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兵手记》12--奔向绿色(8)

(2010-05-18 00:10:06)
标签:

小说连载

情节有虚构

轻松着看

分类: 《女兵手记》连载

http://s10/middle/5f9ebd9fg82af64a95049&690 

 

    实弹演习落下帷幕,教导员也做了总结,我们以为训练可以结束了,都从心里松了口气。女兵们明显地多了许多笑声,各班开始排练节目,准备在结业时开一个欢庆会。经过这些艰苦的训练,我们的军事素质有很大提高,我们越来越像真正的军人了,走起路来,都雄赳赳、气昂昂的。我和余鸽为自己实弹考核成绩而满意,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那天晚上,我们睡得都很香。我很快进入梦乡,好像回到了家里,家里暖洋洋的,我坐在沙发上,给爸爸妈妈讲述军营里的故事,我想吃许多许多好吃的食物,正在向妈妈要求着……突然,紧急集合号吹响,打断了我的梦境。我们“噌”地从床上“弹”起,立即熟练地打着背包。听到外面值班排长非常急促地喊:“打好背包,轻装集合!……打好背包,轻装集合!”轻装集合的意思,就是除了一条被子及水壶、挎包以外,其余东西都可以不带。我本能地意识到,这不像是一般的紧急集合,好像真的有了情况。以往的要求都是“重装集合”,训练时从来不会放弃磨练我们的任何机会,这次则不同,让我们轻装集合,可能要跑很远的路。我的大脑飞快地转动,迅速打着背包,使用的是“结实的”带有死扣缠绕的方法,之后,敏捷地把我的几个小包包放入挎包中。我突然灵机一动,顺手将一双高腰胶鞋别在背包上。我们每个人曾经发过两双胶鞋,一双矮腰的,一双高腰的。高腰的鞋,鞋舌头的部位是一块整块的帆布,可以挡住沙粒,行军很好。我想,今晚情况特殊,多一双鞋做备份,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派上用场。值班排长急促的声音,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

    队伍集合好了。大队长一脸严肃,向身后一个领导模样的人敬礼、报告人数之后,开始对我们简短训话,他说:“这是一次真正的军事行动!我们马上出发去集结地,大家要记住,跟上队伍,不要掉队。如有掉队者,不必搀扶搭救,不必顾及班、排、连建制。各自为战,跟上大部队就是胜利!”就这么几句话,已经把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真的是战争打响了吗?真的不是每次的“假想敌情”吗?多少次拉练,都没有这样庄重过,大队长把他的那种紧张情绪传染给我们,让我们也感到浓浓的紧张气氛。“各自为战!”这是什么意思?我们以往强调的是以班级为单位,不许放弃一个人。而今天,这个“各自为战”,让我很惊讶,这意味着你若跟不上队伍,将没有人救你,你会被放弃。这是什么战术?我陡然生出许多恐惧,害怕“各自为战”的局面落在我的身上,我想起了“决不能做俘虏”的信念,心里有了更多的紧张。

    部队开始急行军,几乎是一路小跑。我看到带兵的首长,岁数不小了,身边还有三四个干部,他们都没有背背包,但都配带着枪。首长穿着呢子大衣,胸前十字交叉着挎包和配枪的带子,腰间束着皮带,一幅战争年代军人的装束。他们不做声,走得很快,时不时停下来,打开地图,用手电照着地图,确定我们的方位。他们有时交谈几句,但从不迁就身后的部队,只管带领着大家向前奔去。由于天太黑,没有照明,此时的部队无法知道具体的建制在哪里,你只能跟着前面的人向前冲。在首长们查看地图的片刻停顿中,我从挎包里取出了练功腰带,系在腰间。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曾经每天早晨跟着大学的武术老师学习武术,练了两年多。我深知,当一个人要动员全身的运动机能时,最重要的是要把腰劲使出来,束腰很重要。之后,我又换下我的“大头棉鞋”,穿上我带来的高腰胶鞋。冰天雪地里,穿着胶鞋跑路有一定风险,很可能冻伤双脚,但,穿着那双足足有五斤重的大头鞋跑步,我瘦弱的两条腿怎么带的动呢。只好这样了,选择相对轻便的着装,我才不会掉队。我在心里说,我就盯上这几位首长了,他们走,我就走,他们停,我就停,就像在农村地里干活时,必须跟上“老把头”一样,千万要跟紧他们,才不会掉队。

