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原古都开封(四)

标签:
包公祠开封府延庆观大相国寺山陕甘会馆 |
分类: 旅游 |
2019年3月21日
出了包公祠后,我们沿着包公湖步行走向东湖北岸。今日阴天,风力挺大的,包公湖的水面上被大风吹起了阵阵涟漪。我们确实体会到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滋味了。走过大约几百米,我们来到了与包公祠隔湖相望的开封府。我们每人花费32元购买了半价票后进入景区大门。开封府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北宋时为天下首府,又称天府南衙。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在登基前均曾执掌开封府。包拯、欧阳修、范仲淹、寇准、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都曾先后在此任职。这批忠义良臣执法严明,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治理有方,弘扬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形成了以“清廉刚毅、除暴安良”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
事传说,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辉煌盛景。
离开开封府后,我们沿一条小街向北步行100多米,就到了我们拟参观的又一个景点“延庆观”。延庆观号称全国三大名观(另外两个是北京的白云观和四川的常道观),也是中原第一道观。延庆观大门就在马路边上。我们每人花费15元购买了半价票后进入观内。延庆观始建于宋代,昌盛于元代。据说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在此“升仙”,故其弟子丘处机在此建观以纪念。现在看,观内院子很小。延庆观的主体建筑与国内一般道观的类似寺庙的建筑风格很不一样,是一种汉蒙文化巧妙融合的道教建筑。只是我们没有想到,当日是阴历的二月十五日,是信众来道观进香拜神的日子。观内狭窄的空间内香客云集,整个院子里烟雾缭绕,呛的人透不过气来。我们凑近主塔大门观看了一下,主塔内的顶上是白色的圆弧形结构,很像游牧民族的蒙古包。有一种时光倒流回
千百年前的错觉。我们很快离开延庆观。
出门后,按照事先的安排,我们乘坐了两站公交车,来到了下一个景点:大相国寺。我们每人花费20元购买了半价票后进入该寺。大相国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相国寺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原名“建国寺”。公元712年,唐睿宗将其改为“大相国寺”。北宋时期,大相国寺尤得皇帝尊崇并多次扩建,占地500余亩。目前,寺内保存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钟鼓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山门上的“大相国寺”四字由著名书法家、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题写。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与延庆观的场景相似,今日不仅道观,佛教寺院内也是人潮涌动,香火缭绕,原本非常漂亮、规整的寺院内,到处散落着烧香、烧纸剩下的垃圾和杂物。我们短暂欣赏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寺庙后就离开了。
此时已到中午,我们步行直接去了开封市最核心的区域:鼓楼大街。这条街在开封的地位有点像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我们来到当地一家著名的经营开封菜的“又一新”餐馆。我们两个人品尝了开封著名的红烧黄河大鲤鱼。这条大鲤鱼确实非常大,足有两斤多。这道菜的鱼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确实名不虚传。我们一开始担心吃不完会浪费,结果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把这条大鱼都吃干净了。饭后,我们沿着鼓楼大街闲逛,一是为了看看开封的街景,二是为了消化肚子里的食物。
我们来到附近的徐府街85号山陕甘会馆。这里地处闹市区一僻静之处。该会馆是清乾隆年间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居住在开封的商贾集资兴建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该馆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装饰华丽。其木雕、石雕和砖雕均用料质地精良,雕工玲珑剔透。这是一座珍贵的建筑艺术遗存。我们每人花费12.5元购买了半价票,进入大门,就看见一座高大的灰砖白壁的照壁。照壁上书写着“忠义仁勇”四个大字。再往里走,就见到一座精美的小戏楼,戏楼前面左右两侧分别矗立着鼓楼和钟楼。再往前走,迎面是一座牌楼。牌楼前面就是会馆的大殿。这里的环境非常幽静,我们安心欣赏了这座精美的院落,然后怀着多有不舍的心情离开会馆。
包公祠
开封府
延庆观
大相国寺
山陕甘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