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津博物馆安第斯文明杂谈 |
分类: 闲篇 |
第三单元:跨区域政治体系诞生(约公元600——1100年)6世纪晚期,由于气候异常,安第斯各区域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变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10世纪初叶,以秘鲁北部的巴耶克为据点的西坎人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生产力发达、技术先进、人口众多,控制了秘鲁沿海的广大地区。







































彩陶杯
此陶杯以一个贵族男性的头部为模型。男子头戴斑点猫科动物头巾,脸上有彩绘和胡须,佩戴鼻环,这些装饰具有一定的社会信息。应是瓦里社会上层人物在忌酒仪式中相互承诺时使用。
瓦里文化
(600-800年)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彩陶餐具
器物上的男性神穿束腰外衣与短裙,帽子上装饰宝石。它与另外一件一模一样的餐具同时出土于一位贵族女性的墓葬里,它们应该都是在祭酒仪式上给瓦里贵族层使用的。
瓦里文化
(600-800年)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大型平底彩陶杯
杯子正中是一个超自然生物的头部,拥有交错的犬齿,上部带状区装饰农作物,这件陶杯也是来自纳斯卡山谷的帕切科遗址。
瓦里文化
(800-1000年)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四角帽
四角帽是瓦里帝国的特色,以重叠打结的套圈技术制成,表面看起来像天鹅绒,帽子的几何图案以上好的驼毛沙线织成,每个图案各不相同。
瓦里文化
(600-900年)利马博物馆藏


人形彩陶瓶
这位男性身穿束腰外衣,衣服上的色块中装饰着扎染的圆圈纹,这种外衣在秘鲁海岸的瓦里地区非常有名,人物脸颊上涂着不同的颜色,应是为了某个特殊事件(宗教、成人礼或其它活动)特意绘制的。这个瓶子发现于纳斯卡山谷的帕切科遗址,在埋葬之前被摔成碎片。
(800-1000年)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美洲鸵形陶香炉
在某种仪式上使用的美洲鸵香炉,头部和腿部用模具制作,身体以手工塑形,身体上的黑色斑点暗示它是同时具有骆驼与猫科动物属性的神秘生物。
迪亚瓦纳科文化
(300-1000年)佩德罗德奥斯马博物馆藏
位高权重的男性留有胡须,头戴精心装饰的帽子,正在咀嚼古柯叶。帽子上的装饰是安第斯“阶梯式十字架”图案,十字架上方与下方是风格化的头骨,肖像容器来自葬礼场景中,因为迪亚瓦纳科的墓葬中曾经发现过头骨。
迪亚瓦纳科文化
(300-1000年)佩德罗德奥斯马博物馆藏

双羊驼头形铜斧头
迪亚瓦纳科文化中,驯养驼类和冶炼青铜对人们的生活非常重要。驼类与战士和刽子手有关,在艺术品中具有骆驼特征的战士通常一手提着首级,一手拿着斧头。这把具有双羊驼头可能也与此有关。
迪亚瓦纳科文化
(300-1000年)佩德罗德奥斯马博物馆藏

普卡拉礼制“号角”(鼓风器)
普卡拉文化分布在的的喀喀湖北岸,与南岸的迪亚瓦纳科文化相互竞争,直到对方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普拉卡文化在艺术和宗教等方面也影响了迪亚瓦纳科的发展。这种“号角”是礼器,被装饰成神圣动物的形态,用来吹祭祀圣火的鼓风器具。
普卡拉文化
佩德罗德奥斯马博物馆藏



西坎中期黄金祭祀烧杯
这是一个边缘呈扩口状的黄金祭祀烧杯,以凹凸工艺表现了一位带有猫科动物突出尖牙的西坎神像,与常见制式的区别在于他必须倒置放置,才能使得神的头部正位展示。
西坎文化中期
(750-1375年)拉鲁克博物馆藏

西坎中期凹凸装饰纹黄金胸饰
精致的项链是西坎黄金工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由一整块金片制成,一排鸟纹之下,正中站立的是西坎神形象,两侧各有一排侧向站立,手持物体的人物形象。
西坎文化中期
(750-1375年)秘鲁中央银行附属博物馆藏
西坎时期装饰有凹凸几何设计的金片衬衫
最高级别的西坎贵族会用大量金片制成的饰品,如头饰、耳轴、手套和胫骨套来装饰全身。这些黄金镶板原本缝制在一件编织衬衫上(现已消失),每张金板都装饰有棋盘式方格,格子交接部分采用凹凸的十字形设计
西坎文化
(750-1375年)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装饰有蜘蛛和蛛卵的西坎黄金首饰
从查文时代开始,安第斯文化的各类艺术风格都有对蜘蛛的描绘。这款金饰是一只蟹蛛科雌性蜘蛛,金匠们准确地刻画出眼睛、腿和牙齿,展现了西坎时期金器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实感,。八个微小的球形卵囊,表达了人对母性关怀和生育能力的注重。
西坎文化
(750-1375年)秘鲁布鲁宁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西坎纺织锦局部
这是一件未完的纺织品,上面绘有站立的西坎神图像。这一地区纺织品通常使用各种天然色调的棕色和米色棉线,有事也会使用染成黄色和蓝色的骆驼毛纱线。
西坎文化
(750-1375年)秘鲁西坎国家博物馆藏

