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你的情人已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山东大学将在济南章丘迁建主校区的消息传出后,诗人余光中的这句话,恐怕正是众多山大校友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虽然官方消息称,此事尚属内部讨论阶段,目前没有正式消息发布,但媒体却从多个信息源证实,山东大学正在与济南市接洽迁建主校区事宜,虽然最终建设方案尚未敲定。
这些年来,迁建新校区其实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自1999年大学扩招后,国内但凡有些实力的高校,基本上都新建了校区。其中,有的是迁建了主校区,舍弃了旧校区;有的是盖了新校区,保留了旧校区,两者区分功能。
此番山东大学迁建主校区,只不过是国内高校“大拆大盖,大迁大建”风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不过,印象中,类似山东大学这样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新校区的有,但明确讨论要将主校区迁建到新校区的却比较少。就像中山大学,虽然在广州大学城建有新校区,但珠江边的老校区依然是主校区,依然风采依旧。
所以,山东大学建新校区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迁建主校区”。然而,对于众多校友来说,关于山东大学的所有记忆、所有印象,都存留在现在的校区里,主校区一旦迁建,恐怕除了山东大学的招牌,其他的已经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更重要的是,除了自己的记忆,主校区的迁建,必然会对学校文脉的传承造成影响。
此前,学长学姐们可以故地重游,很自豪地指着学校的某棵大树,告诉后辈,某某大师曾经在这里有怎样的轶事;此后,恐怕只能在照片里回忆了。想想看,这是怎样不同的场景?
很多对迁建持支持态度的人认为,目前山东大学各个学科分布在济南不同的校区中,如果能迁建到新校区,必然极大促进山东大学的发展,且这种分散式的校区,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
是
否能促进发展,谁也不敢打保票,但如果真如消息所说,济南方面在章丘拿出8900亩土地用于山大迁建新校区,这么大面积的山东大学,没有几十年时间的演
变,恐怕很难会像老校区影响周边一样,影响周围居民,营造出文化生态。而在我看来,“隐于市”的分散式校区,倒更与自由开放的大学精神契合。
所以,山东大学迁建主校区的想法,最好还是慎重一些。地方政府当然双手欢迎大学的到来,因为可以拉动楼市,可以发展经济。但对于大学来说,一旦迁走了,包括老校区在内的很多东西,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