    我们的队伍走走、跑跑,跑跑、走走,飞快地向前奔去。谁也不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是一种完全被动的急行军,是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我记得我们穿过一个铁路的煤场,满地都是煤块,黑灯瞎火,看不清地面的状况,许多人在这里崴了脚。我拿出我的小手电,一边照着,一边躲开那些较大的煤石。我们又穿过开阔的农田,大地一片黑暗,垄沟、垄台,一脚深,一脚浅,还有秋天割过的高粱杆,斜着茬立在地里,有的人不小心摔倒了,高粱杆刺破棉衣,划伤了身体。我跟在首长们后面一步都不落下,在心里默念:“坚持,坚持,一定要跟上他们,跟上最前面的部队。”我身边已经没有班里的人,都是陌生的面孔,大家军装都一样,分不出谁是谁。跑到最后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好累呀,两条腿机械地向前迈着,似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我心里很恐慌,如果这个时候我掉了队,身边将没有认识的人。我不能停下来,咬紧牙关坚持着,心中只有一个声音:“我是女兵,女兵不能甩单!那样会更危险!”

    当太阳的一线光辉,刚刚从地平线上跃起的时候,我突然感到那光辉的美丽。我跟在大部队最前面的团队里,成为跟在军区首长身后的“一小撮”跑的最快的人。冰天雪地里,长绒帽子被哈气冻结成冰,白色的眉毛,白色的胡须,互相望望,都辨认不出谁是谁。我摘下我的皮帽子,露出我的长发,让自己透一下空气,好像轻松了许多,头上,冒着腾腾热气,在黎明的曦光映照下,一个女兵,何等瘦弱,但是,我跑过了许多的男兵,那一刻,我的心里非常自豪,我终于跑赢了。在最前面的第一梯队里,只有我一个女兵,一个没有帽徽和领章的新兵。在首长身后能够跟下来的,也只有三、四十人。带队的首长发现了我这个跑在第一阵营里的女兵,乐呵呵走上前来,想要祝贺我,一看到他的脸,我吓得倒退了好几步,他的脸因缺氧而变成酱紫色,如同猪肝一样,在黎明的昏暗光线下像厉鬼一样可怕。我在想我也是这样的吧,一个女兵,这等摸样,太过悲惨了。首长回头一声大吼:“××参谋,记下这个女兵,命令!给她……一次嘉奖!”我从不知道,军队里的嘉奖会这样给,那声音一言九鼎,好威武啊。“是!”首长身边的一个参谋,也大吼一声,吓了我一跳。我抬眼望去,一个高大的干部,正在冲着我咧开嘴笑呢。可他的笑,在冻结的脸上,显得比哭还难看!

    后来我知道带队的首长是省军区的副参谋长,那几个干部都是军区作训处的参谋。这是一次打乱建制的省军区级别的大拉练,目的只有一个,强急行军,跟得上的,最后清点人数,跟不上的,视为淘汰。要测试在没有指挥、没有建制、没有支持的状态下,在最短的时间里,省军区能集结起多少部队,是否还能有战斗力。这种拉练,小建制已经不重要,重要的跟上大部队,赶到集结地。这是当时假设中苏战争突发时的一种训练,省军区的预备方案里,就是这样设计的,紧急拉出队伍,拉出多少算多少,没有跟出来的,只能视为牺牲了。我回身望去,延绵十几里,都是我们的队伍,上千人呀,一团团、一簇簇的,好一幅丢盔卸甲的狼狈景相,就像是一群残兵败将。我感觉好像经历了一次长征,疲惫的人们,就像一队队伤兵,极悲惨、也极壮观。我根本看不到女兵们的身影,她们都被落下的太远了。

