长袍的姿态,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观念:其一是女神体态的自然之美,其二是她在欣赏自己水中倒影时的满足。这件雕塑深受古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影响,从全新的角度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小屋大维娅
大理石
公元1世纪
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小屋大维娅是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姐姐。这尊以她为原型的雕像向我们展示了帝国早期的纪念性肖像特征,它也成为了罗马公共建筑中最宏伟和令人震撼的雕塑之一。

雅典娜
智慧女神、战争女神
帕罗斯大理石
公元2世纪
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尊雕像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呈站立姿态。她以左腿为支撑,右腿向外伸展,右臂高举并握有长矛,彰显着她战争之神的身份。这位诞生于宙斯头颅中的女神具有专属的形象特征,例如保护她左臂的盾牌和饰有美杜莎头像的盔甲。

光明女神黛安娜 月神
帕罗斯大理石
公元2世纪
来源未知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尽管这座雕塑通常被认为是光明女神黛安挪,但实际上它也可以被视为月亮女神塞勒涅。依照传统的月神形象,,女神被描绘为降落到地面的姿态,披风在头顶高高扬起。在庞贝壁画中,女神塞勒涅降临在爱人恩底弥翁面前的画面也是极为经典的场景。雕像右手中的火炬是在近代修复过程中添加上去的。

俯身的阿佛洛狄忒与厄洛斯
爱与美的女神和小爱神
大理石
公元2世纪
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尊女神像的原版是用另一种可塑性更强的材料(如青铜)制成的。女神蹲伏在洗浴台上的生动姿势表明,这尊雕像创作时期晚于《维纳斯的背影》。雕像蜷曲的身姿,展现了古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对神圣美的思索在后期雕塑艺术中的演变。

勒达与天鹅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美丽的勒达是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妻子,也是众神之王宙斯的情人。神话中描述,宙斯变身为一只天鹅,与勒达发生了一段关系。
勒达诞下两枚鹅蛋,孕育出两对双生子女。第一对是海伦和波吕丢刻斯,他们被认为是半人半神的存在。第二对是卡斯托尔和克吕泰涅斯特拉。其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成为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波吕丢刻斯与卡斯托尔是著名的希腊英雄,死后化身为双子座。

纳西索斯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在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是河神刻菲索斯与水泽神女利里俄珀的儿子。他的母亲从先知忒瑞西阿斯那里得知,纳西索斯只有在不看到自己面容的情况下,才会长寿。因此,纳西索斯长大后虽然成为全希腊最俊美的男子,但他却从未看到过自己的容貌。
纳西索斯的美貌使人们为之倾倒,但他对前来求爱的人都漠不关心。所以,被拒绝的求爱者请求复仇女神涅墨西斯惩罚纳西索斯。涅墨西斯在知晓故事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一次,纳西索斯狩猎后口渴难耐,复仇女神便将他引诱到池水旁,在水中他看到了自己青春洋溢的倒影。纳西索斯在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倒影的情况下,深深地爱上了它,却最终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爱无法得到回应。内心炽烈的激情之火将他融化,最终化作了一株金白相间的水仙花。
结束语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孟子·尽心上》
与苏格拉底的《大希庇阿斯篇》大抵同时,中国的儒家贤者孟子也曾对"美"进行论述,他认为,外在的美需要圣人般的德行来支撑。一东一西,两位先贤对"美"本质的结论或许有所差异,但都将其归因于人类共通的、跨越物质表象的精神世界。
展览中的古罗马文物是西方美学之至宝,鲜明地呈现了这个伟大文明的审美追求与标准。这些文物在时空上与此地今时遥不可及,却能让我们在观瞻时,无碍地欣赏、理解、认同古罗马人对"美"的表现与追求,并启发我们对自身文化、历史的思考与珍视。这种思考与珍视是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惺惺相惜,也是文化交流能够带给观众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