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据湖北日报报道,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成果巨大,政治生态也得到极大改善。但是,也有少数人趁机诬告、陷害党员干部,有鉴于此,湖北为万余名受错告诬告的党员干部还清白,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干事创业积极性。
官场小说中,常见这样的细节:某位干部在预备提拔的关键时候,总不乏竞争对手想尽各种办法,让该干部陷入到“被调查”的浑水中,不求真的拿下该干部,只要让其提拔的事情“放一放、缓一缓”,以便达到自己“浑水摸鱼”的目的。
文学源于生活,但从湖北的大规模“平反”来看,生活明显比文学更有趣、更耐人寻味。报道中,详细而生动地举了几个例子,讲述不同级别的干部被冤枉的故事,但是,始终没告诉公众,究竟是谁在冤枉这些干部,又是为了什么冤枉这些干部,未免让人遗憾。
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这些年来,由于反腐成果显著,使得很多人都难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干部,觉得腐败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进而,难免会对“平反”生出疑虑:会不会某些地方出于各种复杂原因,用“还清白”的名义,变相地把真正的腐败分子保护起来?
一些官场中人,因为手握权力,在工作过程中,得罪一部分人,收获漫天的告状信,是很正常的情况。
公众的惯常印象是,某些官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很多是非黑白,常常交织在一起,所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但是想干事能干事的官员之福,更是公众的福气。应该说,湖北方面意识到错告、诬告的危害并给与纠正,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值得推广。
然而,我却希望,“还清白”的过程,是不是还可以更详细一些?能不能在还干部清白的同时,不只局限于“不属实”的结论,而要进一步搞清楚,错告、诬告背后的“故事”;并让诬告者承担应有的责任,否则,一封举报信,搞得鸡飞狗跳,消解干事创业积极性的事情,还会不断发生。
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平反”固然重要,但对证据确凿的举报的查处,也同样不能忽视。积极有效的“打虎拍蝇”,其实与纠正错告、诬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严格查处各种违纪违法官员,“怀清白”的行为才会更有公信,更受期待。