    我突然看到军队的另一个侧面,不要说军队都是铁打的,在那种“溃军”状态下,部队就是一盘散沙,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我很感谢省军区的这次拉练了,它让我知道了一个军人在打散了的状态下,该怎样顽强地奔向集结地。这一课题,现在没有了,只有在面对真正的战争环境时才能复原。我感到我平时太依赖集体,如果一个人时,内心羸弱,充满恐惧,那将是未来战争时的大忌。我们女兵从来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队伍出发后不久就已经溃不成军了。

    在训练总结的时候我得知,后面五分之三的队伍被判做掉队,小女兵们大部分都掉队了。总结时要求每个人说出掉队的原因,大家总结到:使用快速打背包方法的人,百分之百掉了队,打背包不打死结,在急行军中,背包很快就会散掉;穿着大头鞋跑步的人,绝大多数掉了队,因为那鞋太沉重,女兵根本带不动;鞋里进了沙子的人,大部分掉了队,因为没有坐下来倒沙子的时间,脚很容易被磨破,有伤的脚很难坚持到底;军队的腰带很不科学,是那种滑扣式的人造革皮带,在冬季里很脆,那种滑扣,只要一使劲儿就会滑脱,许多人因此必须提着裤子跑,怎么能不掉队;还有些人在复杂地形中崴了脚,有了伤痛,想坚持跑下去,也是很困难的。

    这次急行军使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在军队里,不完全是力量的较量,弱者也能取胜,来自智慧和毅力。军人必须注意细节,影响因素很多,快速做出正确的抉择,是取得胜利的保证。我的“战备包”里又多了一件物品,一根可以作为腰带的细麻绳,我明白了为什么农民的腰带要用麻绳来系,因为麻绳是最不容易滑脱的。腰带必须双保险,这对女兵来说很重要。我明白了军队“集结”的重要性,可以说军队的战斗力一大半体现在“集结能力”上,跑都跑不赢,部队建制乱作一团,还怎么打仗?上,上不去,下,下不来,还能有什么战斗力?我明白了单兵“越野跑”训练的重要性,不会再叫苦了,一名战士,想不掉队、不被敌人抓住,就要首先学会跑,否则,还谈什么战斗力呢,这是单兵保存自己的最重要的本领之一。

    在这次全军区的拉练中,我得到了军区首长的嘉奖,也是我参军以后的第一个嘉奖,心里很意外,也很高兴。余鸽由衷地为我祝贺,尽管她自己被判为“牺牲”,原因是在过煤场时她崴了脚,脚肿得很高很高。我为她敷着药,充满怜惜地望着她,她“咯咯”地笑着,说:“没事的,我们两人中,一个活了,一个死了,够本了。”全体女兵中,只有我一人得到了嘉奖,而且是省军区首长给予的“战时嘉奖”,我为教导大队争了光,大队长、教导员都为我祝贺,让我很高兴,真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大家谁都没想到,最瘦弱、最不适应军事训练的人能得到军事奖项,我们的“圆班长”高兴地搂着我,在宿舍里蹦跳着直转圈,这也是她带兵的成绩啊,她比我还兴奋呢。所有的人里,只有余鸽并不感到意外,她说她相信我是一个“关键时刻能够上的去的人”,身体条件再差也无所谓。我却觉得这里面有许多偶然因素存在,自己总结,“能够果断地抉择做事情的方法”,才是我所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

    太阳照在松花江上,松花江上白雪皑皑。我分不清哪里是河道,哪里是陆地。在白雪的掩映下,那些墨绿色的油松,显得异常高大、挺拔。从营区的一角,可以望到美丽的松花江,急行军带给我的身体上的疲劳和痛苦,被胜利后的喜悦所代替,痛苦迅速转变为甜美,像那松花江上的白雪一样,永远浸入到我青春的记忆里。

 

 

http://s10/middle/5f9ebd9fx86cca40dd63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