黄金面具
该头饰全部由黄金或黄金合金制成的部件组成,重约2公斤,包括一个大面具、一个三维蝙蝠头形象的额饰、一个圆柱形的头冠(隐藏在蝙蝠头饰的后面)以及一个边缘围绕着90根小型金羽毛的巨大抛物线型头饰,在金羽毛的背面,还可以看到真实的大型鸟类羽毛的痕迹。这个头饰体现了前西班牙时期黄金制作技艺的巅峰。
西坎文化
(750-1375年)秘鲁西坎国家博物馆藏
第四单元:最后的帝国(约公元1100——公元1535年)这是安第斯文明的尾声,是安第斯建立的帝国第二乐章1100年左右,契穆王国获得了发展良机。随后,印加帝国势力日益壮大,至15世纪末,成为在新世界由原住民建立的最大规模的政治体系。


昌凯双色陶瓷人像
昌凯文化与北海岸的契穆王国处于同一时代,除了精致的纺织品还有双色(深棕色或黑色绘制在白底上)的陪葬陶瓷而闻名,这里呈现的是一个举起双臂站立着的人类形象
昌凯文化
(1000-1470年)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昌凯双色拟人陶瓷罐
陶瓷罐表现的是一个身背动物坐着休息的人物形象。同上件器物一样,这里的人物也配有头饰,许多昌凯时期的人物形象都会头戴各种各样的头饰。
昌凯文化
(1000-1470年)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带有袖子的上衣和搭配的围裙
这组织锦是一套装的一部分,由短袍和围裙组成,饰有整齐排列的几何图案与人物图像。
契穆文化
(1300-1460年)拉鲁克博物馆藏


契穆装饰性木雕男性雕像
契穆王国的首都昌昌古城的宫殿围墙上,装饰有土坯浮雕、格子以及木质雕塑。这些雕塑被置于龛内,拥有彩绘的脸,并镶嵌了贝壳装饰,这件木雕就是其中之一。
契穆文化

契穆黑色双室陶瓶
陶瓶由弯曲扁平的手持柄将一个单口瓶和一个上面有9个人在庆祝聚会舞台样式的瓶子连接。。中间带着新月形头饰较大的人物是这群人的领导或是已故祖先的尸体。保存已故祖先的尸体并定期祭拜在古老的安第斯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为生者带来福祉。
契穆文化



成人木乃伊
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成人男性木乃伊,出土于秘鲁西北部查查颇雅省的一个岩洞中,以棉布条包裹,通过自然干燥而成。特殊的是安第斯山脉地区的木乃伊大多数是坐次,外形就像一个大大的包裹,一层一层裹尸布里除了有尸体,还会有死者生前的一些用物。
印加查查颇雅文化
(1300-1550年)秘鲁莱梅班巴博物馆藏




背着容器的女子
陶器呈现出印加帝国的红棕色彩绘风格,器型具有本地特点,起源前印加时代。胸部突出显示是一对金属布针或扣件,这些细节既展现了现实,也凸显女性的身份。
印加地方文化
(1450-1535年)秘鲁中央银行附属博物馆藏



地方性小阿黎巴洛瓶
这是一件相对较小的阿黎巴洛瓶,出土地址位于印加帝国的沿海省份,它留有本地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印加帝国允许被征服地区保留本地艺术风格的政策。
印加文化
(1450-1535年)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典型日常实用瓶
用于盛水的代表性印加陶瓷。大环形手柄,红褐色外表和氧化烧制技术都是印加实用容器的典型特点。
印加文化
(1450-1535年)佩德罗德奥斯马博物馆藏

地方性小阿黎巴洛瓶
这是一个带有大手环形手柄的阿黎巴洛瓶,细长的颈部装饰有简化的人脸象,用于盛放玉米酒等液体。
印加文化
1450-1535年)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地方性阿黎巴洛瓶
印加文化
(1450-1535年)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上釉较差的双腔瓶
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印加帝国的过程,也是两种文化相互交织碰撞的过程,以此瓶为例,陶器的形状是印加风格,所上的却是从西班牙引入的色釉。
殖民时期
(1540-1600年)秘鲁布鲁宁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印加“凯罗”罐
制造于早期西班牙殖民阶段,保留了印加时代的形式。外部装饰分为三部分:底部的鲜花图案,中间的几何图案以及上方印加贵族手持盾牌的场景。使用这些印有昔日荣耀图像的器物,是印加皇室在被征服后保有特权之一。
殖民时期
(1600-1650年)佩德罗德奥斯马博物馆藏

遥远但并不陌生的土地
考古学界认为,秘鲁最早的居民是大约15000年前穿过白令地峡并由北向南不断迁徙的亚洲移民。人类学家对两组人群DNA测定的比对研究也证明了这推断,难怪那里居民的面部特征、服饰习惯、民歌民乐等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和藏族同胞那么相似。古代秘鲁和中国文化也有许多相同点:都用结绳记事,都崇拜鸟类、特别是虎豹等猫科动物及蛇或其它爬行动物,都喜欢用羽毛制品和草编制品,都善于绘制壁画等。当然,这些相似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般出于人类智慧正常发展的各自表现,还是有所传承,尚需进一步论证。
疫情尚未结束,我就迫不及待地匆匆赶赴天津。天博这次主办的安第斯古代文明特展向我们展示了安第斯古文明的丰富多姿、生动传神的珍贵文物。令人眼前一亮而流连忘返。中国与南美洲相距万里之遥,虽然今生从未踏入古印加的土地,但很多展品都让我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觉。联想起西方著名史学家麦克尼尔所说的“与外来者的交往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然而令人痛心的真实结果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古老灿烂的安第斯文明却在欧洲殖民者的枪炮和野蛮摧残下彻底消亡了。
前一篇:探寻遥远的古老安第斯文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